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陶渊明,曹操,屈原的作文素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22:51:01

有关陶渊明,曹操,屈原的作文素材
有关陶渊明,曹操,屈原的作文素材

有关陶渊明,曹操,屈原的作文素材
一、屈原沉江的故事
楚国自从被秦国打败以后,一直受秦国欺负,楚怀王又想重新和齐国联合.秦昭襄王即位以后,很客气地给楚怀王写信,请他到武关(在陕西丹凤县东南)相会,当面订立盟约.
楚怀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不去呢,怕得罪秦国;去呢,又怕出危险.他就跟大臣们商量.
大夫屈原对楚怀王说:“秦国强暴得像豺狼一样,咱们受秦国的欺负不止一次了.大王一去,准上他们的圈套.”
可是怀王的儿子公子子兰却一股劲儿劝楚怀王去,说:“咱们为了把秦国当做敌人,结果死了好多人,又丢了土地.
如今秦国愿意跟咱们和好,怎么能推辞人家呢.”
楚怀王听信了公子子兰的话,就上秦国去了.
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怀王刚踏进秦国的武关,立刻被秦国预先埋伏下的人马截断了后路.在会见时,秦昭襄王逼迫楚怀王把黔中的土地割让给秦国,楚怀王没答应.秦昭襄王就把楚怀王押到咸阳软禁起来,要楚国大臣拿土地来赎才放他.
楚国的大臣们听到国君被押,把太子立为新的国君,拒绝割让土地.这个国君就是楚顷襄王.公子子兰当了楚国的令尹.
楚怀王在秦国被押了一年多,吃尽苦头.他冒险逃出咸阳,又被秦国派兵追捕了回去.他连气带病,没有多久就死在秦国.
楚国人因为楚怀王受秦国欺负,死在外头,心里很不平.特别是大夫屈原,更是气愤.他劝楚顷襄王搜罗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和怀王报仇雪耻.
可是他这种劝告不但不顶事,反倒招来了令尹子兰和靳尚等人的仇视.他们天天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他们对楚顷襄王说:“大王没听说屈原数落您吗?他老跟人家说:大王忘了秦国的仇恨,就是不孝;大臣们不主张抗秦,就是不忠.楚国出了这种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儿能不亡国呢?大王,你想想这叫什么话!”
楚顷襄王听了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去.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反倒被奸臣排挤出去,简直气疯了.他到了湘南以后,经常在汨罗江(在今湖南省东北部,汨音mì)一带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诗歌.
附近的庄稼人知道他是一个爱国的大臣,都挺同情他.这时候,有一个经常在汨罗江上打鱼的渔父,很佩服屈原的为人,但就是不赞成他那愁闷的样子.
有一天,屈原在江边遇见渔父.渔父对屈原说:“您不是楚国的大夫吗?怎么会弄到这等地步呢?”
屈原说:“许多人都是肮脏的,只有我是个干净人;将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我被赶到这儿来了.”
渔父不以为然地说:“既然您觉得别人都是肮脏的,就不该自鸣清高;既然别人喝醉了,那么您何必独自清醒呢!”
屈原反对说:“我听人说过,刚洗头的总要把帽子弹弹,刚洗澡的人总是喜欢掸掸衣上的灰尘.我宁愿跳进江心,埋在鱼肚子里去,也不能拿自己干净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一身脏.”
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终于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自杀了.
附近的庄稼人,得到这个信儿,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水,哪儿有屈原的影儿.大伙儿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
渔父很难受,他对着江面,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的.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当地的百姓想起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又划了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后来,他们又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船.这种纪念屈原的活动渐渐成为一种风俗.人们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据说就是这样来的.
屈原死后,留下了一些优秀的诗歌,其中最有名的是《离骚》.他在诗歌里,痛斥卖国的小人,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对楚国的一草一木,都寄托了无限的深情.后来人们认为屈原是一位我国古代杰出的爱国诗人.
二、议论性散文精选之『陶渊明』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
2.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倦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蓠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
3.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4.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鱼鳞,因为有菊,那颗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难道没有什么寄托?选菊吧!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是陶诗将心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也是陶诗让菊带上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高姿态帽子流传至今.
三、有关曹操的作文素材
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有人评价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生平详述】 曹操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官宦家庭.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中的一员,据说是汉相国曹参的后人(并无史实考证).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嵩的出身,当时就搞不清楚,所以陈寿称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有人也说曹操是“夏侯氏”之子.曹嵩官至太尉.灵帝熹平三年(174),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势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卢植等人合军进攻颍川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随之迁为济南相.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济南国(今山东济南一带)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之前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曹操到职,大力整饬,一下奏免长吏十分之八的长吏,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当时正是东汉政治极度黑暗之时,甚至有了买官制度.朝廷封曹操为议郎,曹操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
中平五年(188),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中平六年(189),西凉刺史董卓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后又杀太后及少帝,自称太师,专擅朝政.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