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6:29:54

怎样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怎样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怎样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刚刚念初中的孩子,显著的特点是:“变”.生理上在变,孩子开始发育了;心理上也在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甚至还可能与家长“对着干”.你要东,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东,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
这个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如何产生的从小学进入中学对孩子是一个飞跃.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完全恰当地理解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的“关怀”,口罗口罗嗦嗦地“叮咛”,他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其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就会萌发对立的情绪.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那么,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
难怪此时,许多家长常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整天不想回家,不愿与家长说心里话,交换想法,做事比较任性.而许多孩子却说,父母一天到晚唠唠叨叨,烦死人了!规定这不许,那不准,真讨厌!显然,家长和子女在“对着干”.
初中的孩子,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知识面的增加,内心世界丰富了,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有时与父母的价值观不同,遭到父母的反对,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于是就在同龄孩子中寻找共鸣,父母也就变得不那么亲近了,此时,如果父母不了解子女的这种心理、生理变化,一味简单、生硬地管教,就会迫使子女产生反抗情绪和行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常论据不足;喜欢怀疑,却又缺乏科学依据;喜欢发现见解,但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却又容易片面.家长知道了“心理断乳”期孩子的这些特点,对待他们就更应避免简单粗暴,也不能用“哄骗”的方法来对待他们.
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两种心理状态: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财产,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二是父母将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现,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想实现,但没有实现的理想.因此,父母的理想,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孩子,企图让孩子按父母的设想去生活.
父母要管教,子女要独立.于是矛盾必然产生,反抗行为在所难免.反抗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不与父母交谈,有的与父母阳奉阴违,有的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为此,家长光满足于表面上了解孩子是不够的,家长必须学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关心少年儿童的心理学.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积极地教育孩子.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应了解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三种.一是好奇心,例如,一些不健康的文艺作品,越是受批评,人们越是想看,想方设法要弄到手,一睹为快.
这些都是由于好奇心的缘故.二是对立情绪,任凭你“苦口婆心”,千言万语,他却无动于衷,认为你是虚情假意,吹毛求疵.三是心理上的需要,孩子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越是不让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这是人们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由于孩子理智程度较差,这种欲求也更强烈.
应了解“心理断乳”期的实质
“心理断乳”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当父母的要珍视子女的这一时期,正确看待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
为此,对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面,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进行教育.家长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的积极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辩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
应善于理解孩子
(1)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2)家长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3)家长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
子女应理解父母.父母需要受到孩子的尊重,他们大都视子女的幸福为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忠告,往往是自己生活经验的总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为子女应经常向父母谈谈自己的思想和活动内容.当自己的选择与父母的愿望相违时,要通过商量来解决,要摆出事实,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