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三则的第一则怎么翻译? 如下: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07:56:14

《孙子兵法》三则的第一则怎么翻译? 如下: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
《孙子兵法》三则的第一则怎么翻译? 如下: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谋攻篇》)

《孙子兵法》三则的第一则怎么翻译? 如下: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
孙子说:“指导战争和用兵的法则是不用杀戮或伤亡很小,就使敌方举国上下完整地投降才是上策,而经过交战依靠杀戮而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不用诛杀,就使敌人全旅屈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他就次一等;不待诛杀,就使敌人全卒屈服是上策,击破他就次一等;不待诛杀,就使敌人全伍屈服是上策,击破他就次一等.因此,百战百胜,还不能算作是善于用兵的人中最优秀的,不用交战而使敌方屈服,才是善于用兵的人中最优秀的.
旅:五百人 卒:一百人 伍:五人 (都为古代兵制单位)

在《战争论》作者也多少流露出一些不战的思想:
在第一篇第二章:战争中的目的和手段:
但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只要估计-下就能衡量出力量的强弱。这时战斗也就不会发生了,力量较弱的一方会立即让步。
既然战斗的目的并不始终都是消灭参加战斗的军队,既然不必经过实际的战斗,只要部署了战斗并通过,由此形成的态势,就往往可以达到战斗的目的,那么这就可以说明,为什么在...

全部展开

在《战争论》作者也多少流露出一些不战的思想:
在第一篇第二章:战争中的目的和手段:
但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只要估计-下就能衡量出力量的强弱。这时战斗也就不会发生了,力量较弱的一方会立即让步。
既然战斗的目的并不始终都是消灭参加战斗的军队,既然不必经过实际的战斗,只要部署了战斗并通过,由此形成的态势,就往往可以达到战斗的目的,那么这就可以说明,为什么在整个战争中活动很频繁,而实际的战斗却没有起显著的作用。
战史中有数以百计的战例可以证明这一点。至于说在这些战例中有多少是采用这种不流血的方法而作对了,也就是说并不自相矛盾,以及因此而赢得的声誉有哪些是经得起批判的,我们在这里暂且不谈,因为我们只想指出这样的战争过程是可能存在的。
在第二篇第一章军事艺术的区分:
既然行军是战略用来部署战斗(战略的有效要素)的手段,既然在战略上只考虑战斗的结果而不考虑战斗的实际过程,那么,人们在研究中经常见到有人用行军这个手段来替换战斗这个有效要素的情况也就不奇怪了。例如,人们常说决定性的巧妙的行军,指的却是行军所导致的战斗。这种概念的替换是很自然的,表述的简化也是可取的,因此不必加以反对,但这终究只是概念的替换,我们必须记住它原来的意思,否则就会产生错误。
认为战略行动可以不取决于战术结果,就是这样的错误。有人进行了行军和机动,不经战斗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于是得出结论说,有一种不必通过战斗也能战胜敌人的手段。这种错误的全部严重后果,我们在以后才能指出。
第三篇战略概论第一章战略:
如果派遣一支部队去截断逃跑的敌人的退路,而敌人没有战斗就投降了,那么正是我们派去的这支部队准备进行战斗,才使敌人作出了这个决定。
如果我军某部占领了敌人一个没有设防的地区,从而剥夺了敌人作为补充用的大批力量,那么,我军所以能够占有这个地区,只是因为我们派去的部队已经使敌人看到:如果他要夺回这个地区,我军就要同他进行战斗。
在上述两种场合,战斗只是有发生的可能,就已经产生了效果,因而这种可能性就成为实际的东西。假定在这两种场合敌人以优势兵力抗击我军,迫使我军不经过战斗就放弃自己的目的,那么,纵然我们没有达到目的,但我们原定在这里进行的战斗,仍然不是没有效果的,因为它把敌人的兵力吸引来了。即使整个行动是失利的,我们也不能说这个部署,这个可能发生的战斗是没有效果的,只是它的效果同一次失利的战斗的效果相似而已。
由此可见,消灭敌人军队和打垮敌人,只有通过战斗的效果才能实现,不管战斗已实际进行,或者仅仅是作了部署而敌人并未应战。

收起

孙子说:战争的法则,以保全我国为上策,国家受损坏了就差些。保持我方全军完整为上策,有伤亡了就差一些。保持全旅完整为上策,有伤亡了就差一些。保持全卒完整为上策,有伤亡了就差一些。保持全伍完整为上策,有伤亡了就差一些。因为百战百胜,相当困难,即使做到了也伤亡惨重,这不能称作是高明的战略。不必打仗,而能使敌人屈服,乃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呀!(注:周朝的制度,12500人为一军,500人为一旅,100人为一卒...

全部展开

孙子说:战争的法则,以保全我国为上策,国家受损坏了就差些。保持我方全军完整为上策,有伤亡了就差一些。保持全旅完整为上策,有伤亡了就差一些。保持全卒完整为上策,有伤亡了就差一些。保持全伍完整为上策,有伤亡了就差一些。因为百战百胜,相当困难,即使做到了也伤亡惨重,这不能称作是高明的战略。不必打仗,而能使敌人屈服,乃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呀!(注:周朝的制度,12500人为一军,500人为一旅,100人为一卒,5人为一伍) (注:“全”是保全的意思,“破”是伤亡的意思。“全”与“破”均指我军而言,不是指敌军。)

收起

孙子说:所有的用兵方法当中,保全一个完整的、没有被严重破坏的敌国而又使她屈服是上策,如果不能做到,再采取战争毁灭手段;同理,对于敌国的有生力量军、旅、卒、伍,如果能全部收降才是上策,如果不能做到,才考虑战争手段攻灭之。所以,百战百胜,并不是最好的;不用战争手段而降服对手,才是最好的。
战争只是手段之一,并不是目的;拥有高超的兵法,不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一个战略上的失误往往能让无数次战术上...

全部展开

孙子说:所有的用兵方法当中,保全一个完整的、没有被严重破坏的敌国而又使她屈服是上策,如果不能做到,再采取战争毁灭手段;同理,对于敌国的有生力量军、旅、卒、伍,如果能全部收降才是上策,如果不能做到,才考虑战争手段攻灭之。所以,百战百胜,并不是最好的;不用战争手段而降服对手,才是最好的。
战争只是手段之一,并不是目的;拥有高超的兵法,不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一个战略上的失误往往能让无数次战术上的胜利化为乌有。
所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高境界。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