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故事”是哪时候的故事?它是从哪时候发生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11:14:33
“春天的故事”是哪时候的故事?它是从哪时候发生的?
“春天的故事”是哪时候的故事?它是从哪时候发生的?
“春天的故事”是哪时候的故事?它是从哪时候发生的?
1979年,邓小平南巡时
春天的故事
夕 目
一直不会忘记这样一个镜头: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祖国的南海边划了一个圈。1984年,又是一个春天,这位老人在祖国的南海边留下了一段话。从此,便有了这一段神话般春天的故事。弹指间,昔日的边陲小镇已成为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城市。
深圳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20多年来的经济增长之快、持续时间之长、质量效益之...
全部展开
春天的故事
夕 目
一直不会忘记这样一个镜头: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祖国的南海边划了一个圈。1984年,又是一个春天,这位老人在祖国的南海边留下了一段话。从此,便有了这一段神话般春天的故事。弹指间,昔日的边陲小镇已成为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城市。
深圳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20多年来的经济增长之快、持续时间之长、质量效益之好在世界上罕见。深圳的发展成果,是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缩影。
深圳的改革发端于对外开放。开放拉近了深圳和外部世界的距离,使深圳在同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的直接比较中,看到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所在,由此产生了强烈的驱动力,从而使深圳经济特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的各项改革不仅步伐快,而且起点高,改得彻底,并从一开始就注意在适应国情的同时,尽可能地与现代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接轨。
在改革开放这个大舞台上,深圳率先打破曾经被视为社会主义公有制重要标志的劳动用工“铁饭碗”;率先建立与按劳分配并行不悖的多种分配方式的分配制度;率先按市场原则形成了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率先进行股份制试验并成功地创办了证券交易市场;率先进行外汇管理体制和对外商实行国民待遇;率先建立起了覆盖全社会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率先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机构组织、职能、编制和工作程序……20多年来,深圳不仅从一个边陲小镇变成了经济繁荣、体制先进、社会文明、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更铸造出了深圳的城市之魂———改革。
改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创造了深圳奇迹。同时,在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也造就了一大批勇于改革,善于改革,将发展与改革紧密结合,驾驶改革巨轮乘风破浪的弄潮儿———深圳人。这是深圳20多年改革实践中的另一巨大成就。如今,中央对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已基本普惠全国,但20多年的改革实践,使深圳人并不认为深圳作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田”的任务已经完成,他们有着永当改革“排头兵”的雄心壮志。深圳人明白,中央让深圳先行一步,决不仅仅是为了给共和国增添一座繁荣、富裕的新城市,更是为了让深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新路。
21世纪的深圳将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收起
《春天的故事》蒋开儒、叶旭全词,王佑贵曲。
一个春天的故事,一个中国的崭新开始,一首歌就这样记取了中国新时期发展的历史。
1979年春天,邓小平在深圳勾画出了一幅改革开放的蓝图;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开拓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1994年,又一个春天,三位投身特区的艺术工作者,有感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春天的故事》——他们用歌声记下了深圳乃至整个中国的变化。...
全部展开
《春天的故事》蒋开儒、叶旭全词,王佑贵曲。
一个春天的故事,一个中国的崭新开始,一首歌就这样记取了中国新时期发展的历史。
1979年春天,邓小平在深圳勾画出了一幅改革开放的蓝图;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开拓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1994年,又一个春天,三位投身特区的艺术工作者,有感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春天的故事》——他们用歌声记下了深圳乃至整个中国的变化。虽是歌曲,《春天的故事》却有诗史般的气势——难怪后来它被成功地改编成了交响乐;虽然气势恢弘,它却又十分亲切,使人如沐春风。后来,这首歌被选入大型文献记录片《邓小平》,一时间国内国外都在传唱。歌声中,一幅改革开放的画卷徐徐展开,一本屡经磨损的像册缓缓翻过……
王佑贵,作曲家,生于1950年。代表作品:歌曲《春天的故事》、《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蒋开儒,歌词作家,生于1935年。代表作品:歌词《喊一声北大荒》、《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
收起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3日,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他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事业。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形成一整套更...
全部展开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3日,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他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事业。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他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到底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说,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邓小平明确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还说,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当然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比如广东,要上几个台阶,力争用20年的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江苏、上海等地也可以发展更快一点。邓小平进而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