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工学论文 > 教育资讯

工科论文 :集中供热应用于城市地区的可行性分析[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27 03:45:27 工学论文
工科论文 :集中供热应用于城市地区的可行性分析[1]工学论文
【找论文网 - 工学论文】
一、供热系统消耗能量的环节
1、热制备 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热制备主要来自燃烧化石燃料的区域锅炉房和城市热电厂。区域锅炉房的主要耗能设备是锅炉、燃料输送及灰渣清除机械、鼓风机和引风机、水制备和输配系统的水泵;它们耗用的能源是燃料、电力、水和热;通常可以用单位供热量的消耗量来评定耗能水平。热电厂是由抽凝式、或背压式供热机组排汽通过热能转换装置传递给热网系统;首站是供热系统的热源,主要耗能设备是热交换器、输配系统的水泵。它们耗用的能源是蒸汽、电力、水和热;通常可能用单位供热量的消耗量来评定耗能水平。
2、转换能量 转换是通过热力站交换器把一级网的热能传递给二级网,并由它输送到热用户。热力站是二级网的热源,主要耗能设备是热交换器、二级网系统循环水泵和补水泵。它们耗用的能源是一级网高温水/蒸汽、电力、水和热;通常可以用单位供热量的消耗量来评定耗能水平。
3、输送 热能输送由热网承担,供热管道由钢管、保温层和保护层组成,其结构依敷设而异。管道敷设有架空、管沟和直埋三种方式。它们的能量消耗是沿途散热的热损失和泄漏的水、热损失。一般可用热网热效率来表示其保温效果和保热程度;热网补水率来表示热网水泄漏的程度。在热网管线上有时还设置中间加压泵,以降低和改善系统水力工况(设置在非空载干线上,还能节省输送电耗),它的能量消耗设备是水泵,可用单位供热量的耗电量来评定耗能水平。
4、用热 用热环节即终端系统用热设备。城市集中供热主要是建筑物内的采暖(为简化分析只谈最大热用户)。一般都是通过采暖散热器把热传给房间以保持舒适的室内温度。它的耗能设备是采暖散热器。其能耗量取决于建筑维护结构保温性能、保持的室内温度和外界环境的温度;其耗热量可通过计量进入的循环水量和供、回水温差积分获得。通常以单位供暖面积的耗热量来评定耗能水平。
二、城市集中供热的优点
1、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供热机组的热电联产综合热效率可达85%,而大型汽轮机组的发电热效率一般不超过40?%;区域锅炉房的大型供热锅炉的热效率可达80%~90%,而分散的小型锅炉的热效率只有50%~60%。
2、有条件安装高烟囱和烟气净化装置,便于消除烟尘,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卫生,还可以实现低质燃料和垃圾的利用。
3、可以腾出大批分散的小锅炉房及燃料、灰渣堆放的占地,用于绿化,改善市容。
4、减少司炉人员及燃料、灰渣的运输量和散落量,降低运行费用,改善环境卫生。
5、易于实现科学管理,提高供热质量。实现集中供热是城市能源建设的一项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国家能源合理分配和利用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集中供热与分散供热的区别
分散供热主要指的是各单位利用自备的燃煤小工业锅炉自给自足的一种供热方式。据统计,我国工业锅炉约有50万台、120万蒸吨/时,平均单台容量仅为2.4蒸吨/时,平均运行热效率仅50%。这些小锅炉在当地集中供热不发达的时期,确有其方便处,也是必需的,但其效率低、污染严重、供热质量差等缺点也极为突出。
相比分散供热,集中供热有明显的优势。集中供热以一个或几个热源点为依托构筑热力管网,通过热力管网向用户输送热能。集中供热的锅炉容量较大、热效率较高、经济性较好,相应的供热成本较低、供热质量较好,而且集中供热锅炉的污染物排放处理设施一般也较为完备,对环保有利,所以国家倡导集中供热。
四、开展城市集中供热的思考
1、集中供热的技术可行性 集中供热系统的合理输送距离应该是相对的,关键看用热负荷特性,对于较大规模的持续而稳定的热负荷,进行较远距离输送仍然是合理的。进行较远距离供热,为维持末端参数稳定,始端参数的调控应能随负荷波动在较大调整区域内适应,例如优先选择热电联产供热时应配合使用减温减压装置作为备用及补充汽源;同时也要求对于用热加强计划与调度,努力使用热负荷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一句话,进行远距离供热,需要供用汽双方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作为技术方案,进行较远距离供热的管道敷设方式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一点,要根据地区的地理情况,避免影响管道保温性能的敷设方式,对于保温应切实强调其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的全过程管理,以保障蒸汽输送安全、经济。热补偿方式要尽量利用管道自然补偿;疏水器的规格尺寸应满足排凝水量的要求,尤其低流量工况下蒸汽输送至末端凝结量较大,应考虑提前设置自动经常疏水装置以尽早排尽凝结水。较远距离供热的供热调节非常重要,较远距离供热管线中间容积大,不稳定工况和低负荷工况下容易发生蒸汽凝结,产生水击,因此要选取科学合理的调节方式并进行水击防范,要有切实、周全的保障措施确保供热安全可靠。
2、集中供热的经济可行性 对于较远距离供热的经工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