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谈谈水浒的特点及你的阅读感受
谁能谈谈水浒的特点及你的阅读感受
谁能谈谈水浒的特点及你的阅读感受
谁能谈谈水浒的特点及你的阅读感受
施耐庵的《水浒传》创作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同《三国演义》一样,它也是在民间故事和话本、戏曲基础上创作而成的.作者施耐庵生活的时代较罗贯中稍早.
《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这部小说最闪光的思想在于:它将封建统治者视为“盗贼草寇”的起义农民给予充分肯定,并深刻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即上至皇帝和高俅这样的大臣,下至大小官吏的横行霸道、昏庸无能,致使民不聊生,尖锐的阶级矛盾逐渐加深.
对一、二十个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的成功塑造,是这部小说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
《水浒传》善于通过人物的行为、语言来揭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一手法源于话本.因为话本形式特殊,它不允许对人物外貌、内心活动做游离情节外的过多交待,而要求通过语言、行为、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个性.《水浒传》不仅继承,而且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手法,使得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如林冲抓住高衙内欲打又不敢下拳的瞬间,就包含了他微妙复杂的心理斗争过程.
在表现相近人物的个性时,小说常用同中见异的表现手法,来区别他们的不同.鲁达与李逵的个性都豪爽粗扩,又粗中有细,但细比较起来,却相差甚远.李逵的“细”中显得天真、可爱,如他初次见宋江迟迟不肯下拜,原因是怕受戏弄;而鲁达的“细”中则见江湖的老道和经验,如打死镇关西后说他装死,机智地逃走就是很好的说明.
《水浒传》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即将人物置身于不同的环境中,通过他们不同的经历、身份来表现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不同的反抗道路.象林冲、杨志、鲁达同为军官,林冲生活优越,安于现状,但同时他又具有耿直、侠义、不甘居人下的个性,因此,在一再被迫害,一再退让之后,终于一怒冲天,雪夜杀敌,奔赴梁山.将门之后杨志满腹功名利禄,面对仕途的曲折,高俅的排挤,他宁可委屈求全,直到一切后路断绝,才不得已上了梁山.与他们相比,鲁达的反叛更具主动性,这与他酷爱自由、豪爽、好打抱不平的个性与现实社会根本对立有直接关系.
因为来源于话本,《水浒传》的语言具有口语化的突出特点.这一特点使得它的语言明快、洗练、生动、准确、富于表现力,并在个性化上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说起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水浒传》了.它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读了《水浒传》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的英雄们的豪情壮义,仗义疏财.
《水浒传》讲述的是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直到最后失败的全过程.因作者善于塑造人物,所以我们在书中可以看到主要的108名好汉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而另外一些衬托人物的性格也非常鲜明,书中大约有几百名人物,且每一个人物都让读者印象深刻的性格特点,可见作者善于塑造人物.
在这108名好汉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武松,他是个下层侠义之士,崇尚的是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他从为兄报仇开始,一步步走向反抗的道路,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我认为武松打虎这一幕最精彩了,武松的机智勇敢和坚持不懈使他战胜了老虎,从故事中突出了武松勇于冒险,坚持将老虎制服,造福于民.
其实,那些做事坚持不懈、为了造福于民而努力奋斗的人物形象经常在《水浒传》中出现.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会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例如,环卫工人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工作,当我们刚从美好的梦境中醒来时,就可以看到街道是一尘不染的,这全都归功于环卫工人.但他们的工作还没有结束,当都市人享受完红灯绿酒的都市夜间的繁荣时,也就是环卫工人最繁忙的时候,他们要将街道上垃圾清扫好,并将街道用水洗一次,还要时刻保持地面的干净!环卫工人不辞劳苦、认真对待工作的精神值得赞扬,而且他们为了他人上街时感到舒适就默默无闻地清扫街道.可见这社会上还有造福于他人的人.
这本书的故事情节确实惊心动魄,让人回味无穷!这本书让我懂得做事不要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应该将他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能够帮助到需要的人,自己也会感到无比快乐!
大哥啊,人家要的是自已的看法啊。
我认为《水浒传》在4大名著中最次。
写的不好
没什么特别的
只是好看
水浒传》之所以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影响巨大的作品,不仅在于它思想内容的丰富,而且也由于它艺术的成熟。《水浒传》继承并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而且把二者结合起来。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全书巨大的历史主题,主要是通过对起义英雄的歌颂和对他们斗争的描绘中具体表现出来的。因而英雄形象塑造的成功,是作品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在《水浒传》中,至少出现...
全部展开
水浒传》之所以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影响巨大的作品,不仅在于它思想内容的丰富,而且也由于它艺术的成熟。《水浒传》继承并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而且把二者结合起来。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全书巨大的历史主题,主要是通过对起义英雄的歌颂和对他们斗争的描绘中具体表现出来的。因而英雄形象塑造的成功,是作品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在《水浒传》中,至少出现了一二十个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在人物塑造方面,最大特点是作者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分、经历和遭遇来刻划他们的性格。诚然,全书几乎没有什么具体的社会环境的介绍,但通过对各阶层人物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的描绘,一幅北宋社会生活的图景便非常逼真、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以及受压迫人民“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的愿望,则是组成这幅历史图景的经纬。书中的人物性格,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和成长起来的。林冲、鲁达、杨志虽同是武艺高强的军官,但由于身分、经历和遭遇的不同,因而走上梁山的道路也很不一样,作者正是这样表现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徵的。禁军教头的地位,优厚的待遇,美满的家庭,使林冲很自然地形成了一种安于现实,怯于反抗的性格,对统治阶级的逼害一再隐忍;同时这种经历,又使他结交了四方江湖好汉,形成了豪侠、耿直、不甘久居人下的品德。因此林冲的隐忍不同于逆来顺受。在他“忍”的性格中,蕴藏著“不能忍”的因素,聚集著复仇的怒火。最后,他被逼上梁山,正是这种怒火的总爆发,是他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与林冲相比,鲁达并未遇到那样的不幸,但他在和统治阶级长期周旋中,看透了他们荒淫腐朽的本质,加之他一无牵挂的身世,形成了他酷爱自由,好打不平的性格。这种性格和当时黑暗的现实,存在著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鲁达是向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挑战而主动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三代将门之后”的杨志,走上梁山的道路更为曲折。“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是他的生活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可以委曲求全。失陷“花石纲”并没有动摇他追求“功名利禄”的意愿,高俅的排斥也未能把他从这条路上拉回来,在充军得到梁中书的青睐后,追求名利的欲望也更加炽烈了。在比武场上的斗狠逞能,护送生辰纲时的兢兢业业,都充分表现了这一点。直到“生辰纲”被劫,不仅功名的道路被截断了,而且在落入牢狱的危险,他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上了梁山。此外在对招安的不同态度上,来自社会底层的李逵等人是坚决反对的;封建文人出身的吴用主张有条件的招安;来自官军的绝大部分的将领则是殷切地盼望著招安。这种不同的态度,可以从他们各自的身分、经历中找到充分的根据。
在人物塑造上,《水浒传》总是把人物放在阶级斗争的激流中,甚至把人物置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以自己的行动、语言来显示他们的性格特徵。在“劫法场石秀跳楼”一回中这样描写:“楼上石秀只就一声和里,掣出腰刀在手,应声大叫:‘梁山泊好汉全夥在此!’……石秀楼上跳将下来,手举钢刀,杀人似砍瓜切菜,走不迭的,杀翻十数个;一只手拖住卢俊义投南便走。”只此寥寥数笔,通过对石秀几个异常敏捷激活的白描,把他当机立断,临危不惧的性格表现得入木三分。作者巧妙地把人物的行动、语言和内心的复杂活动,紧紧地交融在一起,虽无静止的心理描写,却能准确、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样以劫法场为例,由于石秀是在形势万分紧迫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得悉处斩卢俊义的消息的,以他的精细,不会不意识到个人去劫法场的危险;可是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又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从石秀在酒楼上的焦躁,可感到他内心的激烈活动。他考虑到要在戒备森严、刀枪林立的法场上,一个人救得卢俊义,必须先压住敌人的气势,因此,未下楼时就大喊一声,接著趁敌人神志未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扯住卢俊义便走。在他被捕后大骂梁中书时,道出了梁山大军即将临城的形势,这才使梁中书不敢杀害他们。透过石秀果断的行动,机变的语言,又看到了他细微的内心活动。小说中类似这样的精彩的描写是很多的,象当林冲抓住高衙内提拳要打而又未敢下落时的微妙心理,象宋江吟反诗时流露出的那种壮志未酬,满腔郁闷的心情,都是通过行动、语言来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并进一步深化了人物性格。
在人物塑造上,《水浒传》的另一个特色是在人物的对比中,突出他们各自的性格。这种对比方法,不仅表现在一些主要人物身上,就是在一些次要人物身上,也运用得很成功。在武松斗杀西门庆的事件中,何九叔与郓哥恰恰形成了鲜明对照。对西门庆的胡作非?,何九叔是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在躲不开时,又处处给自己留下退步,这些正表现了他的世故、机变而又怯懦的性格。与何九叔相反,郓哥却处处采取了好管闲事的主动态度,这正是他年青好胜、幼稚天真而又多少带有打抱不平的个性的表现。小说在对比中塑造人物时,还善于抓住性格相似的一组人物,比较出性格的不同来。这种同中见异的方法,最成功的运用是表现在鲁达和李逵的性格描写中。同样写两人性格粗中有细,但比较起来,却有明显不同。李逵在第一次见宋江时怕被赚而迟迟不肯下拜;在下井救柴进的紧张时刻,却突然担心别人会不拉他上来,这些都是他的细心之处。但这种“细”不免带上几分幼稚,这正是李逵天真、老实的自然表现。而鲁达的“细”,却表现在生死斗争的紧要关头:例如打死镇关西后的机智逃脱,暗地护送林冲途中眼光的锐利和行动的稳健等等。这种“细”正是他浪迹江湖在和统治阶级长期周旋中所取得的斗争经验的表现。
此外,《水浒传》有时也通过富有特徵性的明细来塑造人物个性。如武松找虎时,借哨棒打断的明细,充分表现了他全神贯注的紧张神态,渲染了这场恶斗的气氛,也为以后的赤手空拳打虎做了合理安排,从而突出了他的神力和勇武。
《水浒传》在人物塑造上不仅表现了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度成就;同时也体现著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书中的英雄人物,不仅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而且又是被高度理想化了的。作者从人民的理想出发,把他们的反抗性格和道德情操,提到很高的境界,并把自己强烈的爱憎感情熔铸在人物身上,使他们具有叱吒风云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险的乐观精神。浪漫主义的特徵也表现在对人物本质特徵或英雄行为的渲染和夸张上。如吴用的机智过人,李逵的赤胆忠心,以及对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等夸张描写。因此说小说在人物塑造上非但继承和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而且把两者结合起来,从而使《水浒传》成为我国小说史上两结合的创作方法运用得较好的作品。
《水浒传》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表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这是继承话本的传统而来的。话本是说给人听的,为了引起听众的兴趣,特别忌讳离开故事情节去对人物环境、外貌、心理等作静止、冗长的描绘,而要求通过人物的具体行动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来揭示人物性格。当然,和宋元话本比较,无论人物环境的渲染,人物典型化的高度,表现手法的多样等方面,《水浒传》都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比话本无疑又大大前进了一步。
小说中安排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情节。这些情节的成功,首先因为它们是经过精心提炼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节。作品是紧紧地围绕“官逼民反”这条总的线索来展开情节的。林冲等英雄被逼上梁山,到“智取生辰纲”、“花荣大闹清风寨”、“宋公明三打祝家庄”、“宋公明夜打曾头市”等回目,不仅反映了起义由小到大的整个过程;而且也表现了起义斗争中那些如火如荼、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书中的情节也充分起了展示人物性格的作用。随著人物的出场与行动,常出现一组组的情节,而每一组情节又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因此当一提到武松时,我们就会联想到“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刀光血影、震撼人心的场面。提到林冲时就会记起他“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风雪山神庙”等不幸的遭遇。其他如宋江、李逵、鲁达等也莫不如此。
其次,小说的情节特色,还在于它的生动性、曲折性。写大小事件,都显得腾挪跌宕,变化多端。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中,先写林冲得悉陆谦追踪前来的消息后,勃然大怒,立即买把解腕尖刀去前街后巷寻找陆谦,但下面并未写陆谦的出场,反而写林冲因找不著他而“心下慢了”,以后林冲又被调至草料场,得了个清闲差使,一场风波到此似乎是平静下来了。但在一个风雪之夜,草料场突然起火,点明了陆谦的诡计,紧跟著写林冲如何手刃陆谦。这样就收到了风云不测,波澜陡起的艺术效果。
《水浒传》的全部结构基本上是完整的,同时又是富有变化的。书中人物与情节的安排,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一环紧扣一环,互相勾连的。这种安排固然是由于继承了“话本”表现手法的特点,把一些主要人物和事件集中起来叙述;但更主要的还是为全书的内容所决定,即通过不同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道路来展示起义斗争的广阔画面的。小说结构的完整,还表现在开端、高潮和结局等安排的精心设计上。作品把高俅安排在全书开端,是为了突出“官逼民反”的意义。从英雄们个人反抗到排座次,逐步形成了起义的高潮,以后斗争走上了妥协投降的道路,终以“魂聚蓼儿洼”的悲剧告终。从开始到结尾正是农民起义一般过程的真实反映。这里必须指出七十回后征田虎、王庆部分,显然是后人增添的,无论人物形象的刻划还是情节的处理,都与前面有很不一致的地方。
《水浒传》的语言成就也是极为突出的。由于它从话本发展而来的,因此先天就有口语化的特点。施耐庵又在人民口语的基础上进行了巨大的艺术加工,使其成为优秀的文学语言。
小说的语言特色之一,在于明快、洗炼,无论叙述事件或刻划人物,常常是寥寥几笔,就达到绘声绘色,形神毕肖的地步。在“汴京城杨志卖刀”一回中,对泼皮牛二的描写就是这样。书中只写“只见远远地黑凛凛的一条大汉,吃得半醉,一步一颠撞将来”几句,便把牛二的凶形醉态非常形象地勾画出来。紧跟著在牛二与杨志论刀的一段简洁对话中,又把牛二百般刁难,撒泼耍赖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在于它的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鲁智深打店小二时,作者写:“鲁达大怒,揸开五指,去那店小二脸上只一掌……”用“大怒”和“一掌”还不足以表现鲁达的愤怒,而用了一个“揸”字,却把那种神韵和盘托出了。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一段描写更为精彩,作者以幽默、俏皮的语言,贴切的比喻,并通过郑屠的自身感受,把他被打的丑态表现得异常逼真,读来特别使人感到痛快。
书中很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象李逵初见宋江时的一段对话固然非常精彩,就是一些次要人物的语言也表现得很出色。例如武松打虎后,遇见两个猎户,他们吃了一惊道:“你那人吃了忽聿心,豹子肝,狮子腿,胆倒包著身躯,如何敢独自一个,昏黑将夜,又没器械,走过冈子来!不知你是人是鬼?”这就非常切合猎户的身分和他们当时的心情。此外象差拨语言的两面三刀,阎婆惜语言的刁钻泼辣,王婆语言的老练圆滑,都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水浒传》在艺术上也还有不足之处。全书艺术成就是不平衡的,水浒英雄在上山之前,描写都很精彩,但在上山之后,往往缺少动人的描绘。此外还有一些战争场面的单调、繁琐,招安后部分情节的不够真实和书中一些迷信和神秘色彩的渲染等
收起
没看水浒之前,我以为里面写的是108位英雄,看过了之后突然觉得他们其实是一群占山为王的流氓。印象最深的就是,李逵为了逼反朱仝,杀了他所看护的小孩(当地县官的小儿子)。我觉得这种行为简直是令人发指。所以,水浒我没有读完,实在看不下去,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是四大名著之一。...
全部展开
没看水浒之前,我以为里面写的是108位英雄,看过了之后突然觉得他们其实是一群占山为王的流氓。印象最深的就是,李逵为了逼反朱仝,杀了他所看护的小孩(当地县官的小儿子)。我觉得这种行为简直是令人发指。所以,水浒我没有读完,实在看不下去,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是四大名著之一。
收起
谈谈我的感受,宋江=刘备,迷惑人心的,水浒里的人像黑社会,动不动就不分良贱杀人全家,不过这是古代经常的了,三国也有,如张飞杀了车胄全家,这里是为了突出人物英雄个性,所以多说无益;而且动不动采用非常手段拉人入伙,好好的个家给他们拆散了,而那些英雄呢,一开始大骂宋江,被抓后竟然求饶(以魏定国为例子,一被关胜抓,就投降),美名其曰,同是天罡地煞,命里注定的。前半部写的像武侠,后半像三国。当然,宋江为国抗...
全部展开
谈谈我的感受,宋江=刘备,迷惑人心的,水浒里的人像黑社会,动不动就不分良贱杀人全家,不过这是古代经常的了,三国也有,如张飞杀了车胄全家,这里是为了突出人物英雄个性,所以多说无益;而且动不动采用非常手段拉人入伙,好好的个家给他们拆散了,而那些英雄呢,一开始大骂宋江,被抓后竟然求饶(以魏定国为例子,一被关胜抓,就投降),美名其曰,同是天罡地煞,命里注定的。前半部写的像武侠,后半像三国。当然,宋江为国抗辽是精神可嘉的,但对宋朝的愚忠是不可,凭他的势力完全可以辅佐皇帝打击高求势力,所以受封建思想蒙蔽啊。个人喜欢三国,因为三国主要描写的是政治,我认为那上面政治是没有极端的对与错的,留给后人的是审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