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真的不该学文言文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21:49:15

中小学真的不该学文言文吗
中小学真的不该学文言文吗

中小学真的不该学文言文吗
前些日子与一位网友交流,对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感憎恶令我吃惊!他公然宣称:“我从来没为‘五千年文明’而骄傲过!”又说:你说的那些“文明”,如同出土文物,不就是些“花瓶、饭碗、尿盆”吗?——让我吃惊的,还因对方并非童言无忌的“愤青”,而是年近花甲的老先生,据说还上过大学、出过国,当过老板,做过律师,按说也是个有文化的人,怎么对传统文化如此仇恨,认知上如此混乱低幼呢? 此后又见这位老兄连发数篇文章,有批判科举的,有讽刺缠足的,似乎都是为他的“尿盆”理论作注脚.可惜大概是文化底子薄了点儿,讲论中难免陈辞滥调、浅俗可笑,时不时还透出一股子“文革”的杀气——本想写篇文章跟他辩一辩,后来想算了,社会转型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又何必多事?还是让他自己教育自己吧.于是也就搁过一边. 今于新浪博客上又见著名学者葛红兵的博文《鲁迅:老石头,还是?》,主要针对中学语文教材撤换鲁迅文章发言.文章写得简练潇洒,寥寥数百言,把鲁迅声价几十年间的起起落落以及作者本人的态度,说得清晰透彻,不愧是学者文字.——不过文末附带谈了两点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看法,让我不敢苟同.尤其是第二条建议:“进一步减少古代文学和文言的内容,直至最后把文言文全部剔除出必学内容,放在选学内容中.古文是死文字,没有全民皆学的必要.”作为中文系的教授,葛先生何出此言? 我也忝列大学教席(惭愧),教一门叫作古代文学的课,讲课?时说到中国的文化遗产,不免发感慨,说列位抬头看看,我们周围还有纯粹的中国物事吗?从我们头上的发式说起,男的板寸、女的波浪,都不是传统的;再看身上穿的衣服,从质地到样式也都是外来的;我们住的房屋,不再是青堂瓦舍,我们的交通工具,无论汽车、火车、飞机,也都不是中国人发明的……大概只有我们口中的语言、笔下的文字,还有碗中的炸酱面还是“国粹”吧?不过眼下的时髦是“双语”教学、麦当劳撮饭,最后的阵地也岌岌可危了!大家作为中文系的学生,还是在古代文学上多下一点功夫吧——这话怎么听着有点像都德的《最后一课》? 反驳我的人马上会说:那你就做一个地道的中国人好啦,穿葛麻、住茅屋、坐驴车,电脑也不要用,网也不要上!——话不是这样讲,我并不反对吸收并享用任何先进文明成果.但一个人、一个民族也不能因为羡慕人家而数典忘祖乃至仇恨祖先,认定“祖宗皆祸害”! 环顾世界,并不是随便哪个民族都有着这样一份令人歆羡的丰厚文化遗产.不过各民族又有个共同点:全都把自己的祖传遗物当宝贝,哪怕一件文物只有三五百年历史,也要精心呵护,唯恐损坏.——只有我们最“大方”,说砸就砸,说毁就毁;有形的砸碎烧光,无形的也不放过!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历史时期,那种扫地出门、斩草除根的愚不可及的疯狂,简直不可理喻! 一个民族的文化就像一条大河,从古到今是流淌不断的.我并不主张学生人人写一手好古文,但面对老祖宗的睿智教诲,我们如果连看都看不懂,这跟压根儿没有这些宝贝,或是早已毁于秦火,又有什么两样? 不懂传统文化深湛美好的人,多半因为自己对此缺乏了解或一窍不通.我年轻时就犯过这样的错误,在那场“批孔”运动中,凭着自己的“无知无畏”,也跟着一群街道老大妈义愤填膺地批驳“孔老二”!不过也正是从那时起,因接触而逐渐被吸引,接触愈深,对孔孟也愈发崇敬.——我从这件事中接受的教训是:对自己不懂的事物,千万不要轻言反对.否则一说便错,出乖露丑的只能是自己! 我没留过洋,是纯粹的土包子,也不知英国法国的中学生是否也学“古文”(他们那里应当也有“古文”吧)?即便他们那里不学,也不能反证中国学生就不该学! 学外语是为了同外国人交往,学文言文是为了跟祖先对话.学的是“死文字”,从中获得的思想却是睿智美好的、饱含哲理的、富于生命力的.(关于文言文是不是“死文字”,还有待专家剖析定性;据我理解,像梵文、吐火罗文才是死文字)——从前的教育非常重视古文,似乎并未产生什么不良后果.相反,我们发现许多理工科大师级人物的古文底子都非常好,赋诗填词无所不能.可是当我们加强了白话文的学习,搞了一套更为“科学”的文理分科之后,反而一个大师也培养不出来了!莫非传统经典的学习、人文品格的熏陶培育,在大师级人才的培养中倒是更为重要的吗? 由此推断,文言文还是要学的.分量不但不应减少,还应适当增加才对.初高中语文课共计两千多课时,不能想象只用来学习白话文吧?白话文不过是“以我手写我口”,还用多学吗?当今之计,倒不如鼓励学生上网写写博客,那将是最好的写作练习. 剩下的大量课堂时间学什么?就学学这相对有点难度的文言文吧.别低估了我们的孩子们,只要选文精当,教学得法,时下孩子们的理解力是不可小觑的.学习文言文的过程,同时也是品格熏陶及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相反,两千多小时的课程如果只是学学白话文的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写写言不由衷的散文及信笺、便条之类,那也难怪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了. 如今一些生活在国外的华人家长带着年幼的孩子组织读经班,从小让孩子接触原汁原味的中华文化经典,搞得很红火,据说效果也很好.这给我们一个启示:真正了解异国文化的中国人都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优胜之处,我们有些对西洋文化半通不通的朋友,先不要急着否定自己的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