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 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03:47:09

道可道,非常道 什么意思?
道可道,非常道 什么意思?

道可道,非常道 什么意思?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本文第一章,首先提出老子《道德经》的“道”与“名”两个关键名词,也是连串贯通全书八十一章脉络的线索.而且也是千古以来,研究老子学术的争端之所在.
  头头是道
  现在我们也来凑热闹,讲《老子》,首先要不怕老子笑掉他的长眉,更要向研究老子的学者们,道歉万分,以外行人妄说内行话,滥竿充数,不足为凭.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把传统文化中的“道”字与“天”字先讲清楚,才好开始.
  读中国书,认中国字,不管时代怎样演变,对于中国文字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不能不留意.至少,读古代文字章法所写成的古书,必须具备有《说文》六书的常识.
  在古书中,“道”与“天”字,到处可以看到.但因上古文字以简化为原则,一个方块的中文字,便包涵人们意识思想中的一个整体观念;有时只用一个中文字,但透过假借、转注的作用,又另外包涵了好几个观念.不像外文或现代语文,用好几个,甚至一二十个字,才表达出一个观念.因此,以现代人来读古书,难免会增加不少思索和考据上的麻烦.同样地,我们用现代语体写出的文字,自以为很明白,恐怕将来也要增加后世人的许多麻烦.不过,人如不做这些琐碎的事,自找麻烦,那就也太无聊,会觉得活着没事可做似的.
  例如“道”字.在传统的古书中,大约便有三种意义与用法.
  (一)“道”就是道,也便是人世间所要行走的道路的道.犹如元人马致远在《秋思曲》中所写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个“古道西风瘦马”的道,便是道路的道.照《说文》意义的注释就是:“道者,径路也.”
  (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如子产在《左传》中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迩.”如子思在《中庸》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孙子所说:“兵者,诡道也.”等等.
  (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系传》所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如道书所说:“离有离无之谓道.”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即有即空,即空即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测了!
  有人解释《老子》第一章首句的第二个“道”字,便是一般所谓“常言道”的意思,也就是说话的意思.其实,这是不大合理的.因为把说话或话说用“道”字来代表,那是唐宋之间的口头语.如客家话、粤语中便保留着.至于唐宋间的著作,在语录中经常出现有:“道来!道来!”“速道!速道!”等句子.明人小说上,更多“某某道”或“某人说道”等用语.如果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时隔几千年,口语完全与后世不同.那个时候表示说话的用字,都用“曰”字.如“子曰”、“孟子曰”等等,如此,《老子》原文“道可道”的第二个“道”字是否可作“说”字解释,诸位应可触类旁通,不待细说了.
  讲到这里,顺便也把古书上的“天”字提一提.古书上的“天”字,大约也概括了五类内涵:(一)天文学上物理世界的天体之天,如《周易》乾卦卦辞“天行健”的“天”.(二)具有宗教色彩,信仰上的主宰之天,如《左传》所说的“吴天不吊”.(三)理性上的天,如《诗经》小节的“苍天苍天”.(四)心理性情上的天,如《泰誓》和《孟子》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五)形而上的天,如《中庸》所谓“天命之谓性”.
  首先了解了这些用字,那么,当我们看到古书的“道”与“天”,甚至在同一句中,有时把它当动词或形容词用,有时又把它当名词用,就不会混淆不清了.
  假定我们要问,《老子》本书第一章首句中两个“道”字,应当作哪种解释才恰当?我只能说:只有亲见老子,来问个清楚.不然都是他说老子,或我说老子,姑且备此一格,别成一家一言,能说到理事通达,也就差不多了,何必固执成见,追究不休呢!你千万不要忘记老子自说的“道常无为”、“道常无名”,以及“道法自然”等的观念.
  有无主宾
  关于宇宙万物的“有生于无,无中生有”的形上与形下问题,以西洋哲学的治学习惯来说,其中就包涵了宗教哲学中宇宙万有的来源论,以及纯粹哲学的唯心、唯物、一元、多元、有神、无神等学说的寻探.
  假定宇宙万物确是从本无中而生出万有万类.无中何以生有?便是一个莫大的问题.以宗教神学的立论,从无生有,是由第一因的主宰的神所发生.但在佛学中,既不承认神我是第一因,也不承认有一情绪化的权威主宰所能左右;可是又不否认形而下神我的存在.只说“因中有果,果即为因”的因果互变,万有的形成,有生于空,空即是有,因缘和合,“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因此,与老子的有、无互为因果论,恰恰相近.所以后来佛学输入中国,与老庄学说一拍即合,相互共存了.
  这个有无互为生灭的观念,从周末而到现代,几千年来,一直成为中国文化中普遍平民化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历代的文学诗词或学术史上,到处可见,尤其明、清以后有名的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等等.《红楼梦》开头的一僧一道的开场白,与有名的梦游太虚幻境,以及“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乃至假托林黛玉的笔下反骂贾宝玉:“无端弄笔是何人?剿袭南华庄子文.不悔自家无见识,却将丑语低他人”等等老庄与禅道思想,几乎俯拾皆是.难怪后人有强调《红楼梦》是一部道书.甚至赶上现代的时髦,又说是一部禅学了!
  闲话不说,书归正传,由《老子》第一章的“有、无”与“有名、无名”问题告一段落.跟着而来的,便是“常无、常有”的附带问题.我们既已认可首章的“无”与“有”两个字各自标成一句,构成一个观念.当然文从字顺,下面句读,也使承认是“常无”与“常有”,而不照一般传习,读成“常无欲”与“常有欲”了.不过,以一般从事学习修道或专讲修心养性之道的立场来讲,认定“常无欲”与“常有欲”的句读才是对的.那也不错,反正增增减减,都在寻章摘句之间玩弄文字的把戏,如以老子看来,应当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了!
  前面已经说到本无是天地的原始,妙有是万物万有的来源.因此,他跟着就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檄.”“故”字,当然便是文章句法的介词,也就是现代语文惯用的“所以”的意思.老子这句话用白话文来说,就是——人们要想体认大道有无之际,必须要修养到常无的境界,才能观察——体察到有生于无的妙用.再说,如果要想体认到无中如何生有,又必须要加工,但从有处来观察这个“有”而终归于本来“无”的边际.“徼”字,就是边际的意思.
  玄元之妙
  好了,到此我们已经看出《老子》本书在第一章中的三段要点.真有一语中具备三玄门,一玄门具备三要义的深不可测.
  首段,他提出“道”,同时提示我们,不可执着道是一般的常道.在后语中又附带说明,在不得已的表达中,提出了一个“道”字;接着又强调,不可执著名相而寻道.其次,便说到形而上道与形而下万有名器的关系,是有无相生,绵绵不断的.
  第二段,告诉我们,在形而下的情况下而要体认形而上道,必须从常无的境界中去体认它的道体.但是如要更透彻精辟,又需要在常有之中领悟它的无边无际.
  第三段,再反复说明有无之间的互为因果,如一呼一吸之自然往复.因此而说出:“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讲到这里,又要让我们慢慢来,先解决其中一个字和一个句读的问题了.
  古书的“玄”字,从唐、宋以后,往往与“元”字混用互见,很多年轻人大为困惑.其实,“玄”字是正写,“元”字是替代品,是通用字.因为在家族帝王专制时代的历史上,作兴对皇上名字和庙号的尊敬,人们不可随便直呼,也不可低写.不然,就犯了“大不敬”的律令,甚至会杀头.杀了头,当然不能说话吃饭了.唐明皇的庙号叫“玄宗”,所以在唐玄宗以后,所有书写“玄”字的地方,一律要改作“元”字,以免犯“大不敬”的忌讳.因此后世所见的古书,“玄”“元”不分,或者“玄”“元”同用了.
  再者,有关这几句的句读,从前我有一位老师对我说:“此两者同”应读成一句,“出而异名”读成一句.不可读作“此两者同出而异名.”问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他说,这种句读才能显出有无同源的妙用与深意,而且在文气来讲,透彻而有力.如此云云,当然有他的独到见解.后来,我也看到经古人圈点过的几本古本《老子》,也是这样句读.但我却认为这是习惯作古文文章的手法,意义并无太多差别.要同便同,要同出也可以.这里我没有固执定见,学老子的语气说一句:“无可无不可.”
  交代了这些意见,再来讲老子首章原文的第三段.他再说明有无相生互用的道妙.便说“无”之与“有”,这两者是一体同源,因为作用与现象不同,所以从无名之始而到有名之际,必须要各以不同的命名加以分别.如果要追溯有无同体,究竟是怎样同中有异的?那便愈钻愈深,永远也说不完.所以,在它同体同源的异同妙用之际,给它下个形容词,便叫作“玄”.说了一个玄,又不是一元、两元可以究尽的,所以又再三反复地说,玄的里面还有玄,分析到空无的里面还有空无,妙有之中还有妙有.由这样去体认道的体用,有无相生,真是妙中有妙,妙到极点更有妙处.
  但也有不走哲学思辨的路线,只从文字结构的内涵去了解,也就可通它的大意了!“玄”字的本身,它便是象形字,包括了会意的作用.
  依照古写,它是宫形态,也等于一个环节接连一个环节,前因后果,互为因缘,永远是无始无终,无穷无尽.因此,后世由道家一变而成为道教的道士们,手里拿着一个囗连环圈在玩,等于佛教和尚们手里拿着的念佛珠,一念接着一念,同样都是代表如环之无端,永无穷尽的标记.
  又有只从“玄”字训诂的内涵作解释,认为“玄”字是极其细小的生物,几乎细小到渺不可见的程度.因此又有加上现代的新观念,认为“玄”字的内涵,等于是细胞或微生物的形容字,便把已出函谷关以外的老子,轻轻一扯,向西方的唯物思想去归队,硬说老子的《道德经》基本上是建立在唯物哲学的基础上的.
  -----南怀瑾 老子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