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应该如何利用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来大力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14:56:01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应该如何利用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来大力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应该如何利用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来大力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应该如何利用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来大力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
摘 要:近年来,学术界对于我国究竟应按比较优势理论,还是竞争优势理论来指导我国的对外贸易问题,一直有所分歧.主要因为中国地域太大,人口太多,往往一个省的面积和人口就都大于欧洲的中等国家的面积和人口.所以,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的运用,不能一刀切,而应分地区来看,资本密集的地区如上海,可以发展竞争优势;劳动密集的地区如贵州,应充分利用其劳动力丰裕的比较优势.
关键词: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区域分割
比较优势理论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指导思想,然而现实中不少发展中国家却出现了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化增长”的现象,陷入了“比较优势陷阱”.(洪银兴,1997)因此,有的学者倡导中国应该发展竞争优势,打造自己核心竞争力.然而,生产要素存在匹配效率的问题,单方面加大对某一要素的投入,而不变动其他相关要素,不仅全要素生产效率难以提升,而且此要素本身效率也难发挥,从而边际效益递减(林毅夫,2002).
两种观点都是从我国总体宏观的角度上分析和把握的,正是比较优势理论的运用才促成了我国改革开放这些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促使学者从竞争优势理论的角度来寻求解决方法,以促进我国贸易和经济的良性发展.虽然上述两种理论某种程度上都是适用中国的现实的,但近年来却时有争论.本文认为,主要是中国地域太大,人口太多,往往一个省的面积和人口就大于欧洲的中等国家的面积和人口.钱纳里曾在《结构变化与发展政策》一文中指出,大国指的是人口2 000万以上的国家结构,从这点看,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大国.而且中国存在着区域的二元经济结构,既有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省市,又有经济落后的中西部省份.有些东部发达地区的各项经济指标可以与中等发达国家相媲美,而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却要落后很多.因此,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的运用不应该“一刀切”,而应该分地区实行,对于东部发达地区主要推行竞争优势战略,辅以比较优势;对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着重推行比较优势战略,辅以竞争优势,甚至专一采取比较优势战略.
一、现阶段比较优势在我国运用所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主要指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从一国生产要素丰缺的角度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就是看各国资源禀赋差异造成的比较利益差异,各个国家应按照比较利益原则加入国际分工,从而形成对外贸易的比较利益结构.发展中国家缺乏资本和技术,而具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应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发达国家具有资本和技术资源丰富的优势,应专业化生产和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从这个理论上看,我国的出口主导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比较优势理论需要一系列严格的前提假定才能成立,这与现实经济相差很大.虽然从1957—2004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由20.6%提高到93.4%,初级产品出口比重则由79.4%下降到6.58%,基本实现了出口结构从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有了极大改善,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总体上说,中国占全球商品出口和进口的比例由1993年的2.9%和2.6%分别上升到2005年的7.4%和6.1%.自1995年以来,中国出口和进口的年平均增速分别达到18.9%和17.9%.其中初级产品出口比重继续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继续上升.2001年两者比重分别为9.89%和90.11%,第一次达到10∶90的状态.而到了2005年初级产品出口和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分别为***3%和93.56%.其中,外商投资的企业,其出口额从1998年的886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4 441.8亿美元.其出口份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也由48.2%上升到58.3%,是我国最主要出口部门的地位.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与当地企业合资或合作,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市场的要素优势,降低自己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能享受到中国合资或合作企业所提供的市场信息、销售网络、人力资本、与中国其他企业的联系、与中国政府的关系,以及有关中国的法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在这个国际化生产链条中,中国与发达国家的产业内分工类型在总体上仍以垂直分工为主,这种分工类型使得中国出口呈现出低级化状态.中国处在相对次要的地位,所获附加值很小,且难以获得核心技术和培育国际化的品牌.外资投资企业出口份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逐年增长,表面上优化了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但由于出口规模过大,是我国外贸顺差的主要造成者,贸易顺差的扩大导致了我国贸易摩擦的频发,而中方资本的收益却相比较小,且在某种程度上恶化了我国的国际市场环境.
二、分地区实行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比较优势理论来看,我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我国却没有简单的依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分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玩具,服装,简单电子电路)一直在我国出口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也出口大量的高尖端产品.我国的出口结构是一个人均收入水平相当于我国三倍的国家才具有的(丹尼·罗德里克).这是因为我国既有东部发达地区又有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如下表.
用人均GDP来表示一国资本相对劳动力的丰裕程度,从整体看我国的资本丰裕度比较低,但分地区来看,在我国既有像上海这样的资本相对充裕的地方,又有像贵州这样的资本相对匮乏、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地方.因此,类似上海这样的地方从比较优势来说可以出口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且其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存量比较高,可以通过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来培育自身的竞争优势.像贵州这样的地方则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根据适用劳动力密集程度的不同选取四个行业来分析:服装、纺织、机械和化工,四个行业的资本密集程度依次增强,而劳动密集程度依次增强(彼德·K.斯科特).
借用下图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来表示在国际贸易中按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的情况.
这样,四个行业分割出A、B、C三个要素密集度不同的区,一个国家在所属区域外发展某产业将会导致负利润,因此追求GDP最大化的国家会固定在其所属区域内专心发展两个产业.假定拉美的经济体位于B区,他们产品组合中的劳动密集型部分与中国劳动充裕的部分相交迭,而产品组合的资本密集型部分与美国的资本充裕部分相重叠.如图所示,国家之间产品组合的重叠说明两国具有相对相似要素禀赋.由于我国国内要素差异很大,从而使我国能够跨A、B两区,意味着我国既可以出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又可以出口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分布A、B两区内我国的各地区反映了这种状况.
三、各地区实行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路径选择
从上面我们看出由于地区差异的存在,我国一方面可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另一方面可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同时说明我国是一个“超大国”,各地区应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比较优势或竞争优势或兼有二者等不同的贸易策略.
首先对不同的地区我们应采取不同的贸易策略,在上海我们应通过投资带进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培育竞争优势.所谓竞争优势战略就是指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产业结构升级为特征,全面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加大自主创新和二次创新的能力,培育要素的核心竞争能力,使企业逐步掌握自主的核心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获利.而像在贵州这样劳动力相对比较充裕的地方我们应采取比较优势策略,来引导企业增强其自生能力,获取贸易分工的比较利益,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其次,从表中我们看出,上海等处在表左栏的地区不仅资本相对丰裕,而且高级人力资本也相对丰裕,高级人力资本的劳动属于复杂劳动,而贵州等处在表右栏的地区的劳动多属于简单劳动,我们知道复杂劳动相当于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处于左栏的地区尤其处于左栏上部的地区要充分利用其人力资本的比较优势,提高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人力资本投入,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获取较高的贸易收益.而贵州等处在表右栏的地区,尤其是陕西、四川和重庆等地这些区内有不少可以承当地区增长角色的城市,这些城市在吸引外资时应着重吸引跨国公司来建立研发中心,通过技术外溢来取得某些行业的竞争优势.但对于表右栏的大部分地区来言,应该发挥劳动力充裕的比较优势.
总体来说,对于东部发达地区主要推行竞争优势战略,辅以比较优势,但这里的比较优势其要素的质量也相对较高,譬如人力资本禀赋的比较优势;对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着重推行比较优势战略,个别地区辅以竞争优势,甚至专一采取比较优势战略.并且即便同一省内,经济发展不同程度又有某些要素优势的地市县对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权重取舍也应不同.这就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官员、专家和企业家共同协商,研究制订真正适合当地情况的贸易策略.
参考文献:
[1] 林毅夫.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J].经济学季刊:第1卷,2002,(2).
[2] 洪银兴.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兼论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的缺陷[J].经济研究,1997,(6).
[3] What's so special about China's expotrs? Dani Rodrik,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4] The relative sophistication of vhinese exports,Peter K. Schott. 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 作者:韩庆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