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快乐在成果,更在过程(10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5 07:28:40 字数作文
快乐在成果,更在过程(1000字)作文字数作文

精选作文:快乐在成果,更在过程(1000字)作文

  

  有这么个故事:苏格拉底要一群找不到快乐的青年人帮忙造船,并让他们在新船下水航行之际感到了极大的快乐。苏格拉底这样做,是为了让这些青年人亲身感受到:靠自己的艰辛工作所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会带来无尽的快乐。

  是啊!快乐从来就不会从天而降,“吃罢苦中苦,方知甜上甜”。你要享受丰收的喜悦,就得犁土、播种、施肥、撒药、打虫、剪枝、采摘……就得面黄土背青天,就得犯寒暑抗旱涝……劳动的确令人腰酸胳膊疼,十分艰苦。但是,待到采摘的季节,那种丰收的快慰就会溢满心胸。这好比怀胎十月的母亲经过剧烈的阵痛娩下惹人喜爱的孩子,是多么的惬意。吴伯萧在散文《记一辆纺车》中说,他和当年的延安人一样,把纺车作为抗战的武器,为了“丰衣”而纺线、织布、裁衣服、缝鞋袜,不可谓不辛苦,可到了收线穗布匹和穿衣服鞋袜的时候,就有了“摘肥桃”和“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无限欢喜。

  其实,快乐不仅蕴含在工作的成果中,还蕴含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待采摘的季节,劳动过程本身已经让你感受到无穷的快感。吴伯萧说:他们当年觉得,纺线的姿势像跳舞、纺车的嘎吱像音乐、抽纱纺线像变魔术,纺线的竞赛像“沙场秋点兵”,充满了艺术美和豪迈感;更重要的是,在劳动过程中,他们树立了“劳动光荣,剥削可耻”的观念,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积累起经验和技术,萌生出创造和发明,懂得团结合作,顾全大局,忘我无私,多作贡献,同时又倍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总之,劳动能够使人的情操变得愈来愈高尚。这一切体验,都会给人无边的快乐。

  不过,不是凡工作都一定有成果,而且从工作到成果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当只有工作过程而没有工作成果时,当由工作到成果的过程颇漫长时,享受工作过程的快乐就比享受工作成果的快乐显得更为重要。有一篇哲理散文《钓胜于鱼》告诉我们,享受钓鱼时所带来的闲情逸致,比享受钓到几条大鱼所带来的喜悦更重要,况且还有钓不到鱼的日子。居里夫人也说;“在科学研究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当皮埃尔·居里和我考虑要不要在我们的发现上取得经济利益时,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他们没有给镭申请专利,没有贪婪于镭的发现所带来的财富、地位和名誉,而是完全沉浸在科学研究的美妙天地里了。居里夫人在《我的信念》一文中把科学研究的美妙天地比作“童话世界”。

  总之,我们要靠自己的劳动缔造快乐,既要享受劳动成果的快乐,更要享受劳动过程的快乐。

    初三:梁永坚老师

篇一:在体验生命的过程中快乐作文

在体验生命的过程中快乐作文

作者:匡女一

来源:《速读·上旬》2015年

制作教具、模型、标本和学具的能力等。通过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可以逐步实现各种能力的培养,促进农村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

4.开展物理学科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农村学生分享与合作的能力

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农村人民最缺少的。物理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农村学生天生接受纯朴的遗传外,在这个过程中要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要求不断的展现自我。因而通过物理研究性学习能使农村学生能够从保守中争脱出来走向更加现代化,使农村学生智力发展得到拓宽。

5.开展物理学科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农村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综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不同于物理学科竞赛,它的内容和对象不单纯属于某一学科,是综合性的研究问题,必须综合各方面的知识才能解决。它主要是在开展研究、解决问题时与他人交流。主要是农村学生根据主题活动的设计要求,自主探究与实践,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演绎归纳,创造和想象,并且直接动手进行各项操作实践,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获得不少间接经验,而且还可以获得更多直接经验;不仅在课堂上学习物理知识,而且在现实生活和实践中体验物理,从而实现物理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保证了学生自身发展的各项要求,也使得农村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上能同步于城市学生,保有智力发展相对平等的条件。

物理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农村学生智力发展的各种需要。使农村学生在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也给农村学生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提供了实战的场所。

篇二:在体验生命的过程中快乐作文

在体验生命的过程中快乐作文

作者:匡女一

来源:《速读·上旬》2015年

制作教具、模型、标本和学具的能力等。通过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可以逐步实现各种能力的培养,促进农村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

4.开展物理学科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农村学生分享与合作的能力

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农村人民最缺少的。物理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农村学生天生接受纯朴的遗传外,在这个过程中要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要求不断的展现自我。因而通过物理研究性学习能使农村学生能够从保守中争脱出来走向更加现代化,使农村学生智力发展得到拓宽。

5.开展物理学科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农村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综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不同于物理学科竞赛,它的内容和对象不单纯属于某一学科,是综合性的研究问题,必须综合各方面的知识才能解决。它主要是在开展研究、解决问题时与他人交流。主要是农村学生根据主题活动的设计要求,自主探究与实践,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演绎归纳,创造和想象,并且直接动手进行各项操作实践,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获得不少间接经验,而且还可以获得更多直接经验;不仅在课堂上学习物理知识,而且在现实生活和实践中体验物理,从而实现物理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保证了学生自身发展的各项要求,也使得农村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上能同步于城市学生,保有智力发展相对平等的条件。

物理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农村学生智力发展的各种需要。使农村学生在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也给农村学生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提供了实战的场所。

篇三:在快乐中生成作文 在作文中品味快乐

在快乐中生成作文 在作文中品味快乐

在快乐中生成作文 在作文中品味快乐 温岭市城西小学

方海丽 “作文是老师让我写的,因此我不喜欢写”成了目前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

水平底下的最直接原因,作文与快乐在学生的眼里似乎是很难共处的两个词。而真正想让学

生的作文焕发出生命力,只有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对此,本文

将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

一、腹有诗书文自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

确,积累词汇,丰富学生的语言,对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有重大意义。“胸藏万汇凭吞吐。”

基础教育的目标是“胸藏万汇”,必须把大量的词汇识记在心,才能吞吐自由;如果把它们

藏在笔记本里,那就难以应用了。作文是说话,作者通过一篇文章可以真实地告诉人们一件

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可以带着好感或憎恶向人们介绍一个典型人物,可以激情满怀地呈送

给人们一处壮观的丽景,也可以精心地向人们雕凿出一件精美的足以引人入胜的物品。显然,

阅读和作文是相通的,都是围绕语言文字活动的。二者比较,阅读是对语言文字的吸收,作

文是对语言文字的应用,其中吸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教学生学作文,一定要让他们了解读

书的重要性,让他们热爱读书、学会读书、读更多的书,从阅读中多多地吸收语言知识和语

言技巧。一个人读的书越多.所获取的知识和方法也就越多,作起文来也就越发容易。鲁迅

先生也曾告诫文学青年,好文章是靠读好书熏出来的。所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要

把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同时考虑在内。

而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

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采用

“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

好句好篇章,有学生在故事演讲赛中的录音带,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我定期向学生展示

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题有生趣心自动 某年的高考作文题“战胜脆弱”,使众多的考生不约而同地编出了“父

母双亡”的故事。令人们惊讶的是,孩子们即使是在瞎编,但其想像力也太贫乏了。然而,

仅隔一年,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题目下,人们又突然发现孩子们的想像力其实很丰富。

显然,学生们的写作潜力能否被开掘出来,与作文题目的设置有着密切的关联。而长期以来,

作文教学总是拘泥于教材要求,教材中要求写什么就写什么,教材中以什么题就以什么为题,

命题空间狭小,要求僵化划一。因而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束缚了学生作文的手脚,

而并非孩子自己“心有所思,情有所思而后撰作”,如果指导不当,还会造成学生作文时的

心理障碍。

与我国的命题作文不同的是:美国教师不定题目,而是定“场景”。比如:

①当你乘坐的轮船沉没了,你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你将怎么生活?②任选一个洲,介绍这个洲

的风土人情。美国教师出的作文题显然是必须查参考书,利用图书馆、电脑查询等多种收集

和整理信息资料的过程才有可能完成。奇怪的是,美国的小学生面对着这些“宏大”作文,

不仅毫无难色,而且兴致勃勃。实际上,正是这种知识性、趣味性的作文题,唤起了孩子们

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们是在满足心理欲求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写作这一工具。

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大胆打破教学常规,不唯教材。作文命题的措词上要尽可能形象具

体。如:《我和小树一起长》、《新的高度跳过去了》、《小飞机上天了》比起《植树》、《跳高》、

《航模表演》就显得具体、形象,适合儿童的口吻和情趣,对儿童作文的动机有较强的诱发

力。命题的形式上,还可以把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素材,移植到童话、寓言或科幻故事中去。

由于学生对此类素材已有感知,加之对童话、寓言和科幻故事是他们所喜闻乐见的,让他们

去编写诸如《黑猫警长的新发现》、《狐狸送礼》、《小丸子有了新妈妈》、《大头儿子和小头爸

爸重归于好》、《空气的声声哭诉》、《病菌,不许你来探访!》等。这些题目很容易让孩子们情

绪高涨,思维活跃。

让我们记住叶老先生的一句话——“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

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

三、情有感触言自真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

“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

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我们主张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

把课上得有情有趣,让学生也学得有情有趣,使学生易于动口,乐于表达。叶澜教授在《让

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文中说:“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中发

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如此

看来,活动是生命发展的过程,也是生命的本质意义所在。生命活动是作文的不竭源泉,因

为孩子们对自己的生命活动是最熟悉的,也是最珍爱的,更是乐于表达的。因此,作文教学

中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引导他们捕捉生命的真美感受,倾诉于

作文之中。

于永正老师的言语交际训练就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他会就班级垃圾桶里的一

块面包引出话题,让学生讨论怎样以理服人,来劝说不爱惜粮食的人,再进行写作。使他的

学生完全摆脱了为作文而作文的无病呻吟。他的作文课上不是写招领启事就是做商品介绍,

不是转述通知就是写报道,写海报。也就是说他为他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大的读者群,学生

作文有了交际对象。他真正把作文教学过程与学生积极参与的社会生活的实践过程紧密地结

合起来了。在课堂上创设了迫切需要言语交际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了 “一吐为快”的心理,

表达当然不成问题了。

再比如对于让学生介绍怎样去自己家这么一篇作文,若只是按一

般的教学,要求学生把地址,路线,交通工具等说清楚,学生往往很容易草草了事。下面这

位老师的教学则使我大受启发:

老师说:每一个同学都给我留下美好的回忆。近来,我

突然萌发一个愿望,开始它只在我心里一闪,像交响乐中极不引人注意的音符,仅发出微弱

的音响;现在这音符发展了,强烈了,壮大了,终于成为激烈的反复出现的主旋律,时时在

我心里激荡。可是,我又不好意思说出来??” “说,您说呀!”大家叫起来。

“我

非常非常想去你们家玩。” 学生听了,个个流露了出“欢喜”的神情。

“可我怎么寻找

你们的家呢?”正在学生为难之时,老师说:“我有一个一箭双雕的办法,不知你们??”

还没等我说完,他们就热情地吵断了老师的话语。于是,老时便趁机在黑板上写下《老师,

您这样寻找我的家》。他们恍然大悟,随即便摸纸拿笔,跃跃欲试。老师又进一步提出要求,

说:“同学们该不会乱写一气,故意让老师找不到你们的家吧?到时,我按你们指点的路线

寻找,丢失了,以后你们就没有语文教师了。”一阵欢笑过后,大家在轻松、激动、兴奋的

心理情绪支配下动笔了。

这节课中,我们可以发现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达到了水乳交融

的境界。学生就是这样极其乐意地开始了介绍。在这种高昂的情绪中,他们也必定会想法设

法让自己的语言详细具体又明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开始了真切地表达。

样画葫芦,我在一次作文教学中,故意设计一个意外,告诉学生因为考虑到安全问题,取消

春游活动,学生的情绪马上高涨起来,表达自然成了一种需要。然后,我让他们充分表达想

法,又顺势让他们写出《我们为什么要春游》,此时的学生,带着自己的意愿,带着自己的希

望,带有些许悲壮,带着不吐不快的激情,写下他们情感激荡的作文。这样,一篇篇论据翔

实,说理充分,情理并茂的作文就在老师设下的“圈套中”自然而然地诞生了。

总之,这

样的作文教学,学生置身于一个“ 真实交际的情境”之中,表达需求是真实的,活动是学生

亲身经历生活、体验生活,情感是真实的,学生的写作进入了“角色“,便会感到胸中充满

情意,文思汩汩如泉,“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写出来的习作自然而又真实。

四、

学有所用笔自勤 美国的一位名叫德优的女教师,面对班上混乱局面,微笑着布置给同学

们一道作文题:“我们要来找出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针对未来的职业写一份报告,而且每

个人都要访问一个真正从事那行业的人,作一份口头报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作

文课,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可以到图书馆查资料,可以调查访问,给学生充分思

考和准备的余地。美国的作文课,关注人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与他们自己的利益和命

运息息相关;与社会、生活是沟通的,注重处理好作文与生活源头的关系,并且追求真实和

实用。

我还听说美国是没有“作文课”的!——没有专署于语文的“作文课”,他们几乎

每个学科都要求写论文。

“关于

篇四:在快乐中生成作文 在作文中品味快乐

在快乐中生成作文 在作文中品味快乐

在快乐中生成作文

在作文中品味快乐

温岭市城西小学

方海丽

“作文是老师让我写的,因此我不喜欢写”成了目前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底下的最直接原因,作文与快乐在学生的眼里似乎是很难共处的两个词。而真正想让学生的作文焕发出生命力,只有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对此,本文将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

一、腹有诗书文自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确,积累词汇,丰富学生的语言,对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有重大意义。“胸藏万汇凭吞吐。”基础教育的目标是“胸藏万汇”,必须把大量的词汇识记在心,才能吞吐自由;如果把它们藏在笔记本里,那就难以应用了。作文是说话,作者通过一篇文章可以真实地告诉人们一件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可以带着好感或憎恶向人们介绍一个典型人物,可以激情满怀地呈送给人们一处壮观的丽景,也可以精心地向人们雕凿出一件精美的足以引人入胜的物品。显然,阅读和作文是相通的,都是围绕语言文字活动的。二者比较,阅读是对语言文字的吸收,作文是对语言文字的应用,其中吸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教学生学作文,一定要让他们了解读书的重要性,让他们热爱读书、学会读书、读更多的书,从阅读中多多地吸收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一个人读的书越多.所获取的知识和方法也就越多,作起文来也就越发容易。鲁迅先生也曾告诫文学青年,好文章是靠读好书熏出来的。所

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要把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同时考虑在内。

而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在故事演讲赛中的录音带,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我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题有生趣心自动

某年的高考作文题“战胜脆弱”,使众多的考生不约而同地编出了“父母双亡”的故事。令人们惊讶的是,孩子们即使是在瞎编,但其想像力也太贫乏了。然而,仅隔一年,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题目下,人们又突然发现孩子们的想像力其实很丰富。显然,学生们的写作潜力能否被开掘出来,与作文题目的设置有着密切的关联。而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总是拘泥于教材要求,教材中要求写什么就写什么,教材中以什么题就以什么为题,命题空间狭小,要求僵化划一。因而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束缚了学生作文的手脚,而并非孩子自己“心有所思,情有所思而后撰作”,如果指导不当,还会造成学生作文时的心理障碍。

与我国的命题作文不同的是:美国教师不定题目,而是定“场景”。比如:①当你乘坐的轮船沉没了,你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你将怎么生活?②任选一个洲,介绍这个洲的风土人情。美国教师出的作文题显然是必须查参考书,利用图书馆、电脑查询等多种收集和整理信息资料的过程才有可能完成。奇怪的是,美国的小学生面对着这些“宏大”作文,不仅毫无难色,而且兴致勃勃。实际上,正是这种知识性、趣味性的作文题,唤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们是在满足心理欲求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写作这一工具。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大胆打破教学常规,不唯教材。作文命题的措词上要尽可能形象具体。如:《我和小树一起长》、《新的高度跳过去了》、《小飞机上天了》比起《植树》、《跳高》、《航模表演》就显得具体、形象,适合儿童的口吻和情趣,对儿童作文的动机有较强的诱发力。命题的形式上,还可以把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素材,移植到童话、寓言或科幻故事中去。由于学生对此类素材已有感知,加之对童话、寓言和科幻故事是他们所喜闻乐见的,让他们去编写诸如《黑猫警长的新发现》、《狐狸送礼》、《小丸子有了新妈妈》、《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重归于好》、《空气的声声哭诉》、《病菌,不许你来探访!》等。这些题目很容易让孩子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

让我们记住叶老先生的一句话——“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

三、情有感触言自真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我们主张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把课上得有情有趣,让学生也学得有情有趣,使学生易于动口,乐于表达。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文中说:“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如此看来,活动是生命发展的过程,也是生命的本质意义所在。生命活动是作文的不竭源泉,因为孩子们对自己的生命活动是最熟悉的,也是最珍爱的,更是乐于表达的。因此,作文教学中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引导他们捕捉生命的真美感受,倾诉于作文之中。

于永正老师的言语交际训练就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他会就班级垃圾桶里的一块面包引出话题,让学生讨论怎样以理服人,来劝说不爱惜粮食的人,再进行写作。使他的学生完全摆脱了为作文而作文的无病呻吟。他的作文课上不是写招领启事就是做商品介绍,不是转述通知就是写报道,写海报。也就是说他为他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大的读者群,学生作文有了交际对象。他真正把作文教学过程与学生积极参与的社会生活的实践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了。在课堂上创设了迫切需要言语交际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了

“一吐为快”的心理,表达当然不成问题了。

再比如对于让学生介绍怎样去自己家这么一篇作文,若只是按一般的教学,要求学生把地址,路线,交通工具等说清楚,学生往往很容易草草了事。下面这位老师的教学则使我大受启发:

老师说:每一个同学都给我留下美好的回忆。近来,我突然萌发一个愿望,开始它只在我心里一闪,像交响乐中极不引人注意的音符,仅发出微弱的音响;现在这音符发展了,强烈了,壮大了,终于成为激烈的反复出现的主旋律,时时在我心里激荡。可是,我又不好意思说出

来??”

“说,您说呀!”大家叫起来。

“我非常非常想去你们家玩。”

学生听了,个个流露了出“欢喜”的神情。

“可我怎么寻找你们的家呢?”正在学生为难之时,老师说:“我有一个一箭双雕的办法,不知你们??”还没等我说完,他们就热情地吵断了老师的话语。于是,老时便趁机在黑板上写下《老师,您这样寻找我的家》。他们恍然大悟,随即便摸纸拿笔,跃跃欲试。老师又进一步提出要求,说:“同学们该不会乱写一气,故意让老师找不到你们的家吧?到时,我按你们指点的路线寻找,丢失了,以后你们就没有语文教师了。”一阵欢笑过后,大家在轻松、激动、兴奋的心理情绪支配下动笔了。

这节课中,我们可以发现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学生就是这样极其乐意地开始了介绍。在这种高昂的情绪中,他们也必定会想法设法让自己的语言详细具体又明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开始了真切地表达。

依样画葫芦,我在一次作文教学中,故意设计一个意外,告诉学生因为考虑到安全问题,取消春游活动,学生的情绪马上高涨起来,表达自然成了一种需要。然后,我让他们充分表达想法,又顺势让他们写出《我们为什么要春游》,此时的学生,带着自己的意愿,带着自己的希望,带有些许悲壮,带着不吐不快的激情,写下他们情感激荡的作文。这样,一篇篇论据翔实,说理充分,情理并茂的作文就在老师设下的“圈套中”自然而然地诞生了。

总之,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置身于一个“

真实交际的情境”之中,表达需求是真实的,活动是学生亲身经历生活、体验生活,情感是真实的,学生的写作进入了“角色“,便会感到胸中充满情意,文思汩汩如泉,“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写出来的习作自然而又真实。

四、学有所用笔自勤

美国的一位名叫德优的女教师,面对班上混乱局面,微笑着布置给同学们一道作文题:“我们要来找出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针对未来的职业写一份报告,而且每个人都要访问一个真正从事那行业的人,作一份口头报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作文课,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可以到图书馆查资料,可以调查访问,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美国的作文课,关注人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与他们自己的利益和命运息息相关;与社会、生活是沟通的,注重处理好作文与生活源头的关系,并且追求真实和实用。

我还听说美国是没有“作文课”的!——没有专署于语文的“作文课”,他们几乎每个学科都要求写论文。

“关于

下页 余下全文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