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一块糖引发的启示(7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9 23:16:27 小学作文
一块糖引发的启示(700字)作文小学作文

精选作文:一块糖引发的启示(700字)作文

  在生活中,我们能从很多事中得到启发。这不,我又从一块糖中得到了启示。

  一天,放学时,老师让我们写《中彩那天》的思考题,听了这话,我心想:凡事欲则立,不欲则废。我要好好抓紧这个预习的机会,明天上课能有一个精彩的表现。于是我便精心地写起了老师布置的思考题。

  第二天下午的班会课上,老师让我们在小组内评选出写的最好的同学。这时,有的同学大大方方地把自己的作业本摆在了桌面上;有的同学使劲护着自己的作业本,不想让别人看;还有的同学伸着脖子去看其他同学的作业。当我看到别人的作业的时候,我发现有些同学只写了十几个字,完全是一种应付的态度;有些同学则写了一整页,而且完全是联系上下文写的,思路也很清晰。老师先给每组写的最好的同学发了糖,再说:“这些糖是张一驰送给老师的,大家现在就剥开糖纸尝尝吧!”同学们吃完糖,说:“老师,这糖虽然是薄荷糖,但它一点儿也不辣。”还有的同学说:“老师,这糖和家里买的不一样,吃着就很自豪。”同学们纷纷投去羡慕的眼光,有的同学都要流口水了。接着,老师又问大家:“大家都想吃这些糖吗?”“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师又说:“同学们不都告诉你们糖的味道了吗?你们为什么还要尝呢?”有的同学说:“我们还是想亲自尝尝!”这时,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并说:“吃糖是这样,那做题呢?昨天我听同学抱怨说‘老师留的预习题不是有人会了吗?干嘛还要让每个人都写呢?’这件事和吃糖有什么不同呢?”听了这话,同学们恍然大悟,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也有的同学红着脸低下了头。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在生活中,我们要自己去尝试一些事情,并从中得到答案。这就是我从一块糖中得到的启示。

    北京西城区中古友谊小学五年级:孙钰翔

篇一:一件事给我的启示作文

一件事给我的启示作文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一直印在我的心里,这还要从一件事情说起:有一天,妈妈对我说“小彬,你给我写一篇作文,题目是外面发生的事情给你一个小时,知道吗?”

我心里想:呀,外面发生的事情该怎么写呢?算了,我还不如出去外面走走呢。

我刚出大门就听到了“嗡嗡嗡”的声音,原来是对面的邻居家装修了,可是这一家人以前从来都没装修,这可是我头一次看到他们家在装修。出了小区,我到了小公园,来到这里结果满地的落叶遮盖了这个小公园,这是才发现秋天到了。在公园深处有许许多多的小孩在玩耍嬉戏,就连七八十岁的老太婆和老爷爷都在打太极或是跑步,整个公园者扬溢着欢笑声。我看到这些事情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我马上回到家里打开日记本,流畅的把看到的发生的事情一字不漏的一一将他写在上面。到了最后,我把当时的心情记录在本子上。

这是,我心中流泻下一名话:与其在家中,不如到外面用心去看一件事情。

一件给我启示的事作文

在我们的身边,其实有些小事也能让我们从中得到启发。

记得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妈妈带着我来到一个离我家不远的超市买画板,一共买了两个。结账时,我们还没有怎么注意,按照超市里开的小票上的价格付了钱就走了,可是到家后,妈妈看了看超市里开的小票,发现了问题。原来,在结账的时候,收银员因为粗心算错了,我们买了两个画板,可是收银员只给我们算了一个的钱,妈妈马上给了我一个画板的钱,要我去还给刚才的那个收银员。

我拿着钱很不情愿地来到了超市,找到了那个收银员后,跟她说明了刚才的情况,然后就拿出钱给她。令我没想到的是,她一声“谢谢”都没有跟我说,只是冷冷地说:“就放在这,走吧。”我把钱放在了收银台上,走了。我在回家的路上想:她怎么没有跟我说“谢谢”呢。哦,她一定是在想,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承认出了错,很没面子,老板知道后,会扣我的工资的。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是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示:在工作和生活中,必须要认真,打不得一点马虎眼,稍微一不认真,就会出差错。

一件小事给我的启示作文

有件事情发上在去年寒假,那位诚恳的叔叔,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是我终生难忘。

那回姑妈带我去逛街,说是给我买一件牛仔上衣,我一听,高兴的一蹦三尺高。

我跟姑妈来到“官园童装批发市场”,走进一家店,看了牛仔上衣的款式,问了尺码,价钱,不中意。我和姑妈又走了好几家店,精挑细选,就是没有让人完全称心如意的牛仔衣。

只剩最后一家,我抱着一丝希望走了进去,我一件一件的翻找着,终于,有一件使我满意的了,可是没想到,售货员叔叔说:“小朋友,那一件只是样品,货已经买完了”。我愣住了,心想:这衣服要不是没有号了,就是款式不喜欢,终于有件满意的了,可竟然没有货了,后面也没有别的店了,牛仔衣美梦也破碎了。我万分沮丧,姑妈说:“小宇,咱们走吧!”我留恋地看着那件牛仔衣,没有吭声。

那位售货员叔叔看出了我的心思,他说:“小朋友,你别伤心。要不,你留下地址,我给你送去?”我半信半疑地看着他,刚想点头,可姑妈扯了扯我的衣袖。售货员叔叔说:“阿姨,你难道还信不过我吗?”姑妈也犹豫了。

因为我太喜欢那件牛仔衣服了,使劲的要求姑妈,姑妈拗不过我,就答应了我。

事情一天天的过去了,牛仔衣迟迟没有送来,我想可能真的是在骗人吧!

一天,北风呼啸着,寒冷刺骨,家里没别人,就我自己窝在被窝里看书,突然“蹬蹬蹬”的一声,“谁大冷天的来串门呀,讨厌!”我打开门,竟然是那位售货员!他不

着气,脸上露出焦急抱歉的神情,那双手上紧紧握着一件牛仔上衣。他说:“对不起,最近店面比较忙,脱不开身,你一定等急了吧?检查一下合适吗?”我试了一下,很合适,满意的付了钱。

这个售货员拥有守信的服务态度,让人不尽惊讶,那么冷大天,他还能把衣服送来。让他坚决要把衣服送来的只有两个字:诚信!对他人的诚信。

这件事给我一个启示:诚信,是人最不可缺少的品质,待人诚信,说到做到,才会受人尊重。

一件小事给我的启示作文400字

太阳像一个大火球高挂在空中,一丝风都没有。花草都无精打采地低着头,昏昏欲睡。连柏油路都晒软了,印上了一条深深的车轮印,我走在放学的路上,戴着帽子,但仍然满脸淌汗,此刻多么盼望吃个雪糕解解渴呀!

走着走着,看见前面有一群人正在买雪糕,我觉得口渴难忍,也挤进人群,买了一根。咬了一口雪糕,哇!

真舒服,从头凉到脚。我随手把雪糕纸一扔,雪糕纸飘飘荡荡,正好落在果皮箱外面。我有心跑过去捡,转念一想:算了,不就是一张雪糕纸嘛,没什么了不起的,于是,便继续朝前走。

过了一会儿,我来到一个岔路口,看见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举着一个雪糕向妈妈跑去。一边跑,一边喊:“妈妈,给你!”他跑到妈妈跟前,一只手把雪糕送到妈妈嘴里,一只手把雪糕纸扔到了地上,他的妈妈俯身拾起雪糕纸说:“土地公公和你一样爱干净,你把它的衣服弄脏了,它会生气的。这环境卫生要靠我们大家来保持,那边有果皮箱,妈妈和你一起把雪糕纸扔到箱里去。”说着,他们一起走到果皮箱前,把雪糕纸扔了进去。

望着这情景,我的脸刷的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那母子俩的举止、言行,就像一块石头,打破了我心灵的平静。我嘴里的雪糕,不知怎的,一点凉意都没有。不但如此,反而觉得异常的燥热,脸无处藏,身无处躲,心里就像打翻的五味瓶,苦辣酸甜咸,说不清是哪种滋味。我望着那母子俩远去的背影,觉得自己缺少点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抬不起头来……

以后的日子,天气仍然持续高温,阵阵热浪包围着这座城市。我还与往常一样,在口渴的时候,买一个雪糕抵御酷暑。只是再没让雪糕纸随风飘扬,而是把它小心地放进了垃圾箱。我坦然地品尝着雪糕带给我的甜美和清凉。

篇二: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引发的冷思考

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引发的冷思考

● 姜有荣

【编者按】2011年6月25日,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在《扬子晚报》上隆重推出了8篇优秀高考作文,以展示江苏考生的才华,展示江苏文化大省、教育大省的风采。其中1篇,就花落在盐阜这块红色圣地,作者是江苏省阜宁中学的孙儒同学(以下简称“孙”)。

[满分作文]

拒绝平庸

奋笔疾书,我是一名平庸的考生。似乎是铁的事实,高考是我们走出平庸的一个跳板。

一、五只粽子

昨天是端午节。清晨,碎碎的晨光落了一地。我睁着惺忪的睡眼,一切都是那么地美好。

伴着淡淡的清香,妈妈为我准备了早餐——五只粽子。我狼吞虎咽,吃了四个,实在吃不下了。

“赶紧把最后一个吃完!”妈妈吼道。

“我吃不下了。”我打着饱嗝。

“吃不下也要把最后一个吃完!”妈妈边说边强迫我,“你不知道,吃五个粽子就意味着五门高中。”

原来因为“粽”与“中”谐音。

可怜的屈原啊,您大概不会想到原本为了纪念您的粽子却成了我们的文化“吉祥物”吧?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要通过高考拒绝我的平庸呢。

二、一只鸽子

中午,没有喧闹,没有汽笛,很安静。

但是,妈妈谋杀了和平!

妈妈买了一只鸽子,准备给我炖汤喝。妈妈说她听别人讲,高考前吃鸽子有好处。

可怜的鸽子,你是否是那个衔着橄榄枝的和平使者;你是否正浴着夕阳的余晖在广场上悠闲散步觅食;你是否是那只“咕咕”起飞向往绿色与和平的鸽子呢?

可怜的“天然之子”鸽子啊,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还要通过高考拒绝我的平庸呢。

要怪,你就怪那些乱造谣言、糟蹋绿色的人吧。

三、一棵树

傍晚时分,金色的夕阳给校园镀上一层金辉。

看完了考场,我正欲回家,路过一棵树,但这并不是普通的树,这里香火萦绕,这是一棵“神树”。

妈妈硬是拉着我烧上一炷香。我毕恭毕敬,生怕打扰它的清梦。

亲爱的树啊,你既不是佛祖参悟众生的菩提,你也与佛道没有任何关系。我赞美你的绿荫,赞美你的清新,但你需要的只是平凡地生长、只是一块可以扎根的寻常土地,你是否“承载”了太多?

亲爱的树啊,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要通过高考来拒绝我的平庸呢。

因为平庸,我们拒绝平庸;但如此“拒绝”,我们是否真的不平庸了?

[深度解读]

获悉本文被判为满分作文,一惊;静心玩味本文构思的精巧,二惊;访谈孙儒同学的成文过程,三惊。“三惊”之后,笔者引发了如下三点思考:

一、作文的“根”在何处

姜:本文截取三个生活片段,既相对独立,又一脉相通,堪称精巧。你的这一灵感是怎么迸发出来的呢?

孙:这并不是灵感,而是我6月6日生活的实录。高考前一天,我早上在家吃的是“粽子”,中午在家喝的是“鸽汤”,下午看完考场后拜的是校门口的“神树”。晚上躺在床上,我就在想,都说高考作文要贴近生活,如果明天的作文题目要贴近今天的生活,我该写些什么呢?于是,白天的“情景剧”便一幕幕拉开了,这便有了本文行文构思的框架。

作文的“根”在生活,在对生活的定点扫描和驻目凝视,而写作技巧只是“末”。我们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舍本逐末。《庄子·列御寇》中有一个寓言故事:“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用其巧。”我们在心底善良地祈祷:广大高中生千万不要遭遇“屠龙之技”的尴尬!

然而,现实总是那么残酷。囿于“三点一线”之中的高中生,“眼”已越来越“近视”,他们只看得见“书本”这本“小书”,而看不见“生活”这本“大书”;“心”也已越来越“硬化”,他们只感受到“分数”的热度,而感受不到“生活”的温度。殊不知,当我们为分数疲于奔命时,生活已离我们远去。试问:在这片生活的荒漠上,我们学得的屠龙之技——写作技巧,功用何在?真气何在?

而更为触目惊心的是,眼下的高中作文教学,把对现实生活的烛照视为“空”的,把对写作技巧的传授视为“实”的。无论是指导,还是训练,都以写作技巧作为骨架来构建其序列。对写作技巧,教者已越教越精细,几近“程式化”,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是“(范)式”;学生也越练越到位,几近“机械化”,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是“套”。当我们屏蔽了鲜活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生活,钻进了写作技巧的象牙之塔,这把笑傲江湖的“屠龙刀”不知道还能用来斩杀什么。

这篇满分作文留给我们的启迪是:只有在“现实生活”的高原上,才能矗立起“大气之文”的高峰。我们的同学应该带着一颗“柔软”的心,去感知、感受、感悟生活,这是一条漫长的积淀、涵咏、濡养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的教者要有“放”的胆识,既要“放得下”对写作技巧急功近利的传授,又要“放得开”对现实生活玉汝于成的纵目。

二、作文的“魂”在何处

姜:本文对三个生活片段的剪辑颇具匠心,但每个片段叙述后的议论更给人“含泪的笑”的震撼,这些议论是怎么生发出来的呢?

孙:我6月6日晚躺在床上“回放”白天的三幕剧后,就在想一个问题——是什么把我们的生活搅得这么“神神叨叨”、“草木皆兵”?“都是高考惹的祸”。眼下,高考已变成一种经济,甚至是一种文化,世人“言必谈高考,行必为高考”,我早已出离愤怒了!于是,在6月7日的考场上,我将“平庸”具象为了“沦为高考奴隶的世人”之行事,将“拒绝”化作了冷观、针砭高考的“我”的思辨。

读鲁迅的《阿Q正传》,总让人笑后垂泪,这个“泪”不是“笑”出来的,而是“思”出来的;而时下的诸多小品已苍白得只剩下了逗人一笑的“包袱”。

这篇满分作文,画的是“高考众生相”,演的是“高考轻喜剧”,但让人笑后含泪,原因何在?在于它渗漉着作者的“思”。这个“思”从文化、生态穿透到了人生负载。在“高考熏得世人醉”之时,作者却透视出了世人“醉态”背后的“悖谬”和“平庸”。作者自己的行事看似“平庸”,但他的思想和灵魂却在冷峻地“拒绝平庸”,这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这就是“众

人皆庸我独卓”。

“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斯卡尔)作文的“魂”在何处?在于“思想”。就基础教育阶段而言,高中生作文的特质,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思想的特质;高中生作文的魅力,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思辨的魅力。高中生作文应该给人一点“咬嚼”,一点“想头”。

这篇满分作文给我们的启迪是:只有思想的“巨人”,才能铸就雄文和华章。写作素材只是“形”,得“魂”方可“形随心动”,随兴驱遣;写作技巧只是“法”,得“魂”方可因势而化,风起水生。我们的同学应该学会闭目凝思,去透视思辨,去缘事生理,“若将天地常揣摩,妙理终有一日开”。我们的教者更应该做一个“思想”的启迪者,“思维”的引领者。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指导应该是“思想”的激活和碰撞,“技巧”的传授只是写作指导的“末技”。

三、作文的“秤”在何处

姜:这篇作文被判为满分(70分),那你平时做过的作文最高曾被判过多少分的呢?

孙:我记得好像是58分。有时我也很茫然,明明立意、选材、表达都很好,可就是得不到老师判的高分。越写心里越没底,越写越找不到感觉。

高考作文阅卷能精准,缘于三个得力保障:一是对人员的严格筛选。抽调的都是作文领域的专家和高三一线的骨干教师,可谓“精兵强将”。二是对题意的准确把握。由数位专家历经数天的解读,最终形成“评分细则”,先集中辅导,再试批熟习,最后磨合修订,投入操作。三是对批阅的实时监控。通过电脑程序和专家组,对每一位阅卷老师的批阅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提醒、警告和矫正。

毋庸讳言,与高考作文阅卷相比,普通老师平时的作文批阅,很多时候存在着三个心中无数:一是对“题意”的内涵和外延的把握心中无数。无统一解读,无专人辅导,全凭各人自己做主。二是对评判尺度的把握心中无数。无评分细则,无人、机监控,多随兴赋分。三是对“闪光点”“症结”的把握心中无数。有些作文“道行”不深的老师,对优秀作文,看不出“闪光点”;对问题作文,看不透“症结”所在。所以,打出的分数多是四平八稳的“保险分”。

批改作文是语文老师最头疼的一件事,讲评作文是语文老师最怕上的一类课。究其因,是教者自己的作文功底不深,研究的功力不够,评判的底气不足。应该说,孙儒同学能在激烈的高考中夺得满分,并非一日之功。以其已展露出的写作功底而言,平时的自由写作最高只被判过58分,到底是作者的“笔力”不够,还是阅者的“眼力”不够?很值得人三思。

这篇满分作文给我们的启迪是:作文评判的“秤”在教师的“手”中,更在教师的“心”中。我们教者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而要苦练内功,练就一双审视作文的“火眼金睛”,锻造一把评判作文的“利刃快刀”。有慧心,才有慧眼;有慧眼,才有慧器。要带着一颗识才之心,去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要带着一颗育才之心,去诊断学生作文的“症结”。从而把教者批阅时的“苦水”化为享受的“美酒”,把学生心中的“茫然”化为落笔时的“底气”。

高考满分作文被炒得“热浪腾腾”,引发的思考却“冷”得让人心颤。我们期盼着:在园丁的辛勤培育下,根植于生活沃土的这棵作文之树,能绽放出瑰丽的思想之花,能喜结出丰硕的佳作之果。

(姜有荣 江苏省阜宁中学)

篇三: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引发的冷思考

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引发的冷思考

● 姜有荣

【编者按】2011年6月25日,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在《扬子晚报》上隆重推出了8篇优秀高考作文,以展示江苏考生的才华,展示江苏文化大省、教育大省的风采。其中1篇,就花落在盐阜这块红色圣地,作者是江苏省阜宁中学的孙儒同学(以下简称“孙”)。

[满分作文]

拒绝平庸

奋笔疾书,我是一名平庸的考生。似乎是铁的事实,高考是我们走出平庸的一个跳板。

一、五只粽子

昨天是端午节。清晨,碎碎的晨光落了一地。我睁着惺忪的睡眼,一切都是那么地美好。

伴着淡淡的清香,妈妈为我准备了早餐——五只粽子。我狼吞虎咽,吃了四个,实在吃不下了。

“赶紧把最后一个吃完!”妈妈吼道。

“我吃不下了。”我打着饱嗝。

“吃不下也要把最后一个吃完!”妈妈边说边强迫我,“你不知道,吃五个粽子就意味着五门高中。”

原来因为“粽”与“中”谐音。

可怜的屈原啊,您大概不会想到原本为了纪念您的粽子却成了我们的文化“吉祥物”吧?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要通过高考拒绝我的平庸呢。

二、一只鸽子

中午,没有喧闹,没有汽笛,很安静。

但是,妈妈谋杀了和平!

妈妈买了一只鸽子,准备给我炖汤喝。妈妈说她听别人讲,高考前吃鸽子有好处。

可怜的鸽子,你是否是那个衔着橄榄枝的和平使者;你是否正浴着夕阳的余晖在广场上悠闲散步觅食;你是否是那只“咕咕”起飞向往绿色与和平的鸽子呢?

可怜的“天然之子”鸽子啊,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还要通过高考拒绝我的平庸呢。

要怪,你就怪那些乱造谣言、糟蹋绿色的人吧。

三、一棵树

傍晚时分,金色的夕阳给校园镀上一层金辉。

看完了考场,我正欲回家,路过一棵树,但这并不是普通的树,这里香火萦绕,这是一棵“神树”。

妈妈硬是拉着我烧上一炷香。我毕恭毕敬,生怕打扰它的清梦。

亲爱的树啊,你既不是佛祖参悟众生的菩提,你也与佛道没有任何关系。我赞美你的绿荫,赞美你的清新,但你需要的只是平凡地生长、只是一块可以扎根的寻常土地,你是否“承载”了太多?

亲爱的树啊,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要通过高考来拒绝我的平庸呢。

因为平庸,我们拒绝平庸;但如此“拒绝”,我们是否真的不平庸了?

[深度解读]

获悉本文被判为满分作文,一惊;静心玩味本文构思的精巧,二惊;访谈孙儒同学的成文过程,三惊。“三惊”

之后,笔者引发了如下三点思考:

一、作文的“根”在何处

姜:本文截取三个生活片段,既相对独立,又一脉相通,堪称精巧。你的这一灵感是怎么迸发出来的呢? 孙:这并不是灵感,而是我6月6日生活的实录。高考前一天,我早上在家吃的是“粽子”,中午在家喝的是“鸽汤”,下午看完考场后拜的是校门口的“神树”。晚上躺在床上,我就在想,都说高考作文要贴近生活,如果明天的作文题目要贴近今天的生活,我该写些什么呢?于是,白天的“情景剧”便一幕幕拉开了,这便有了本文行文构思的框架。

作文的“根”在生活,在对生活的定点扫描和驻目凝视,而写作技巧只是“末”。我们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舍本逐末。《庄子·列御寇》中有一个寓言故事:“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用其巧。”我们在心底善良地祈祷:广大高中生千万不要遭遇“屠龙之技”的尴尬!

然而,现实总是那么残酷。囿于“三点一线”之中的高中生,“眼”已越来越“近视”,他们只看得见“书本”这本“小书”,而看不见“生活”这本“大书”;“心”也已越来越“硬化”,他们只感受到“分数”的热度,而感受不到“生活”的温度。殊不知,当我们为分数疲于奔命时,生活已离我们远去。试问:在这片生活的荒漠上,我们学得的屠龙之技——写作技巧,功用何在?真气何在?

而更为触目惊心的是,眼下的高中作文教学,把对现实生活的烛照视为“空”的,把对写作技巧的传授视为“实”的。无论是指导,还是训练,都以写作技巧作为骨架来构建其序列。对写作技巧,教者已越教越精细,几近“程式化”,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是“(范)式”;学生也越练越到位,几近“机械化”,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是“套”。当我们屏蔽了鲜活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生活,钻进了写作技巧的象牙之塔,这把笑傲江湖的“屠龙刀”不知道还能用来斩杀什么。

这篇满分作文留给我们的启迪是:只有在“现实生活”的高原上,才能矗立起“大气之文”的高峰。我们的同学应该带着一颗“柔软”的心,去感知、感受、感悟生活,这是一条漫长的积淀、涵咏、濡养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的教者要有“放”的胆识,既要“放得下”对写作技巧急功近利的传授,又要“放得开”对现实生活玉汝于成的纵目。

二、作文的“魂”在何处

姜:本文对三个生活片段的剪辑颇具匠心,但每个片段叙述后的议论更给人“含泪的笑”的震撼,这些议论是怎么生发出来的呢?

孙:我6月6日晚躺在床上“回放”白天的三幕剧后,就在想一个问题——是什么把我们的生活搅得这么“神神叨叨”、“草木皆兵”?“都是高考惹的祸”。眼下,高考已变成一种经济,甚至是一种文化,世人“言必谈高考,行必为高考”,我早已出离愤怒了!于是,在6月7日的考场上,我将“平庸”具象为了“沦为高考奴隶的世人”之行事,将“拒绝”化作了冷观、针砭高考的“我”的思辨。

读鲁迅的《阿Q正传》,总让人笑后垂泪,这个“泪”不是“笑”出来的,而是“思”出来的;而时下的诸多小品已苍白得只剩下了逗人一笑的“包袱”。

这篇满分作文,画的是“高考众生相”,演的是“高考轻喜剧”,但让人笑后含泪,原因何在?在于它渗漉着作者的“思”。这个“思”从文化、生态穿透到了人生负载。在“高考熏得世人醉”之时,作者却透视出了世人“醉态”背后的“悖谬”和“平庸”。作者自己的行事看似“平庸”,但他的思想和灵魂却在冷峻地“拒绝平庸”,这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这就是“众人皆庸我独卓”。

“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斯卡尔)作文的“魂”在何处?在于“思想”。就基础教育阶段而言,高中生作文的特质,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思想的特质;高中生作文的魅力,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思辨的魅力。高中生作文应该给人一点“咬嚼”,一点“想头”。

这篇满分作文给我们的启迪是:只有思想的“巨人”,才能铸就雄文和华章。写作素材只是“形”,得“魂”方可“形随心动”,随兴驱遣;写作技巧只是“法”,得“魂”方可因势而化,风起水生。我们的同学应该学会闭目凝思,去透视思辨,去缘事生理,“若将天地常揣摩,妙理终有一日开”。我们的教者更应该做一个“思想”的启迪者,“思维”的引领者。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指导应该是“思想”的激活和碰撞,“技巧”的传授只是写作指导的“末技”。

三、作文的“秤”在何处

姜:这篇作文被判为满分(70分),那你平时做过的作文最高曾被判过多少分的呢?

孙:我记得好像是58分。有时我也很茫然,明明立意、选材、表达都很好,可就是得不到老师判的高分。越写心里越没底,越写越找不到感觉。

高考作文阅卷能精准,缘于三个得力保障:一是对人员的严格筛选。抽调的都是作文领域的专家和高三一线的骨干教师,可谓“精兵强将”。二是对题意的准确把握。由数位专家历经数天的解读,最终形成“评分细则”,先集中辅导,再试批熟习,最后磨合修订,投入操作。三是对批阅的实时监控。通过电脑程序和专家组,对每一位阅卷老师的批阅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提醒、警告和矫正。

毋庸讳言,与高考作文阅卷相比,普通老师平时的作文批阅,很多时候存在着三个心中无数:一是对“题意”的内涵和外延的把握心中无数。无统一解读,无专人辅导,全凭各人自己做主。二是对评判尺度的把握心中无数。无评分细则,无人、机监控,多随兴赋分。三是对“闪光点”“症结”的把握心中无数。有些作文“道行”不深的老师,对优秀作文,看不出“闪光点”;对问题作文,看不透“症结”所在。所以,打出的分数多是四平八稳的“保险分”。

批改作文是语文老师最头疼的一件事,讲评作文是语文老师最怕上的一类课。究其因,是教者自己的作文功底不深,研究的功力不够,评判的底气不足。应该说,孙儒同学能在激烈的高考中夺得满分,并非一日之功。以其已展露出的写作功底而言,平时的自由写作最高只被判过58分,到底是作者的“笔力”不够,还是阅者的“眼力”不够?很值得人三思。

这篇满分作文给我们的启迪是:作文评判的“秤”在教师的“手”中,更在教师的“心”中。我们教者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而要苦练内功,练就一双审视作文的“火眼金睛”,锻造一把评判作文的“利刃快刀”。有慧心,才有慧眼;有慧眼,才有慧器。要带着一颗识才之心,去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要带着一颗育才之心,去诊断学生作文的“症结”。从而把教者批阅时的“苦水”化为享受的“美酒”,把学生心中的“茫然”化为落笔时的“底气”。

高考满分作文被炒得“热浪腾腾”,引发的思考却“冷”得让人心颤。我们期盼着:在园丁的辛勤培育下,根植于生活沃土的这棵作文之树,能绽放出瑰丽的思想之花,能喜结出丰硕的佳作之果。

(姜有荣 江苏省阜宁中学)

篇四:一节作文课的启示

一节作文课的启示

山东省曲阜市息陬镇夏宋小学

蔡丽华 孔 勇

一节作文课的启示

山东省曲阜市息陬镇夏宋小学 蔡丽华 孔勇

我是一名班主任,也是一名从教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抓住一些细节,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感染教育学生。然而有些时候,学生也用他们独特的见解启发教育我。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便是一节作文课上的经历。

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作文课上,我走进教室,打开备课本,撕开一张纸。我将这张纸举得高高的,待每一个学生都能看清楚后,才在全体学生的注视下,把这张撕成了八片,然后,再将手中的纸丢在地上。做完这一切,我要求学生根据我这一系列动作,完成一篇习作。

应该说,这是一道比较开放的作文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确,正如我想象的那样,一些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老师,您这样做,显然是为了教育我们不要随便撕纸,乱丢纸屑,我们理解您的良苦用心,在以后生活中一定要改掉。也有的学生有此生发开去,写到了要从小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从小事做起,养成节约的良好品质。

正当我为学生理解了我的意图,为这次作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而暗自高兴时,却看到一篇作文里面的这样一段话:老师,您这样做的动机,无非是为了教育我们不要随便撕纸,不要乱丢废纸。但是,越是这样,我们越不理解,老师您为什么可以撕了纸并且把撕碎的纸随手丢在教室里呢?您为什么不选择弯腰捡起地上的纸,用这种无声的行动来教育我们呢?也许在那一刻,我们会脸红、会难堪,会比较

惭愧,但我们也会因此永远记住老师这一弯腰的意义。而且,老师您要知道,那一张纸可是造纸工人造出来的,凝结着工人们的劳动汗水啊!老师怎么可以不珍视别人的劳动成果呢?再说,您平日里,不是常常苦口婆心地教育我们要爱护环境吗?而这次您怎么就······

说实话,读这一段话,我用了很长时间,那种强烈的震撼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而且,在这个班里,持这种观点或看法的学生竟有六个。也就是说,这六个学生对我的行为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批评意见。

我给这几篇作文均打了高分。他们的观点和看法令我始料未及,但我却无法不欣赏。与此同时,这也引发了我的进一步思考:在学生面前,我们做教师的,该如何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给学生以良好的教育和影响?

就事论事地说,我撕纸丢纸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陋习给予关注,引发他们的思考,并让他们用手中的笔加以评析。但我的做法却是欠思考的。我只注重了教育的功效,却忽视了形式,其实形式也是教育的一部分,而且还可能是更好的教育方式,是更有效的教育。

学生的眼光是敏锐的。他们的洞细察微令人感动,也着实叫我吃惊。身为班主任的我们,都知道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教育学生,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但是,我们往往在细小的枝节上,忽视了自己的行为可能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结果使我们的教育大打折扣。因此,身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扛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在教育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勿以

“恶”小而为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优雅的举止,文明的谈吐,良好的品质教育学生,完成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撕纸的事虽小,但纸却是不可以随随便便撕了就扔了。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