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的物理知识的及相关例题.关键是知识点,例题要有解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1:25:55
八年级上册的物理知识的及相关例题.关键是知识点,例题要有解答.
八年级上册的物理知识的及相关例题.
关键是知识点,例题要有解答.
八年级上册的物理知识的及相关例题.关键是知识点,例题要有解答.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
(声、光、透镜、物态变化、电流和电路)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发声物体一定振动,但有振动不一定能能声;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距离障碍物至少要17m以上);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振动速度越慢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减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 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
第二章 光的传播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路径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 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 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五、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和物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3)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平镜面成虚像像.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六、凸面镜和凹面镜
1、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
七、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2、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九、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十、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青,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5、透明体物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发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
十一、看不见的光:
1、 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
(从左往右其波长逐渐减小;散射逐渐增强;人眼辨别率依次降低)应用傍晚太阳是红的,晴天天空是蓝的,汽车的雾灯是黄光.
2、 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1)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打仗用的夜视镜)
(2)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强(遥控探测)
(3)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热作用强;(加热)
3、 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1)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消毒、杀菌)
(2)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小孩多晒太阳),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臭氧可(3)吸收紫外线,我们要保护臭氧层)
(4)荧光作用;(验钞机)
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自太阳,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二、基本概念:
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如下图: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
四、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五、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六、照相机: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七、 投影仪: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八、放大镜:1、放大镜是凸透镜; 2、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八、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
九、 注意事项:“三心共线”: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又叫“三心等高”
十、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
成像条件物距(u) 成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F<u<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0<u<f 正立、放大的虚像 V>f 放大镜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虚像大.
注意: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
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注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十一、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十二、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晶状体曲度过大,需戴凹透镜调节;
十三、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曲度过小,需戴凸透镜调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十四、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十五、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 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 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 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 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四、熔化和凝固:
1、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
(2)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3)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
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2、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1)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2)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六、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
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
4、“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二、两种电荷:
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3、基本性质:同中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三、验电器
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原理:利用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四、电荷量(电荷)
1、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
2、电荷的单位:库仑(C)简称库;
五、元电荷: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2、把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荷)用e表示;e=1.60×10-19;
4、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
六、摩擦起电
1、原因: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2、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生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七、导体和绝缘体
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
八、电流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能够供电的装置叫电源.干电池的碳棒为正极,锌筒为负极;
3、规定: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4、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九、电路: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1、电源:提供持续电流,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2、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电灯、电风扇等)
3、导线:输送电能的;
4、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十、电路的工作状态
1、通路:处处连同的电路;
2、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3、短路:用导线直接将电源的正负极连同;
十一、电路图及元件符号:
画电路图时要注意:整个电路图是长方形;导线要横平竖直;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十二、串联和并联
1、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
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互相影响;
2、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特点: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一条支路开路时,其它支路仍可为通路;
3、常根据电流的流向判断串、并联: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方向走一圈,回到负极,则为串联,若出现分支则为并联;
十三、电路的连接方法
1、线路简其捷、不能出现交叉;2、连出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一定要与电路图保持一致;3、一般从电源的正极起,顺着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直至回到电源的负极;4、并联电路连接中,先串后并,先支路后干路,连接时找准分支点和汇合点.5、在连接电路前应将开关断开;
十四、电流的强弱
1、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
2、单位:安培,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µA)1A=1000mA 1mA=1000µA
3、电流强度(I)等于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I=Q/t
十五、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符号A
1、电流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电流表的使用
(1)先要三“看清”:看清量程、指针是否指在临刻度线上,正负接线柱
(2)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
(3)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
(4)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注:试触法: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一接线柱,若指针摆动很小(读数不准),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更大的量程.
3、电流表的读数
(1)明确所选量程
(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
(3)根据表针向右偏转的格数读出电流值
十六、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1.下表记录的,是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
次声波 可听声 超声波
1000HZ 蝙蝠 120000HZ
150HZ 海豚 150000HZ
...
全部展开
1.下表记录的,是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
次声波 可听声 超声波
1000HZ 蝙蝠 120000HZ
150HZ 海豚 150000HZ
60HZ 猫 65000HZ
20HZ 人类 20000HZ
15HZ 狗 50000HZ
1HZ 大象 20000HZ
阅读上表,除了能知道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外,你还可以获得哪些信息(至少说三条)?
1)与可听声相比,超声波具有哪些特点?
2)下列四个有关超声波的应用实例,各利用了超声波的哪些特点?
(1)声纳: ;
(2)B型超声波诊断仪 ;
(3)超声波碎石治疗仪 ;
(4)超声波焊接机 。
3.大地震之前往往有预兆,即先发生强度较小的地震。研究表明,狗和大象都能发现这种预兆,而人类却不能,说出其中的原因。
4.有人说,正常人的心脏每分钟约跳动60-70次,即正常人的心跳频率约1HZ左右。这是一种频率很低的跳动,但为什么用人耳贴在同学的心脏部位却能听到心脏跳动的声音量?请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八年级(1)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测试 2004.10.14
(测试时间:15分钟)
如图1所示,A、B、C三个烧杯中分别盛有自来水、温水和冰块。
1)不用温度计,你怎样估测它们的温度?
说出你的估测方法;
2)如果要求用温度计测出它们的温度,
试在各图中画出温度计的位置(用一根粗
线代替温度计);
3)设计一个表格,记录上述两个过程的实验结果。
2.简述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性。如果让你来制定控制温室效应的政策,你会采取哪些措施?
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 ;
2) ;
3) ;
4) 。
4.简述“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写出2条治理“城市热岛效应”的合理建议。
八年级(4)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测试 2004.10.14.
(测试时间:15分钟)
1.下表记录的,是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
次声波 可听声 超声波
1000HZ 蝙蝠 120000HZ
150HZ 海豚 150000HZ
60HZ 猫 65000HZ
20HZ 人类 20000HZ
15HZ 狗 50000HZ
1HZ 大象 20000HZ
阅读上表,除了能知道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外,你还可以获得哪些信息(至少说三条)?
与可听声相比,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因而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就超声波的上述每个特点各举出一例,说明超声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1)方向性好 ;
2)穿透能力强 ;
3)易于获得较集中的能量 。
3.大地震之前往往有预兆,即先发生强度较小的地震。研究表明,狗和大象都能发现这种预兆,而人类却不能,说出其中的原因。
4.有人说,正常人的心脏每分钟约跳动60-70次,即正常人的心跳频率约1HZ左右。这是一种频率很低的跳动,但为什么用人耳贴在同学的心脏部位却能听到心脏跳动的声音量?请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初二(2/)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测试 2004.916
课题:速度(第二课时)
1.通过探究可以知道,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得越快.问:
1)研究这个问题所用的物理方法是什么?
2)有没有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其他方法?请你说出这个方法并举出一个实例来说明.
2.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常用的速度单位有 和 ,其中,最大的单位是 。
3.1)如果让你做”测量纸片下落速度”的实验,你认为应当测量哪些物理量?你选择哪些实验器材?
2)小明同学做”测量纸片下落速度”的实验,他想测量纸片在下落过程中不同路段上的速度.如图所示虚线OD为纸片下落的路径,A、B、C为纸片下落过程中先后经过的位置。实验中,小明让纸片每次都从位置O释放,再分别记录纸片下落到位置A、B、C所用的时间。 O
(1)请你设计一个表格,能正确记录小明同学的实验数据和结果;
(2)猜一猜,小明同学分析实验的数据和结果,可能会得到什么结论?
A
B
C
D
初二(4)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测试 2004.9.15
课题:速度(第一课时)
1.通过探究可以知道,物体在相同时间时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得越快.问:
1)研究这个问题所用的物理方法是什么?
2)有没有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其他方法?请你说出这个方法并举出一个实例来说明.
2.速度的单位有 、 和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其中,最大的单位是 。
3.请你在下面的方框中设计一个表格,记录测量物体下落速度的数据和结果。
八年级(4)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测试 2004、12、22
测试时间:15分钟
1、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光屏上的像将 (填像的变化情况),光屏上要能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 (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
2、一物体放在一个凸透镜前,在距透镜10㎝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则当把物体移至距凸透镜10㎝处,适当移动光屏的位置,则所成像的情况是 。
3、某一凸透镜焦距为6㎝,在距焦点2㎝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则所成的像一定是 ( )
A.实像 B.倒立的 C.正立的 D.放大的
4.有甲、乙两块凸透镜,焦距分别是f甲,f乙。将它们分别放在光具座上做烛焰成像实验,实验结果如右下表所示,若两次实验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都相等,则 ( )
A.f甲>f乙 B.f甲
5.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0㎝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蜡烛距凸透镜14㎝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
A.8㎝ B.6㎝ C.10㎝ D.15㎝
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当蜡烛在凸透镜左侧距透镜20㎝时,在右侧光屏上得到一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2)将放在凸透镜前20㎝处点燃的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6㎝,则在光屏上将得到 的 实像。
(3)若实验中,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位置,在光屏上也得不到清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 。
7.下表给出的,是小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
像的性质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倒立缩小的像 1 30 15
3 25 17
倒立等大的像 4 20 20
倒立放大的像 5 17 22.5
6 15 31
请你分析上表数据,归纳出凸透镜有关的成像规律。
初二(6)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测试 2004.9.16
课题:世界是运动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个物体是静止的,它相对于任何物体的位置就不会改变
B.一个物体是静止的,它相对于一些物体的位置可能会改变
C.一个物体是运动的,它相对于任何物体的位置都是变化的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书本上图5-33及5-34和5-35,图图5-33是微观世界的运动举例;b图是宏观世界的运动举例;c图是地球上物体的运动举例。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用一句话将这三幅图所要描述的内容表达出来。
3.你对运动的相对性是如何认识的?试通过举例说明。
4.鸟的体重轻,飞行速度也不快,但它在空中与飞机相撞时却能撞坏飞机而造成空难事故,说说你的看法。
初二(2)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测试 2004.9.15.
课题:速度 (第二课时)
1.下表所记录的,是美国短跑名将刘易斯100m赛跑过程中通过不同距离所用的时间,问:
1)刘易斯的100m赛跑运动是不是匀速直线运动?请说出支持你作出判断的证据.
2)刘易斯在哪一个10m路段上跑得最快?
距离/m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时间/s 0.00 1.88 2.96 3.88 4.77 5.61 6.46 7.30 8.13 9.00 9.86
2.上海到南京的T722次特快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09:39 10:29 11:47
发车时间 09:00 09:43 10:33
里程/km 0 84 165 303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计算列车从上海到常州运行的平均速度;
如果列车提速后的运行速度为160km/h,则它在苏州到常州之间的运行时间是多少?
3.在一次爆破中,所用的导火线的长度为1m,导火线燃烧的速度为8cm/s,人在点燃导火线后以速度V0跑向500m外的安全区.试通过计算确定,人的速度V0至少为多大?
初二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测试 2004.9.29.
课题:声音的特征(第二课时)
用笛子、胡琴、口琴、手提琴先后演奏同一首乐曲,不看演奏,你能把它们区分出来吗?你区分的依据是什么?.用几种不同的乐器同时演奏一首乐曲,不看演奏,你能知道是哪些乐器在演奏吗?你的依据又是什么?
2.声音的三要素是指 、 和 。如果给你两个乐器发出声波的波形图,你能够从波形图上比较两种乐器发出声音的哪些特征?说出你比较的依据。
3.猜一猜: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可达到5200m/s。依据上述内容请你猜一猜,声音在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不必说出理由)
4.将公鸡、青蛙、苍蝇、蚊子四种动物的名称,按它们发出的声音的特征,进行分类后分别填入下面的方框内。
声音
高
低
弱 强
初二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测试 2004.10.13
(测试时间:20分钟)
在研究水的三态的实验活动中,李明同学在烧杯中放入一些
初温为0 0C冰块,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直至杯中水烧干。实验过 温度计
程中,他用一个悬着的温度计观测烧杯中的温度变化,如
图所示。
1)请你帮他设计一个表格,记录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2)下面的四个图象,能大致反映本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 ( )
温度/0C 温度/0C 温度/0C 温度/0C
0 0 0 0
时间/min 时间/min 时间/min 时间/min
(A) (B) (C) (D)
2.试简述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性。如果让你来制定控制温室效应的政策,你会采取哪些措施?
3.用壶烧开水,当壶中的水沸腾时,就会看到壶口处向外喷出白气。
1)请你解释形成白气的原因;
2)仔细观察壶口喷出白气的情况,你会发现在靠近壶口的地方反而不出现“白气”,想想看,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初二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测试 2004、11、17
测试时间:20分钟
如图1所示,是一束太阳光经三棱镜色散的光路图,MN是光屏,AB是屏上出现的彩色光带。
光屏上从B到A彩色光的排列顺序为 M
;
在图1中大致标出红外线与紫外线所 A
在的区域位置;
B
2.你对红外线是如何认识的?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图1 N
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在研究可见光的特性时,有一次无意中把含有氯化银的照相底片丢在可见光谱的紫光线的外侧,他惊奇地发现照片被感光了!他没有放弃这个偶然的发现,经过重复实验和反复探究,终于发现了紫外线。
阅读这一科学小故事,你有什么感触和体会?这对你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会有什么启发?
4.简述臭氧层对地球上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你知道人类的哪些行为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国际和国内应如何采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臭氧层?
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我们生活在姹紫嫣红、色彩缤纷的花的世界里,但是我们看到的黑色花却很少.植物学家对四千多种花的颜色进行了统计,发现只有8种黑色花,而且还不是纯正的黑色,只是偏紫色而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花的颜色与太阳光及花瓣反射、吸收的光有关: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不同;有色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光,吸收与它颜色不相同的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花瓣比较柔嫩,为了生存,避免受高温伤害,它们吸收热效应较弱的光,而反射热效应较强的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红、橙、黄色花多,而蓝、紫色花较少的缘故.若吸收七种色光,受高温伤害就更大,花也更难生存,所以黑色花较少.
问(1)红花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什么颜色的光?
(2)短文中没有提到白花,请你推断白花反射、吸收色光的情况.
(3)短文中提到“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不同”。请你猜一猜,太阳光中包含的七种色光,其热效应从强到弱排列的顺序是什么?太阳光中热效应最强的成份是什么?
(4)依据短文所学的知识,提出一条与花农养花、或人类生活相联系的合理建议。
3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