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栏杆拍遍 读后感150字 2种以上论证方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5:52:20

把栏杆拍遍 读后感150字 2种以上论证方法,
把栏杆拍遍 读后感150字 2种以上论证方法,

把栏杆拍遍 读后感150字 2种以上论证方法,
A
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但这前提,你必须是一棵树,而不是一棵草.从“沙场秋点兵”到“天凉好个秋”;从决心为国弃疾去病,到最后掰开嚼碎,识得辛字含义,再到自号“稼轩”,同盟鸥鹭,辛弃疾走过了一个爱国志士、爱国诗人的成熟过程.诗,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写的吗?诗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诗人,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当的吗?“一将成名万骨枯”,一员武将的故事,还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那么,有思想光芒而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呢?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B
看了这篇文章,首先会被辛弃疾的精神所感动,其次,就是为作者的文学才华所折服.
就对辛弃疾的感受来讲,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就只有辛弃疾了吧,这就注定了辛弃疾在文坛上在历史上的独特性与唯一性.不平凡的遭遇,强烈的爱国之心,让他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更让他写出了千古绝唱,深深让我们折服.仅仅看到他的诗词,我就心酸不已,更何况了解到他英勇的战场经历,更何况了解到他那颗爱国爱民的热忱的心?
C\
虽很早就知道辛弃疾,但对他的认识仅止于一位著名的词人,一位壮志未酬的爱国将领,内心却不曾为他激荡过.而先生的文章,不仅让我重新阅读了辛弃疾的词,重新感受了一次辛弃疾,从而真正认识了悲壮得让人荡气回肠,执着得让人心痛不已的辛弃疾.在先生的笔下,他,真真切切得站在了我面前,一位沙场英雄,有着“封狼居胥”的壮志,有为君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热血,然则现实却将这一切敲碎.爱国将军辛弃疾南归之后,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只剩下羊毫软笔,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他只能“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感慨“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他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他用尽一生都在等待一个能重新征战沙场,报效国家的机会.“可谁又能懂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有着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本想以身许国,泪洒大漠,如今却空有一身力、一腔志而无处使.唯有登上危楼,痛拍栏杆.江水悠悠,似词人长叹,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从词中跨越历史去体会当年稼轩的心境,这是我所不曾体验过的.毕竟,历史早已蒙上了太多的色彩和渲染,而梁衡先生用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理解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的,在文人中具有“唯一性”、历史上具有“独特地位” 把栏杆拍遍的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辛弃疾.
  一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从他的一生中可以看出,为何词风如此豪放不拘.一位爱国却又报国无门,令人痛心!正是这种爱国精神成就了狂放派诗人辛弃疾.虽然辛弃疾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但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所以辛弃疾也可以说是可怜的人,如他所说“栏杆百遍,终不能挽救南宋朝廷”
=.=C貌似长了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