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 灞桥 的典故,诗词或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9 03:39:29
有关 灞桥 的典故,诗词或故事
有关 灞桥 的典故,诗词或故事
有关 灞桥 的典故,诗词或故事
灞桥位于西安城东12公里处,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修了桥,故称“灞桥”.王莽地皇三年(22年),灞桥水灾,王莽认为不是吉兆,便将桥名改为长存桥.以后在宋、明、清期间曾先后几次废毁,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沅重建桥,但桥已非过去规模.直到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巡抚杨公恢才按旧制又加建造.
桥长380米,宽7米,旁设石栏,桥下有72孔,每孔跨度为4米至7米不等,桥柱408个.1949年后为加固灞桥,对桥进行了扩建,将原石板桥改为钢筋混凝土桥,现桥宽10米,两旁还各留宽1.5米的人行道,这大大地改善了公路交通运输. 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因此,曾将此桥叫“销魂桥”,流传着“年年伤别,灞桥风雪”的词句.“灞桥风雪”从此成了西安的胜景之一.
横跨灞河的灞桥是长安与东方广大地区的重要通道.《西安府志》中云:“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每当春意盎然、春风扑面之际,柳絮漫天飞扬,成了长安灞桥一大景致.“大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东晋谢道蕴“柳絮”和“雪花”的一句妙联而使得“灞柳风雪”成为关中八景之一景.
据《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因为“柳”与“留”谐音,古人就以折柳赠别来表达与亲朋好友的留恋不舍之意.
古人曾言:"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可见诗与灞桥雪的缘分很深.
古人有诗云:“春色东来渡灞桥,青门垂柳百千条”.
李白《忆秦娥》有“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戴叔伦《赋得长亭柳》:“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雨搓金缕细,烟袅翠丝柔.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据《唐诗纪事》记载:“雍陶有一次送别故旧,行至灞桥,问随从曰:‘此桥为何称情尽桥?’随从道:‘因送别到此为止点,故称之情尽桥.’雍陶有感惜别之情:‘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它离恨一条条.’”这就是脍炙人口的《折柳桥》.
还有一首歌曲,“灞桥柳,灞桥柳,拂不去烟尘系不住愁.我人在阳春,心在那深秋.你可知无奈的风霜,它怎样在我脸上流.灞桥柳,灞桥柳,遮得住泪眼牵不住手.我人在梦中,心在那别后.你可知古老的秦腔,它并非只是一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