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径为1的圆上随机地取两点,形成一条弦,则其长超过圆内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的概率为?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根号3,弦长的取值范围是【0,2】,那为什么概率不是 (2-根号3)/2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9 00:42:48

在半径为1的圆上随机地取两点,形成一条弦,则其长超过圆内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的概率为?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根号3,弦长的取值范围是【0,2】,那为什么概率不是 (2-根号3)/2呢?
在半径为1的圆上随机地取两点,形成一条弦,则其长超过圆内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的概率为?
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根号3,弦长的取值范围是【0,2】,那为什么概率不是 (2-根号3)/2呢?

在半径为1的圆上随机地取两点,形成一条弦,则其长超过圆内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的概率为?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根号3,弦长的取值范围是【0,2】,那为什么概率不是 (2-根号3)/2呢?
这个问题由于是在圆上而不同.首先应该注意到的是可以取圆的上下部分都可以.其次是考虑取点的问题.我们取得点是在弧上的,所以求概率时我们应该考虑的是点在弧上的位置.实际上就是考虑弧长占周长的部分.当弦长为根号3时,对应弧长为2/3π.由于有两个部分,所以弦长小于根号3的弧长部分一共有2*2/3π=4/3π.总共有2π周长,所以概率为(2π-4/3π)/2π=1/3.

 

把圆形分成ABC这3部分。这是个几何概率问题。如果把那个顶点(没有标出来)看做是定点的话,则A  B 这两部分的弦长明显短于根号3,而C部分的则长于根号3.  算算面积之比吧。我就不算了,提供思路。

收起

楼上的图形画的很好啊
按这样的图,假设一点已经选到最上面的点
则第二点出现在A或B范围内,弦长小于三角形边长
当第二点出现在C范围,弦长大于三角形边长
而ABC是等分的,所以弦长大于三角形边长的概率是1/3

至于为什么不是你说的(2-根号3)/2,因为弦长在取第二点时,在(0,2)范围内不是线性变化的,可以大致理解为弦长在某个数值内概率大,在一些...

全部展开

楼上的图形画的很好啊
按这样的图,假设一点已经选到最上面的点
则第二点出现在A或B范围内,弦长小于三角形边长
当第二点出现在C范围,弦长大于三角形边长
而ABC是等分的,所以弦长大于三角形边长的概率是1/3

至于为什么不是你说的(2-根号3)/2,因为弦长在取第二点时,在(0,2)范围内不是线性变化的,可以大致理解为弦长在某个数值内概率大,在一些数值上概率小,所以不能用(2-根号3)/2表示弦长大于三角形边长的概率。

收起

在半径为1的圆上随机地取两点,形成一条弦,则其常超果园内接等边三角形的变长的概率为? 在半径为1的圆上随机地取两点,连成一条弦,则其长超过了园内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的概率是多少 在半径为1的圆上随机地取两点,形成一条弦,则其长超过圆内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的概率为?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根号3,弦长的取值范围是【0,2】,那为什么概率不是 (2-根号3)/2呢? 在半径为1的圆上随机取两点,连成一条弦,则其长超过圆内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的概率是多少? “贝特朗问题”:在半径为1的圆内随机地取一条弦,则其长超过该圆内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的概率是多少?请各位好汉告诉我解题过程和答案.非常感谢 有一半径为1的圆,在圆上任取两点,连接这两点成一条弦,问该弦大于此圆内接正三角形边长的概率. 在半径为2的圆内随机地取一点A,以点A为中点做一条弦PQ,求弦PQ长超过圆内接正三角形的边长概率是A.2/3 B.1/2 C.1/4 D.1/3 在长度为L的线段上随机的取两点,求这两点的距离小于1/3L的概率.用几何概率做 A是圆上固定的一定点,在圆上其他位置任取一点B,连接A、B两点,它是一条弦,它的长度大于等于半径长度的概率为 在线段[0,1]上随机地取三个点,试求由点0到三个点的线段能够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概率. 大学概率统计问题.在区间[0,1]上随机地投掷两点,试求这两点间距离的密度函数. 已知圆的半径是1,A为圆周上的一个定点,在该圆周上随机取一点B,则劣弧的长度小于1的概率是 在线段[0,a]上随机地取三个点,试求由点0到三个点的线段能够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概率 在单位圆内随机地取一点Q,试求以Q点为中点的弦长超过1个概率 在半径为2的圆中有一个内接正方形,现随机地往圆内投一粒米,落在正方形内的概率为 .(注:π取3) 设在区间(0,1)上随机地取n个点,求相距最远的两点间的距离的数学期望. 1 在半径为1的圆周上随机取三点 A B C 求三角形ABC为锐角三角形的概率2 在半径为1的圆周上随机作一圆周角A 两边交圆于 B C 求三角形ABC为锐角三角形的概率3 以半径为1的圆圆心随机作三条射 在半径为20cm的圆中有一个内接正方形,现随机地往圆内投一枚硬币,则硬币落在正方形内的概率是?(π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