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一个政权的特点元朝把秦朝的三个政权(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变成了了一个(中书省)说明了神马? 为什么要把三个变成一个?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7 20:41:26

元朝一个政权的特点元朝把秦朝的三个政权(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变成了了一个(中书省)说明了神马? 为什么要把三个变成一个?
元朝一个政权的特点
元朝把秦朝的三个政权(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变成了了一个(中书省)说明了神马? 为什么要把三个变成一个?

元朝一个政权的特点元朝把秦朝的三个政权(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变成了了一个(中书省)说明了神马? 为什么要把三个变成一个?
1.中书省
  蒙古立国之初,成吉思汗之统帅部众,循中原金朝初起之制(如猛安、谋克),设立万户、千户、百户等军政合一的组织.及遣左手万户木华黎经略中原,乃封其为国王,而设都行省于燕京(今北京),作为指挥中心.是时官制,极为简略.
  窝阔台汗即位后,蒙古国之官制,日渐完备.时有重要谋臣耶律楚材,曾被委以中书令之职,有名无实.而中央之大权,仍多操于大汗手中.在众臣之中,则以大断事官之权势最大,略同于中原王朝之宰臣.而财政权、司法权,亦已分由诸臣掌管.
  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大行汉法,乃命刘秉忠、许衡等参考古今之官制,实则仿效金朝中央之制,建立中书省(相当于金朝之尚书省),以总领全国之政务.中统元年(1260年),始设中书省于上都开平府(今内蒙古正蓝旗境内),而命祃祃为右丞相(实为燕京行省丞相),王文统、赵璧为平章政事.其后,因大都营建完毕,又迁中书省于大都(今北京).历任左、右丞相的,还有不花、史天泽、忽鲁不花、耶律铸等.终元之世,仅中统及至元初年,史天泽、耶律铸二汉人得任丞相之职.此后,自成宗至顺帝的70余年间,皆以蒙古及色目人主掌中书省之大权,出任丞相之职.
  而中书令之要职(中书省的最高职官),自世祖忽必烈于中统三年封真金为燕王,即兼任该职.其后,真金被立为皇太子,仍兼任中书令.并做为定制,为后世遵行.大德十一年(1307年),仁宗在大都政变成功,被武宗立为皇太子,也兼任中书令之职.延佑年间,仁宗改易皇储,立己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亦兼任是职.及顺帝立爱猷识理达腊为皇太子,仍兼任其职.
  除此以外,决无他人得任此职.
  在中书省中掌有实权的官吏,还有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
  担任这些要职的,也多为蒙古及色目族权贵.只有少数受到蒙古帝王宠信的汉人,才得以出任其职.通过中书省重要官员的民族组成结构不难看出,元朝统治机构中的民族歧视政策十分严重.而对于重要国政的决策权,自然全都操在蒙古、色目族等权贵的手中.
  中书省内,又沿用蒙古帝国时期的习俗,设有断事官若干人, 其名甚重,其员数增损不常 ①,少时有10余人,多时可达30余人.这些名重位高的中书省断事官,皆由帝王、后宫、东宫及诸宗王手下的亲信近侍出任.其职权,主要是负责处理蒙古皇室及贵族们之间的诉讼、刑狱诸事.
  中书省下,则沿用前朝旧制,分为左、右司,其下,又设有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每部中,又置有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等职官,负责处理具体的政务.如吏部负责天下官吏的任免、升降诸事,户部负责政府的财政收支诸事,礼部掌管国家之礼乐、朝会、祭祀诸事,等等.在这些机构中任职的,则主要是汉人.
  自世祖忽必烈确立一省制之后,前代的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之制影响依然较大.至元初年,就有人提出复设门下省的建议,但经过众官讨论后,予以否决.至元七年(1270年),忽必烈出于征敛民财的需要,又设立尚书省,命权臣阿合马主持其事,作为专门的理财机构.其性质,已与前朝的尚书省之职责有所不同.不久,又将尚书省废去,还并于中书省.
  至元后期,忽必烈再次设立尚书省,仍作为敛财机构,而命权臣桑哥主持其事.不久,在众多官吏的反对下,不得不再度罢去.桑哥亦受到重责,被处死.
  可见中书省是为了把所有大权集中而设立的,元朝统治者歧视汉人,所以把大权交给蒙古人来管,通过中书省控制中央,也就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