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是怎么死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7 19:32:55
萧何是怎么死的?
萧何是怎么死的?
萧何是怎么死的?
[5]萧何计诛韩信后,刘邦对他更加恩宠,除对萧何加封外,还派了一名都尉率500名兵士作相国的护戏剧形象(20张)卫,真是封邑进爵,圣眷日隆.众宾客纷纷道贺,喜气盈庭.萧何也非常高兴.这天,萧何在府中摆酒席庆贺,喜气洋洋.突然有一个名叫召平的门客,却身着素衣白履,昂然进来吊丧.萧何见状大怒道:“你喝醉了吗?”
这位名叫召平的人,原是秦朝的东陵侯.秦亡后隐居郭外家中种瓜,味极甘美,时人故号东陵瓜.萧何入关,闻知贤名,招至幕下,每有行事,便找他计议,获益匪浅.今天,他见萧何仍未领会他的意思,便说:“公勿喜乐,从此后患无穷矣!”萧何不解,问道:“我进位丞相,宠眷逾分,且我遇事小心谨慎,未敢稍有疏虞,君何出此言?”召平说道:“主上南征北伐,亲冒矢石.而公安居都中,不与战阵,反得加封食邑,我揣度主上之意,恐在疑公.公不见淮阴侯韩信的下场吗?”萧何一听,恍然大悟,猛然惊出一身冷汗.第二天早晨,萧何便急匆匆入朝面圣,力辞封邑,并拿出许多家财,拨入国库,移作军需.汉帝刘邦十分高兴,奖励有加.
刘邦亲自率兵征讨.他身在前方,每次萧何派人输送军粮到前方时,刘邦都要问:“萧相国在长安做什么?”使者回答,萧相国爱民如子,除办军需以外,无非是做些安抚、体恤百姓的事.刘邦听后,总是默不作声.来使回报萧何,萧何亦未识汉帝何意.一日,萧何偶尔问及门客,一门客说:“公不久要满门抄斩了.”萧何大骇,忙问其故.那门客接着说:“公位到百官之首,还有什么职位可以再封给你呢?况且您一入关就深得百姓的爱戴,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百姓都拥护您,您还再想尽方法为民办事,以此安抚百姓.现在皇上所以几次问您的起居动向,就是害怕您借助关中的民望有什么不轨行动啊!试想,一旦您乘虚号召,闭关自守,岂非将皇上置于进不能战,退无可归的境地?如今您何不贱价强买民间田宅,故意让百姓骂您、怨恨您,制造些坏名声,这样皇上一看您也不得民心了,才会对您放心.”萧何长叹一声,说:“我怎么能去剥削百姓,做贪官污吏呢!”门客说:“您真是对别人明白,对自己糊涂啊!”
开恩释放,谨慎恭敬
萧何当时已是60多岁的老人了,见刘邦开恩释放了他,更是诚惶诚恐,谨慎恭敬.虽然因为全身带上刑具,害得他手足麻木,连路都快走不动了,而且蓬头赤足,污秽不堪,但又不敢回府沐浴再朝拜天子,只得这样上殿谢恩.刘邦见萧何如此狼狈,也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便安抚萧何道:“相国不必多礼!这次的事,原是相国为民请愿,我不允许.我不过是夏桀、商纣那样的无道天子罢了,而你却是个贤德的丞相.我之所以关押相国,就是要让百姓知道你的贤能和我的过失啊!”刘邦的这段话虽然言不由衷,但对萧何的廉政为民,终于还是默认了.从此以后,萧何对刘邦更是诚惶诚恐,恭谨有加了.刘邦也照例以礼相待,但萧何从此对国事就只能保持沉默了.
无为而治,萧规曹随
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日,汉高祖刘邦病逝于长乐宫,享年62岁.同年,太子刘盈即位,是为惠帝.萧何继任丞相.不过这时,萧何年事已高.这期间,萧何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参照秦法,摘取其中合乎当时社会情况的内容,制定了律法共九章.这是汉朝制作律令的开端.萧何制定的汉律九章,删除了秦法的苛繁、严酷,使法令更为明简.公元前193年,年迈的相国萧何,由于常年为汉室操劳,终于卧病不起.病危之际,汉惠帝亲自前往探望,并趁机询问:“丞相百年之后,谁可代之?”接着惠帝又问:“曹参如何?”萧何听了,竟挣扎起病体,向惠帝叩头,道:“陛下能得到曹参为相,我萧何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恨了!”谥文终侯.娶妻甘氏,封一品夫人,后袭封为酂侯,生子三,长子萧禄,次子萧同,幼子萧延.
萧何死后,曹参继任丞相,一切公务悉照旧章,照例而行,清静治民,乐在其中.长此以往,一些朝臣便在惠帝面前参奏他因循苟且,惠帝也疑心他倚老卖老,便召见曹参问其缘故.曹参反问惠帝道:“陛下自思圣叨英武,能及先帝吗?”惠帝被问得涨红了脸,答道:“朕年未成冠,且无阅历,如何及得先帝!”曹参又问:“陛下视臣及得萧丞相吗?”“朕看来似乎也不能及.”惠帝答道.“陛下说的正是!伏思先帝以布衣起家,南征北讨,方有天下.若非大智慧,大勇毅,焉能至此.萧丞相明订法令,中具规模,行之已久,万民称颂.今陛下用臣为相,只要能够奉公守法,遵照旧章,能继旧业,已属幸事.若自作聪明;推翻成法,必致上下紊乱,恐欲再求今日之太平,已无可得矣!”惠帝恍然大悟.这就是成语“萧规曹随”的来历.就这样,曹参位相3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
编辑本段藏书贡献
刘邦率大军入秦都咸阳,诸将皆忙于分取府库珍宝财物,他独取秦国文献、档案、律令、图籍藏之.汉以此而得知天下各地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这对建立西汉王朝有决定性作用.又荐韩信为大将,他为丞相,留守关中.转送粮草,军需无乏,建国以功第一.汉五年(前202)封为酇候.他极注重图书事业的建设,汉初,他主持建造有“石渠阁”、“麒麟阁”、“天禄阁”三阁于未央宫内,“石渠阁”以储入关所得秦朝书籍以及入咸阳以后所得的图籍、档案;“麒麟阁”贮存贤臣画象等典籍;“天禄阁”专藏各地所献秘本珍本和处贤才硕学之士.此三处为汉代官府主要藏书楼,由此奠定了汉代国家藏书的基础.[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