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述不同部门资本有机构成和利润的关系时,为什么要以剩余价值率不变作为条件?在不同部门中,资本有机构成高,利润率会低.因为c:v增加,m:v不变,所以m:(c+v)减少.但为什么在讨论这个问题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21:49:20
在论述不同部门资本有机构成和利润的关系时,为什么要以剩余价值率不变作为条件?在不同部门中,资本有机构成高,利润率会低.因为c:v增加,m:v不变,所以m:(c+v)减少.但为什么在讨论这个问题时,
在论述不同部门资本有机构成和利润的关系时,为什么要以剩余价值率不变作为条件?
在不同部门中,资本有机构成高,利润率会低.因为c:v增加,m:v不变,所以m:(c+v)减少.但为什么在讨论这个问题时,要以剩余价值率不变为前提?这与资本家的剥削本性是否有联系?
在论述不同部门资本有机构成和利润的关系时,为什么要以剩余价值率不变作为条件?在不同部门中,资本有机构成高,利润率会低.因为c:v增加,m:v不变,所以m:(c+v)减少.但为什么在讨论这个问题时,
现在来回答你,可变资本就不用说了,不变资本周转速度也会影响年剩余价值量,因为只要是资本,资本家就会利用他的无限增殖性,绝对不会把他闲置起来,当作为生产资本的不变资本通过周转转化为货币资本时,资本家有可能就会用这笔资本去购买机器设备来提高资本有机构成(这种扩大再生产属于内涵扩大再生产形式),提高了相对剩余价值,即提高了剩余价值量,即提高了剩余价值率,即提高了年剩余价值量.(M=m’vn).但题目的条件是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条件下,所以(B)不变资本周转速度就不能选了,不变资本包含了固定资本,所以(D)也不选.那么你还会问当作为生产资本的不变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时,资本家不拿这笔资本去买机器设备,他去购买劳动力,即再将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可变资本,同样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可变资本的再周转,不是同样还能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吗?资本家是有这么两种选择,但是多数资本家会选前面一种,假如少数资本家选择了后一种,即他去购买劳动力,那么势必造成资本有机构成降低,技术含量少了,导致剩余价值率降低(与题干条件违背还是不能选),再假如这家企业够强,即使如此,他还是能够维持原来的剩余价值率不变(通过延长劳工劳动时间),(以上属于外延扩大再生产形式),但长此以往,这家企业的个人必要劳动时间就会大于社会必要劳动,他即使增加了剩余价值量但得不到社会承认,不是空忙吗?所以资本家会选前一种.即 外延扩大再生产形式=》内涵扩大再生产形式,粗放型=》集约型.
价值的增加①,而增加部分形成利润.注意,只是剩余价值的增量形成资本家的利润,而非所有的剩余价值都形成资本家的利润,这与马克思的利润等于剩余价值的说法不同.马克思的“从量的方面来看,剩余价值和利润是同一的”是不成立的②.
事实也证明,由剩余价值率不变导出的利润与工资的比例不变的理论难以解释实际情况.
按照马克思的有机构成理论,资本密集型企业由于有机构成高,即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高,其利润率应该比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利润率低③,而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甚至相反.马克思的解释是,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利润是从劳动密集型企业获得的④.诚然,不可否认,由于竞争关系,企业之间可能也存在剥削,但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劳动效率应该比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劳动效率高(指同类型企业),其创造的剩余价值也高才对.因此,用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利润来源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说法,难以解释资本密集型产业利润率不低(与马克思有机构成理论不符)的现象⑤.
反过来也可说明,在相同技术水平下,全部产业都采用劳动密集型方式其利润率也不会高,因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各要素的比例并非最佳配置,劳动效率也不会最高,从而使经济(实物,包括资本)不能以最快速度增长,资本家也就不能以最快速度(对应最高利润率)积累资本.因此,全部产业采用劳动密集型方式并不比资本密集型方式能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如果存在两个独立或封闭的、技术水平相当的体系,一个是资本密集型的,另一个是劳动密集型,那么,哪个的利润率高呢?我们认为,如果利润的消费系数相同,它们的利润率将取决于经济增长率与总资本(包括可变资本和不可变资本)生产率(参见第一章).如果消费系数为0,又无经济增长因素,即两个体系的正常利润率皆为0(在生产率不变前提下已存在的资本——不管是可变资本还是不可变资本,不再创造利润)①.
三、马克思的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与经济危机的关系问题
面对现实利润率与有机构成的提高不同步(利润率的下降落后于有机构成的提高)的现象,说明利润率下降的困难,就让位给了如何说明这种下降为什么不更大、更快②.马克思的解释是有反作用因素,“使它只有趋势的性质,因此,我们也就把一般利润率的下降叫作趋向下降”.(《资本论》第三卷,P258)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反作用因素中,其中第一项——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促使利润率下降的原因.马克思认为,有机构成的提高,虽使利润率下降,但它又使劳动强化,从而提高劳动的剥削程度,提高剩余价值率.“所以同一些原因趋向于使利润率降低,同时又使这种降低的运动延缓下来”.即:导致利润率趋向下降的因素反过来又“阻碍、延缓和减弱”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③.加上马克思在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剩余价值率随有机构成的提高而上升的说法,即英国的有机构成高虽比奥地利的有机构成高,但英国的剩余价值率比奥地利的高(《资本论》第三卷P240),这里似乎包含着有机构成提高使劳动效率提高,从而提高剩余价值率“阻碍、延缓”利润率下降的机制.
由于使利润率下降的因素——有机构成的提高,同时又是促使剩余价值率提高从而阻碍、延缓利润率下降的因素,且难以量化和判断哪种个作用更大,这就使得马克思难以得出利润率必然下降的结论,而只是认为“它只有趋势的性质,因此,我们也就把一般利润率的下降叫作趋向下降”.这与本书的利润率下降规律完全不同.
本书在第一章至本章第一节依次论证了正常利润率下降的必然性和总利润率总下降趋势中的波动.对于正常利润率下降的必然性,本书认为是不可逆的,也难以产生波动,因为决定这一趋势的私有制生产目的不可逆;而导致波动的原因主要是非正常利润的获取,且非正常利润的每一个来源都是不可持续的,决不存在导致利润率下降的因素本身又“阻碍、延缓、减弱”利润率下降的机制.
由于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理论来源于一个不确定的前提(剩余价值与利润同一),这不仅使马克思对这一趋势的论证显得困难,对利润率下降趋势信心不足,且对利润率下降是否会直接导致经济危机更不敢肯定,甚至在解释利润率下降和经济危机两者的联系上为了与有机构成论统一而出现问题.
根据陈恕祥在《论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中的归纳,马克思的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间的联系如下:
1.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阻碍利润率下降、对利润率下降规律趋势起反作用的因素;
3.以经济危机为起点的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中,实际利润率的变化是规律的运动形式.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大或缩小,不是取决于生产和社会需要即社会地发展了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利润以及这个利润和所使用的资本的比率,即一定水平的利润率”,“资本主义生产不是在需要满足要求停顿时停顿,而是在利润的生产和实现要求停顿时停顿”.这说明了利润率、投资、生产之间的关系.但是,马克思说明这一关系时是为了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限制”①,而不是为了说明利润率下降规律与经济危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理论本身决定了他不能从这个角度解释规 律与经济危机之间的关系.
因为按照马克思的理论,资本积累使有机构成提高是导致利润率下降的原因.如果利润率下降后资本积累停止,那么,有机构成不再提高,利润率就不会再继续下降了,也就不会发生经济危机.
但现实(包括马克思生活的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仅存在,且不断爆发(请参见第七章),并且《资本论》本身就是为了解释或论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因此,马克思必须说明危机产生的原因,但又不能从这个角度(指利润率不断下降导致投资下降及危机)来说明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间的关系.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