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中国式过马路(8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4 13:21:38 体裁作文
中国式过马路(800字)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中国式过马路(800字)作文

  中国式过马路“简单的来说,就是凑够一群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不搭界。这种现象在中国很普遍,但这往往会发生交通事故。每年七万人丧生交通事故,八成因交通违法导致,在这,就有一条新闻:在枣庄市,有三起是因为市民骑电瓶车和摩托车乱闯红灯酿出悲剧。我不禁为此感到悲哀,就是为了闯红灯,违法交通规则,这么活生生的人命就没了。

  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去闯红灯,就不怕被罚款?甚至是失去生命?原来,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心里觉得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话就一傻帽,就这样每个人抱着这同一想法就造成了对红绿灯的视而不见,而且,中国人都不愿一个人闯红灯,因为太过显眼,万一有事“孤家寡人”一个没有帮手会很吃亏,但是现在有这么多的“战友”,随随便便就能拉一个来垫底,出于侥幸的心理,正所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嘛,就算出了问题,也不怕。很多中国人本来就喜欢跟随大众,而难以坚定自己的毅力,中国人的素质需要提高。

  人民的这种做法,是不文明的,不仅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危及行人自身安全,也扰乱了交通秩序,大大影响了交通效率,由此可见,闯红灯有着多么大的危害!

  闯红灯这种不文明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于社会上,在校读书的学生,也常常会有此现象。学生只需学习,为何过个马路,都要闯红灯?为此,我做了一些调查。有的学生是赶时间,因为怕错过了某些事情;有的学生是长期闯红灯而引起的坏习惯;有的学生是从众心理,因为看着别人都闯红灯直接走了,而自己却还在这里傻傻的等着,会被别人称作是傻瓜的,自尊心受到打击,面子上也过不去,干脆直接走;还有的学生是觉得交通灯转换时间太长,没有这个耐心去等待。

  这种“中国式过马路”着实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素质修养问题和一个社会意识问题。

  对于闯红灯这不文明的行为,我们需要加以重视起来,否则又不知道会发生多少起悲剧事件。所以我在此给出一些建议:1、多给人民讲一些交通规则,以及交通事故,让他们能够重视起这个问题,珍爱自己的生命2改进交通信号灯的转变时间,缩短时间,就不会让人觉得等不及3加强防范措施,闯红灯的人要按照法律来处置

    初一:我行我素又怎样

篇一:中国式过马路 论文

“中国式过马路”——论文

“凑够一撮人马上走,和红绿灯无关。”这句“中国式过马路”概括,引发网友普遍

共鸣,成为热议话题。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世界通行的交通规则。在发达国家,红灯、绿灯是

行人“Go”和“Stop”的命令,自觉得近乎条件反射。在欧洲国家、美国、澳洲各大

城市,红灯一亮,行人自然在马路两旁戳立不动,绿灯一开,鱼贯而过。同是亚

洲国家,日本东京、韩国首尔的人流量和车流量一点不亚于中国任何城市,但各

行其道,井然有序,依然没有人闯红灯,更不会“凑够一撮人”结伴去挑衅红灯。

大凡到过西方的中国人,无不对西方世界中行人过马路的那种自觉意识,不见绿

灯绝不横穿马路,即便是视野所及内无一辆汽车,而赞不绝口。行人如此,司机

更是如此。

对于西方的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常常让我们汗颜,并且往往引申出一个结论:

人家真文明,真守法。由此又产生了九斤老太式的喟叹,中国人的法律观念太差

了。在我看来,“中国式过马路”不仅仅是中国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的落后写照,

更是中国政治文明的一个生动标本。

“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规则意识的集体漠视。在中国,规则意识

很早就有,格言古语都强调,最著名的便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规则存在,

并不一定得到广泛认可。除了法家思想基本没有在中国占据过统治和主导地位,

另一原因,是大多数中国人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去对待规则,而并不是发自内心

的,自觉遵守规则,把遵守规则内化为人格一部分。对我利大于弊的,便去遵守

和利用规则;反之,就无视规则。“灵活变通”被赞扬,尽管这种变通,有时是违

背法律和道德的,而只要在当时得到好处,就大行其道。而中国传统的特权思想

根深蒂固,在许多人心里,不但不以遵守规则为荣,反以践踏规则为荣。红灯来

了,大咧咧闯过去,习以为常。而闯红灯被监控纪录,最后疏通关系,不受处罚,

那更是沾沾自喜。践踏规则而逍遥法外,就是一种让别人羡慕嫉妒恨的特权享受。

享受特权,不独是特权者的习惯,也成为无权者的奢望。

世界上的规则文化,伴随着工业文明、都市文明和公民社会而成长、成熟。

而中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农业社会自由散漫的思维方式,对于中国人的影响还

很大。中国是工业文明和都市文明的后发国家,公民社会更是“才露尖尖角”。当

代中国人绝大多数来自农村,或跳出农门成为都市人,或从农村移民到都市。农

村人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都无须深刻的规则意识,如同种麦子,上午八点种

与九点种有区别吗?无视规则的“农民习气”,在许多中国人潜意识根深蒂固,难

以纠正。中国人成熟的规则文化,还有一二代人的路要走。

“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破坏规则的集体撮合。交通规则,是现代

人们最常见的公共规则。为什么中国人习惯去破坏,并且喜欢“凑够一撮人”结伴

破坏呢?不单单是交通规则,其他公共规则为什么也常常发生这种情况呢?

在许多中国人潜意识里,破坏规则,不是破坏“与其他公民平等的契约”,而是挑

战了规则的制定者。闯红灯,绝不会意识到破坏了基于平等契约精神的公共秩序,

而是庆幸自己没被规则制定者逮着,怡然自得于一种违规快感。而对于一个习惯意识形态禁锢的国家来说,人们破坏规则的违规快感,似乎被赋予了精神独立和彰显个性的魔力,自觉不自觉地与挑战制度、追求自由变得相关,从而自我消解了破坏规则所产生的心理窘迫和道德耻感。

而喜欢“凑够一撮人”结伴破坏规则,一是“浑水摸鱼”的从众心理,二是“法不责众”的人治文化。显然,那些破坏规则者,都明知其行为不光彩,并且要被追究责任,只是在集体行为的迷彩服和法不责众的防弹衣下,放纵自我。当下发生的许多群体事件,一方面是政府不作为、乱作为而引发事端,另一方面源自“凑够一撮人”的民众反规则习惯。“凑够一撮人”的诉求,有合法合理的,也难免有漫天要价,私利膨胀而漠视公共利益的。不久前全国保钓反日游行中,那些趁机打砸抢的暴行者,更是反面典型。

康德曾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个是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是心中的道德律。基于平等契约精神的规则和道德律,一直是中国人的心灵稀缺物。

“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规则制定者的人本缺憾。在中国马路闯红灯,有时候是不闯灯根本过不去马路,信号灯时间太短,转弯的车辆太多,而且根本不让行人。在指责行人违章过马路的同时,还应看到在不少地方的城市规划中存在着忽视和漠视行人交通权利的倾向,助长了违规行为的发生。为什么横跨道路栅栏的危险行为屡禁不绝?这与天桥、地下通道、斑马线的设置不合理有极大关系。行人乱穿马路是造成交通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却很少有人反思城市交通设施是否周到方便。国外城市交通研究表明,人行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的最佳间隔距离是150米,否则就超出了人的忍耐极限,可能造成行人乱穿马路。但是,中国城市规划者闭门造车,常让行人兜大圈。

行人过马路确实算不得什么大事,但它体现了城市对行人交通权利的关怀程度。道路设施应以人为本,只有保障人的通行便利,才能逐步培养公民良好的交通法规意识。到那时,马路上的“流氓一小撮”也许就不再流氓了。知名时评家童大焕说:“良好的规则和规则意识的建立,必须源于公民平等自由的参与,而不是强者的逻辑,弱者的服从”。而以人为本的善政,无疑是公民自觉参与的发动机。

“中国式过马路”还凸显了现代化背景下中国人的心态焦虑。为什么欧美先进城市的司机遇到堵车会排队等候前进?为什么中国人开车喜欢变道?堵车时钻来钻去,其实也领先不了几米,反而加剧堵车。道理大家都懂,可就是停不下踩油门的脚。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闯红灯?不也就是从马路这头过那头,快那么几分钟。闯红灯是没素质的表现,这是现代人的常识,可大家就是忍不住“凑够一撮人马上走”。

细想起来,这可能跟当今中国社会心理有关。我们处在急剧转型期,什么都追求“快、准、狠”,一停下来就担心落后于他人,落后于时代,抓不住机会,所

以每个人都很急躁。国家经济也立下保八、保九的目标,不遗余力。似乎不能保住发展的快步伐,这个国家和民族就要歇菜了。而欧美先进城市的市民心态平和,开车从容不迫。当中国发展不再匆匆忙忙,当各城市领导不再把十年二十年的经济目标压缩在自己短暂任期内,当中国经济不再是政绩经济而是民生经济,城市文化塑造出从容优雅的市民,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自然也就差不到哪里去。

矫正“中国式过马路”,依靠人人平等的法治。香港、新加坡等先进城市司机开车文明,一方面是公民素养,另一方面是因为害怕违法。违法被认为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而在中国,司机对逆行、乱掉头习以为常,少数司机违法被交警抓到了,不仅不认罚还打骂交警。而行人闯红灯,更是司空见惯。难道大家真的不知道违法吗?是因为大家都信奉“法不责众”、“法外有情”,出了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找关系,而不是找法律。所以矫正“中国式过马路”,建立中国的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必须普及法制文化,健全法治社会。

酒驾在过去,一直是中国的马路杀手,每年都有数十万鲜活生命,丧生在醉醺醺的车轮下。而自从酒驾入罪,以刑法打击酒驾违法行为时,“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成为职业司机和私家车主的自觉习惯。打击酒驾之所以取得奇效,酒驾事故锐减,除了空前执法力度,更主要的是不管涉及到谁,一律刑拘,体现了执法的公开、公平、公正,树立了法律应有的尊严与威严。如果制定规则者不执行规则,就会成为规则的最大破坏者,规则形同虚设,就会成为政治粉饰。规则与法律是分不开的,在生活中倡导讲规则,增强人们的规则意识,其实便是为了提倡法律意识,为法治的实现做贡献。

马路是现代文明的镜子。“中国式过马路”的具象,折射当下中国政治文明。中国人的规则意识与西方国家的规则意识,长期存在差异。法律至上是西方人的规则意识,而我们一直没有这样的意识,权力和人情常常可以大于法。法治的生命力,源自国家成员的平等。建立人人平等的法治社会,权力自律,公民自觉,才会有令人赞叹的马路文明。好的制度,引导好的国民习惯;好的习惯,形成好的国家文明。当中国人在红灯前自觉站立,这个古老国度的现代文明也就站立了。

篇二:中国式过马路议论文

中国式过马路议论文

近来在微博上流行这样一个词,叫做“中国式过马路”。什么意思?有人描述为“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还有图为证:在城市街头,有好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变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电动车、卖水果的三轮车。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眼熟?也正为其司空见惯,甚至为人所不觉,所以一旦被贴上“中国式过马路”标签的时候,才会引起广泛的共鸣和议论。循着这样的思路,一些行人纵身一跃横跨公路隔栏,可称为“中国式跨栏”;公交车站乘客们蜂拥而上挤进车,可称为“中国式上车”;正在行驶的车辆突然一个急转,强行插入另一条车道,可称为“中国式并线”。

类似现象还有不少。集纳到一起,着实令人吃惊,原来我们身边存在这么多不文明现象,很多时候不管有意无意,各种“中国式”做法成了一种自然选择,甚至到了不这么做,反而会不正常、不便利。

这种吊诡的变化之中,一则存在群体效应,大家都这么做,法不责众,形成了一种社会氛围;一则发生了规则的异化,原来的红灯停绿灯行、排队依序、驾驶规则等都被放到一边,扎堆前行、拼抢上车、强行并线成了众人奉行的“潜规则”。有规不行,违规成风,潜规迭出,由此看来,“中国式过马路”等现象,其实是陷入了一种规则困境。

为什么会这样?这既有规则意识淡薄的原因,也有规则本身不完善的因素。如果一味指责公民素质不佳,并未看到问题的全部,甚至也没有点中问题的要害。以“中国式过马路”为例,行人不顾红绿灯急切通行的背后,与缺乏安全意识、心态浮躁、自私观念等不无关系,但通行区域规划不科学、绿灯时间过短、人车关系处理失衡等现实问题的存在,往往也使人们按照红绿灯划定的时空难以顺利过马路,甚至还可能面临危险。

因此,破解“中国式过马路”,不只是一道公民素质题,还是一道社会管理题。如何协调社会关系、平衡各方利益,制定体现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等理念的社会规则,提升规则的科学性?如何在规则实施中一视同仁,对违规者依法进行惩处,提升规则的公信力?这不仅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与能力,也需要民意的参与和监督。人人行动起来,人人负起责来,共同遵守和捍卫良性规则,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运作。过马路是这样,就业招聘、商业经营、为政用权等各个领域,又何尝不是这样?

篇三:作文素材分析——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作文分析

事情: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

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

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北京市公安局2012年12月6日宣布, 从即日起至2013年3月份,将会同相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发起交通、治安、环境三大秩序突出问题集中管理整治专项工作,

不仅仅是针对中国式过马路问题。

看法

1、根本的症结是交通太乱,绿灯直行,车辆无视行人,继续右转。

2、有网友表示,是因为大家“素质太差”。

3、有的马路宽,信号灯时间太短,一个信号灯根本走不完,所以只能红灯的时候就开始过。

4、转弯的汽车根本不让行人,所以才成了“红灯大家一起过,绿灯小心点过

热议观点

@郑徐慕雨:中国式过马路,或者斑马线是不需要实际存在的,只要你认为那里有一条斑马线,无论它存在与否,你都可以直接穿过。

@JZbls:我执勤的时候就被这个气死了?

@BBK213:都是无奈之举,请问,跟车流同向,绿灯了,车直行的直行,右转的右转,我们要怎么直行过马路?这红绿灯是给行人设的嘛?

@明志教育陈晓金:中国人的特殊心理,“法不责众”。

@手协会长:毎天、每座城市、毎个可过和不可行人通过的路口都再上演。

@彦子窝窝:“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7]

其他看法:中国人从内心至今对法治观念淡薄。一人不敢行事,人多了就天生有一种从众心理,即便违法也心怀侥幸,别人不遭自己也不会遭。

法治伦理未融入自己内心,缺乏国民素质的基本认识和认同,只希望别人做到对自己则网开一面。

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心里觉得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话就一傻帽,就这样每个人抱着这同一想法就造成了红绿灯虚设的情景。

很多中国人本来就喜欢从众,而难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中国人的公民素质亟需提高。

小则看是国民素质太低,大则看是国家法制没有落实,也很难落实所造成.长此以往人民不相信法制,自然心中就没有法制。

我不认为“中国式过马路”的观点,这只是少部分人或地区的观点和存在现象,我们应该看到现代的中国人素质正在逐步提高,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人走得慢,车走得快,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你得站在旁边吃灰尘和尾气; 而给人过街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你得小跑步才得过去(年岁大的人是很难的)。况且,过街横道线要三四百米远才能有,天桥或地道有长长的上下梯步。

这是公共交通资源上,强势、弱势的分配不公。

是一种交通意识的缺乏。可以在红灯人行道口增添“语音提示”行人,既提示、又做到了警告行人的用。

毋庸讳言,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其实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

这一现象折射出的,不仅是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还有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

做文思路:

1、 议论文。

(1) 论点:“从我做起,改善中国式过马路”.论据根据从自己做起,以自己为榜样,

例如“以身作则“。反证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阐述。从自己做起,归回论点。可以是一篇议论文的思路

(2) 论点:“中国式过马路需要大家共同改善“。分析,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

事情的现状不仅是路人的责任。也有司机的责任,还有公共设施管理的问题。从这三个方便。论证三个分论点——每一个点(路人、司机公共设施管理、)都能改善问题。最后点题。呼吁大家共同改善现状。让“中国式过马路”变样!

2、 记叙文。

(1) 不太推荐同学们写(1、不要写成平白的文章;2、不要没有自己的主题思想;3、

自己表达的语言基础牢固)记叙文。

(2) 思路以“现象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改善“。先叙述,在阐述,表达自己的观点

(修辞,语句的积累),通过修辞,语言功底或言语的情景来展现大家共同努力就能改善问题。

3、 散文。

(1)更不太推荐了。需要自己很好的语言、文字、情景、散文的模式等等的积累。需要的了解的很多,需要很大的积累过程才能完成一篇很好的文章!

篇四:“中国式过马路”文章3篇

“中国式过马路’折射啥心态

明知违反公共约定,但心里“冻结”了是非,只看那点儿小利益、小方便,背后是庸俗后果论在作祟

微博上最近流行一个段子,调侃国人集体闯红灯的陋习:“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并美其名曰:“中国式过马路。”转发此段子的人不少,有网友还加上自己的感慨:嚯!这是过马路啊,还是过景阳冈啊?靠人多硬拦汽车,忒不文明! 感慨归感慨,仔细一想,还真让这段子说准了。平常我们过马路时,这样的过法确实不鲜见。有一两个身影老老实实等变灯,还被同伴责骂:快点儿,别傻等了!许多时候,我们自己下意识也就随大流走了,一抬头:哎,这不红灯吗?我怎么过来了? 怎么会建立起这种“集体无意识”呢?说大一点儿,这跟我们的抉择偏好有关系。

为人们的抉择提供参考的尺子,大致有两把:一把叫后果论,一把叫原则论。后果论,简单说,就是预判行为的后果,有利则行,有害则止,趋利避害。好比说躺着看书有害视力,老低头坐着对颈椎不好,那就别这么干;适当的锻炼有利健康,那就坚持。原则论,则是做事情前先对照某种原则——或是社会的某种约定,或是心中的道德律令,合则为,不合则不为,不管行为会产生什么具体后果。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合

准则,不干。按照现代话说,违反程序正义,即便会取得好的实际效果,也不对。

这两把尺子,各有其适用领域,并无优劣之分。有时候,人们是两把尺子一起用,融合并济,利义兼得。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僵死的原则论和庸俗的后果论。庸俗的后果论,就是压根儿不问是非,不讲规矩,只言利害,甚至只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或者自己的小方便,就毫无顾忌,抛弃规则。

这种抉择偏好,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高空抛物、践踏花草、无视红灯过马路??种种陋习,背后都有庸俗后果论的影子。其实质都是:明知违反公共约定,这么干是不对的,但心里“冻结”了原则,只看后果——逮着了,后果也不严重嘛。为了消解心中的不安,还常用“人家都这么干的”来做挡箭牌。

有人说,是不是可以加大对行人闯红灯的处罚呢?单从后果角度着手,行人闯个红灯,能罚到什么程度?再者说,处罚就得设执行者,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得管起来,那需要多高的社会成本?建立是非观、规则意识,才是与现代文明接榫的正路啊。(李智勇)

“中国式过马路”被指折射国人规则意识集体淡漠

网友感叹“不守规矩走遍天下,守规矩寸步难行” “中国式过马路”折射国人规则意识集体淡漠 最近微博上流行一个词,“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过马路,和红绿灯

无关。这引起不少网友共鸣,一天内被转发近10万次。网友纷纷跟帖“太具象了”、“同

感”,还有网友惭愧地表示,自己也是“闯灯大军”中的一员。

一名新华网重庆频道网友说,这反映了中国人的特殊心理,“法不责众”。很多中国人

喜欢从众,即便违法也心怀侥幸。管它红灯绿灯,只要有人过,其他人就跟着过。还有一些

犹疑不定的,看到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就是“缺心眼儿”,于是也跟着走了。就这样,每

个人都抱着同样的想法,最终使红绿灯形同虚设。

也有人认为,这种状况也有客观原因,不能把板子都打到国人身上。一名新华网网友说,

人走得慢,车走得快,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你得站在旁边吃灰尘和尾气;给

人过街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你得小跑才能过去。这是公共交通资源分配上的不公。

尽管有客观原因,但更多网友也承认,“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规则意识的

集体淡漠。一名华声在线网友说,交通规则是现代人最常见的公共规则。行人、非机动车、

机动车各行其道、遵章守纪,才能实现道路安全畅通。现实却是,行人抱怨司机横冲直撞,

甚至把斑马线变成死亡线;司机则怨声载道,认为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行走。

不单是交通规则,很多其他领域也都有这种集体破坏公共规则的现象。新浪网友“燕尾

蝶”分析,大多数中国人习惯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规则,对自己利大于弊,便遵守和利

用规则;反之则无视规则。“不守规矩走遍天下,守规矩寸步难行。”

凤凰论坛网友“一夕浮华”认为,“中国式过马路”还凸显了当前中国人的焦虑心态。

“很多人平时去办事,也总想走个后门儿,投机取巧,提高办事效率。过马路就是当下整个

社会的缩影。”

“规则意识的缺乏在于违法成本低。应该让闯红灯的行人付出代价,如果行人闯红灯也

像机动车那样严罚,闯一次罚200元,还会有人闯吗?”一名天涯社区网友说。

一名百度贴吧网友建议,可以把人们的交通行为和个人信用

联系起来。闯红灯一个月超

过3次,则信用评分降级,在社保、就业等方面都会受到阻碍。“你闯的红灯多了,到哪儿

都是黑名单,那时候,看谁还敢闯?”

无论如何,与其抱怨他人和制度,不如从自身做起。在闯红灯这件事上,谁都不是旁观

者。正如一名大河网网友所总结的,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个人的所作所为都会对社会

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不同的是,有的人以自身的文明言行,最大程度地传递着“正能量”;

而有的人则在随波逐流,甚至散发令人生厌的“负能量”。当我们在马路上行走或驾车时,

更应好好地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中国式过马路”那群人中的一员?

“中国式过马路”引发网友热议

现代快报10月16日报道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引起广大网友热议,从民间到官方都有不少表态,不过一边倒的声音都只是指责过马路的行人的,民间认为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不顾交通安全,无视法令;官方认为中国式过马路的心态想的是只要我们大家一起过马路,就没有车敢撞,是一部分国人“无底线、无原则”的心态体现。

下页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