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篇节能减排的征文
给我一篇节能减排的征文
给我一篇节能减排的征文
给我一篇节能减排的征文
节能减排总结论文-节能减排科学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国务院这次又专门就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发出意见,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电力工业上大压小、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节能减排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去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从计划执行情况看,绝大多数指标完成的情况都很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万亿元,增长10.7%;全国财政收入达3.9万亿元,增收7000多亿元;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10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保持在较低水平.只有节能减排目标,虽然各方面高度重视,采取了不少措施,但仍未能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今年乃至整个“十一五”时期,节能减排工作任务仍相当艰巨,必须下最大决心,用最大力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电力工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从总量看,电力工业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大户”.近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初步统计,2006年,全国新增装机1亿千瓦,总容量超过6亿千瓦,其中火力发电占77.8%;完成发电量增长13.5%,其中火电增长15.3%.随着电力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其自身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问题日益突出.2006年,发电用原煤超过12亿吨,是煤炭消费总量的一半,排放的二氧化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4%.从效率看,我国火电机组的总体能耗明显偏高.2006年,我国火电机组供电标准煤耗为每千瓦时366克,较国际先进水平高60克左右.据最新统计,日本火电机组供电标准煤耗为每千瓦时299克,韩国为300克,意大利为303克.如果我们能够达到日本的煤耗水平,2006年一年就可以节约原煤2.2亿吨.
上大压小是促进电力工业实现节能减排、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电力强国的重大举措.我国火力发电能耗高、污染重的主要原因是结构“小型化”.2005年,全国平均单机容量仅为6.09万千瓦,单机容量10万千瓦及以下小火电机组有1.15亿千瓦,占火电装机容量的29.6%.从煤炭消耗看,大型高效发电机组每千瓦时供电煤耗为290—340克,中小机组则达到380—500克,高出100—200克.从污染物排放看,2005年,小火电机组排放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分别占到电力行业总排放量的35%和52%.据估算,现有的小机组如果被大机组完全替代,一年可以节约煤炭9000万吨标准煤,相应地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8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亿吨.
上大压小条件具备、时机成熟、任务艰巨.一方面,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日趋深入人心,各地区、各部门不断更新发展思路,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理念也有了很大变化,更加重视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自主创新,为我们加大上大压小的工作力度,做好节能减排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特别是一些地区在上大压小、关停小火电方面已先行一步.广东省在关停200多万千瓦小火电的基础上,新建了240万千瓦大机组.河南省实施差别电量计划,单机6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发电小时,要比5万千瓦小机组多近1000小时.他们的这些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做好下一步工作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另一方面,电力供需紧张状况明显缓和,为关停小火电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比较宽松的电力供需环境,为我们调整电源结构提供了回旋余地,真正使小机组关得了、稳得住.同时,电力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大型火电机组国产化进程加快,为上大压小工作提供了必需的技术设备支持,也降低了大型机组的建设成本.继华能沁北国产首台超临界60万机组投产之后,现有近百台国产60万超临界机组正在建设、即将投产.特别是国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发电设备生产能力和电源建设已开始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关停小火电仍面临诸多问题和矛盾,突出的有“三大障碍”.一是认识障碍.小火电在历史上为缓解当地电力供需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过积极作用,特别是前几年电力供不应求,客观上造成小火电关停步伐放缓,也使得部分地区小火电建设重新抬头.一些地方和企业对资源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对小火电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二是调度障碍.目前,我国发电调度方式是以电厂或发电机组为单位,参照上一年度发电量完成情况,对各类机组大致平均分配发电量指标.这种调度方式忽视能耗和排放因素,大小火电机组享有同样的发电利用小时,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小火电的建设,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三是体制障碍.电力体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和厂网分离后,各方利益主体发生较大变化,市场化程度提高,现行的管理体制和相关政策措施,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关停小火电机组的需要.
突出节能减排的现实意义,并把它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表明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一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西方知识界,一个颇为流行的观点认为,“一种文明的进步、停滞或衰退,或者是人均能源消耗的增加、持平或减少;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效率的提高、持平或下降;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冲击的减少、持平或增加”.这段文绉绉的话,有着沉甸甸的涵义.它试图说明,“文明的果实挂在能源的藤上”,能源开发利用的副作用足以影响文明的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与不科学的发展理念和执政理念紧密相连.不及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现有的资源就很可能支撑不住,环境就很可能容纳不下,经济“又好又快、好字优先”的发展也就难以为继.此外,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国际上的压力,也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控制污染物排放.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并有着明显的重化倾向,这使得我国对能源的需求和消耗能力大为提升.数据表明,2005年我国人均能源消费大致为1.8吨标准煤多一点.同时,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保持在10%-15%高位之间.照这一趋势估计,今年我国的人均能源消费应该在2.2吨以上.这一数值大致在世界人均消费的水平上.具体到上海,2005年,本市能源消费总量约为8500万吨标准煤.按增长惯性,今年应该会接近1亿吨标准煤.即使以1800万常住人口计算,这也意味着上海已经达到了日本和英国这些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水平.
严峻的“节能”形势之外,“减排”重任的完成也不容乐观.事实上,依据当前的经济增长惯性,我国对化石能源的需求还会不断增长,企业或机构的排放量也很难立马降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现有的发展模式已无法回应二氧化碳减排的压力.因此,要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和企业品牌,我们就必须勇于承担相应的具有约束力的减排责任,而这不可避免地需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企业的能源使用和污染排放,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
传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首先是能源的错置和浪费;落后的生产工艺,首先表现在能源效率的低下;经济决策和管理的失误,都会导致能源的损失;生产和生活中的一切不合理性,都包含着能源利用上的不合理.当前,节能减排的形势之所以依然十分严峻,主要原因就是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科学的企业发展理念尚未真正确立.一些地方对干部的考核仍将GDP增长作为硬任务,而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一些企业仍然只注重经济效益的获取,而忽视环境成本的控制和资源能源的损耗.正是基于此,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现“又好又快,好字优先”的发展,这既为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们突破能源和环境瓶颈提供了更大的动力.无法做到节能减排,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
促进科学发展,实现全方位的节能减排,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首先,应让普通劳动者拥有适当的技能水平,以及不断提高这种水平的机会.这是实现经济“好字优先”发展的基石,也是作用最为广泛的节能减排措施.其次,应最大限度地鼓励、扶持和普及科技研发活动以及各类创新、创造和创业活动,整体提高国民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现代服务业的成长.事实上,节能减排目标的真正实现,国家的能源安全,最终都取决于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这一综合措施的实施,本质上意味着以人力资本替代包括能源和环境在内的自然资本,以人的全面发展取代过去那种剥夺自然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而这正是科学发展观所提倡的基本理念.最后,应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奖罚体系,强化企业责任,加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