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鸟》吉林省义务教育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07:29:53

《白色鸟》吉林省义务教育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
《白色鸟》
吉林省义务教育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

《白色鸟》吉林省义务教育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
这是一篇仅三千多字的小说,读上去也不见什么惊心动魄之事,但当年一发表就赢得了众家好评,而且被评为该年度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细读之下,发现这篇小说在当时来说确实非常新鲜,带来一股清新的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这篇小说没有具体而完整的故事,情节淡化到了极点.似乎通篇只写两个孩子的片言只语、玩什么游戏,而且就连玩游戏也没玩完整,时断时续.其次,这篇小说的语言很奇特,似乎很平淡,又似乎有股抓人的魅力.《白色鸟》的这两点影响还挺深远,在它问世后不久,真就出现了不少情节淡化、造句奇特的小说,一时似乎蔚然成风.其实,《白色鸟》并非淡化到了“餐风饮露”、“羽化成仙”的地步,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窥到许多“世俗”的东西.小说中的两个少年生活在一个特定的时代,这个时代是人们受苦受难的时代,谁都不愿提及的时代,这一信息是从外婆打起包袱到乡下,和打发两个少年去玩,“莫出事,没断黑不要回来”等片言只语,以及“斗争会”的锣声几处传达出来的.因为几处加起来也不过几十个字,而且处在两个少年的幸福玩乐之中,不易被觉察,或者说人们宁愿将它们忽视掉.在《白色鸟》之前,很多作家都写过“文革”,写过“文革”给人们——包括孩子——带来的心灵上的痛苦,那些作品往往以写实的手法,描绘生活的苦难,从而进一步揭示人物内心所受到的伤害.但《白色鸟》没有落入这个俗套.“白皙的少年”和“黝黑的少年”几乎游离于那个时代之外,对现实的残酷一点也不知晓,他们的世界就是那个河滩,是“晴朗”而“寂寞”的,充满了“野花的芳香”;像河滩上的卵石一样洁净;像白色鸟一样“美丽、安详,而且自由自在.”孩子的世界和大人们(外婆她们的)世界之间的反差如此强烈地体现出来,我们从中看到的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悲哀、看到了人类的悲哀.这样处理“文革”,更加突出了它的悲剧性.而这篇小说也正是通过这“世俗”的片言只语,走向哲理的深层.有厚度,有份量.
 这篇小说的象征意味非常浓厚,那片河滩象征童年,那股野花芳香象征童年,那片“汪汪的”、“无涯的”的绿芦苇林象征童年,那轮“陡然一片辉煌”的夏日的太阳象征童年.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复述这篇小说,这句话就应该是:人的童年“几多好”!这些象征中,最核心的一处便是以“白色鸟”来象征两个少年、象征人的童年、象征童年的心.“雪白雪白的两只水鸟,在绿生生的水草边……美丽、安祥.而且自由自在.”“那美丽和平自由生命,实在整个的征服”了少年.“那鸟恩恩爱爱,在浅水里照自己影子.而且交喙,而且相互的摩擦着长长的颈子.便同这天这水,同这汪汪一片静静的绿,浑然的简直如一画图了.”两个少年也正如这对恩爱的白色鸟一样,与那河滩,与那芦苇林、与白色鸟“浑然的简直如一画图了.”但是,现实是残酷无情的,那锣声、那喊声便是现实与成人世界的象征,它们“惊飞了那两只水鸟”,也打破了两个纯洁少年的童年梦幻,他们的童年似乎随那白色鸟一道“悠悠然悠悠然远逝了”,等待他们的是现实,是成年人的社会,他们在一年年地长大,一年年地远离童年.小说题目起做“白色鸟”,意味也就在此吧.除此以外,“白色鸟”这一意象和人联系起来,似还有些哀愁的意味,这也是何立伟小说中一贯的情绪.这篇小说的语言是很有特色的,很美,很奇,既有浓重的“乡音”,又有“唯”、“遂”这些怪而古的词掺杂在一起.有人曾说过,何立伟语言的特色是“写直觉,没有经过理智筛滤的,或者超越理智的直觉,故多奇句.”偶有奇句是好的,但这篇小说中较多的文言副词的使用,也对整篇作品语言的平实起了副作用.这篇小说的诗意很浓厚,体现在重感觉、重意境这方面.曾有人说何立伟的小说“不重故事,追求的是一种诗的境界,一种淡雅的、有些朦胧的可以意会的气氛.”“与其说他用写诗的方法写小说,不如说他用小说的形式写诗.”这段话用在《白色鸟》上再妥贴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