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美英法对德赔偿问题之异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13:46:02
一战后美英法对德赔偿问题之异同
一战后美英法对德赔偿问题之异同
一战后美英法对德赔偿问题之异同
相同点:
都主张对德国进行惩罚性措施,防止其死灰复燃.都对其殖民地提出了掠夺的要求.
不同点:
法国因为与德国相邻,害怕其会东山再起,主张竭力消弱德国,德国的非洲势力范围被其接管;英国沿袭传统的“大陆均势”政策,主张有限度的削弱德国,其亚洲势力范围被英国接管;美国并未受到战争创伤.开始崛起,为争夺世界霸权,防止欧洲实力失衡,主张扶持战后德国,但在巴黎和会上并未取得预期成果.
1918年11月11日,德国在法国康比涅森林签署了停战协定,为时四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而告终。随后协约国集团立即着手筹备召开缔结和约的会议,以便进行分赃,建立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新秩序。1919年1月8日,在英、法、美、意的主导下和会在巴黎开幕,主要讨论对德和约问题,德国赔款问题是和会上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
针对德国赔款问题,各国为了本国的利益在会上进行了激烈的争吵,...
全部展开
1918年11月11日,德国在法国康比涅森林签署了停战协定,为时四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而告终。随后协约国集团立即着手筹备召开缔结和约的会议,以便进行分赃,建立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新秩序。1919年1月8日,在英、法、美、意的主导下和会在巴黎开幕,主要讨论对德和约问题,德国赔款问题是和会上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
针对德国赔款问题,各国为了本国的利益在会上进行了激烈的争吵,美国在大战中发了横财,它从战前的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从债务国变为债权国,拥有世界黄金储备40%以上成为世界财政剥削中心,为了保证外债能够及时的收回以及把德国变为自己的产品倾销市场,美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对其所要巨额赔款;英国作为战前协约国中最有实力的国家,在战争中遭到削弱,但它的海军仍然是最强大的,在外交上玩弄均衡战略,不愿德国过分削弱,更不愿法国过分强大,想使德国成为抗衡法国的力量,在德法对抗中渔利,因此英国也不同意对德国索要巨额赔款,从而过分削弱德国;法国在战争中是主要战区,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是一战中受到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高利贷帝国主义变成了负债累累的国家,但是,战争结束时,它拥有战胜国中最强大的陆军,在欧洲大陆上占有军事战略的优势,并且希望一雪1870年普法战争的耻辱,它要求德国赔偿6000亿至8000亿金马克的巨额赔款,从经济上摧毁德国,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为夺取欧洲霸权服务。法国的计划遭到英美的反对,它的经济困境削弱了它在外交斗争中的地位,因此在讨论德国赔款问题时不得不向它的盟国让步。最终《凡尔赛和约》规定:由协约国专门委员会加以确定,在此之前,德国应于1921年5月1日前支付200亿金马克的现金和各种实物,德国负担占领军的全部费用。
二
1920年6月,赔款委员会首先就赔款总额做出规定,即德国应支付2690亿金马克,赔款委员会还确定了各国应得赔款数的比例,其中法国最多,占总数的52%。但在赔款问题上分歧很大,直到1921年4月,英、法、美、意、日等国在伦敦召开会议,才最后决定赔款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分30年付清,每年必须偿付20亿金马克。这样巨额的赔款实际超过了德国当时的经济能力。德国利用战胜国内部英美同法国的矛盾,对赔款采取“履行它,就是要证明它无法履行”的策略,千方百计地破坏和抵制赔款的执行。1922年7月,德国政府以通货膨胀,财政危机为理由,请求延期支付赔款,英国政府支持德国的要求,提出减少赔款总数和延期支付赔款的方案, 11月,德国古诺政府上台以后,走上公开对抗赔款的道路,要求无限期地延期偿付全部赔款,法国表示强烈反对,并准备采取军事行动来惩罚德国。
1923年1月11日,法国联合比利时出兵10万占领鲁尔,声称要以“产品抵押”,向德国强索赔款,挑起鲁尔危机。德国政府在英美的支持下一面提出抗议,一面采取“消极抵制”的策略。鲁尔工业区的工矿企业,铁路邮电陷于瘫痪,德国经济遭到沉重打击,工业生产大幅下降,导致通货膨胀,马克形同废纸,德国经济濒临崩溃,人们生活急剧恶化,群众反抗情绪强烈,工人罢工,同年10月汉堡爆发工人起义,革命危机使德国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集团十分恐惧,急于寻找解决赔款问题的途径。同时,法国占领鲁尔也没有捞到什么好处,不仅没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使本国经济受到严重损失,在国际上陷于孤立,迫切希望获得解脱,在英美的压力下,被迫同意召开国际专家委员会议,重新审查赔款问题。
三
1923年12月,英国政府建议美国主持召开国际会议来解决赔款问题,并由美国充当赔款问题道仲裁人。美国政府虽然拒绝正式参加会议,但声明美国专家可以被邀请。陷入困境的法国被迫同意召开国际专家委员会。1923年11月,赔款委员会成立了一个由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任主席的专家委员会。1924年4月9日,该委员会向赔款委员会提出了关于德国赔款问题建议书,即“道威斯计划”。8月,协约国伦敦国际会议正式通过了这个计划,同年9月1日计划生效。计划的主要内容是:①对得国赔款总数和支付年限未加确定,只规定该计划生效的第一年度德国应支付10亿金马克;②德国赔款的支付来源是工业企业和铁路的利润,以及关税和日用品间接税;③向德国提供一笔8亿金马克的国际贷款,以帮助它平衡预算和稳定通货,贷款大部分由美国提供;④德国的财政经济受协约国代表监督,监督权集中在赔偿事务总管手中。德国接受了该计划,法比宣布在计划实施一年内从鲁尔撤军。道威斯计划为外国资本,特别是为美国资本流入德国打开方便之门,从而使德国经济又运转起来。据统计,从1924—1930年美国给德国的贷款达2475000000美元。在美元的滋润下,德国工业企业进行了大规模固定资本的更新,采用新的技术装备,推行“合理化运动”,从而加速了经济的发展,不但恢复了战前的生产水平,而且从1925年起就出现经济高涨的局面,1927年,德国工业生产水平超过一战前的水平。1929年,德国工业产量超过英、法,仅次于美国,列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与此相适应,德国的政治地位也不断提高,大大改变了战败国地位。
道威斯计划的实施对国际关系产生深刻影响:第一,随着美元大量涌入德国,美国不但在德国赔款问题上,而且在整个欧洲事务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二,英国的均衡战略也取得一定成功,既削弱了法国,又扶植了德国;第三,法国失去了在对得赔款问题上的主宰地位,对于它在争夺欧洲霸权的野心是一个打击;第四,德国利用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其日后冲破凡尔赛体系建立物质技术基础;第五,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符合了帝国主义的共同愿望,因为它们正想利用德国作为反苏的先锋。道威斯计划为德国军国主义的复活打下了经济基础,在美元英镑的滋润下,德国的战争机器又得以运转起来,这就埋下了未来更大冲突的火种。
四
道威斯计划有着严重的缺陷,它并未规定赔款总额和偿付年限。1928年,德国政府借口经济困难,要求修改道威斯计划,经协商决定另组专家委员会讨论德国赔偿问题的最后解决办法。1929年2月,新的专家委员会在美国金融家杨格的主持下开始工作,6月,提出了新的赔款计划,即杨格计划,这个计划在1930年1月协约国海牙会议上通过。杨格计划的主要内容有:确定德国的赔款总额为1139亿马克,分59年付清,平均每年近20亿马克,遇到经济困难,其中的一部分可以延期支付;赔款来源为铁路收入和国家预算;取消对德国的财政监督,由美、英、法、德、比、意、日7国组成“国际清理银行”,处理赔偿事务,并在德国经济不景气时提供援助等。
杨格计划大大减轻了德国赔偿的负担,进一步放宽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限制,使得赔款问题逐步向有利于德国的方面转移,为德国经济军事力量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当然,杨格计划也进一步加强了美国对德国经济的控制,它从总体上代表了美国的利益和要求。
杨格计划制订不久,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德国,德国政府请求延期支付赔款。1931年6月,美国总统胡佛为保护美国在德国的巨额投资,发布“缓债宣言”,宣布美国愿意以延期偿付战债为条件,同意德国延期支付赔款,期限为一年。随着经济危机的加深,德国仍无法支付赔款,1932年6月,有关国家在洛桑举行会议,签定了《洛桑协定》,协定规定德国的“最后赔款额”为30亿马克,这30亿马克,在停付3年后,于37年内分次付清。实际上,德国连这笔赔款也没有如数偿付,不久希特勒上台,一笔勾销了赔款义务。这样,争吵长达十多年之久道德国赔款问题由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局面的崩溃,希特勒法西斯政权的建立,而不了了之。
可以看出,一战后协约国集团对德国的赔款本意是惩治德国,削弱德国实力,而德国却巧妙的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抓住机会,以增加偿债能力为借口,大力引进外资,利用美元和英镑来发展军事工业,为希特勒的扩张侵略准备好了物质基础,可以说,一战后赔款计划的实施所取得的效果却与本意相违。但这为二战后国际政治家们在规划战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时提供了经验,从而没有重蹈覆辙,为世界和平做出了不菲的贡献。
收起
相同点:
都主张对德国进行惩罚性措施,防止其死灰复燃。都对其殖民地提出了掠夺的要求。
不同点:
法国因为与德国相邻,害怕其会东山再起,并且法德有多年宿怨,当初的普法战争让法兰西民族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所以主张竭力消弱德国,德国的非洲势力范围被其接管;
英国沿袭传统的“大陆均势”政策,主张有限度的削弱德国,其亚洲势力范围被英国接管;
美国并未受到战争创伤。...
全部展开
相同点:
都主张对德国进行惩罚性措施,防止其死灰复燃。都对其殖民地提出了掠夺的要求。
不同点:
法国因为与德国相邻,害怕其会东山再起,并且法德有多年宿怨,当初的普法战争让法兰西民族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所以主张竭力消弱德国,德国的非洲势力范围被其接管;
英国沿袭传统的“大陆均势”政策,主张有限度的削弱德国,其亚洲势力范围被英国接管;
美国并未受到战争创伤。开始崛起,为争夺世界霸权,防止欧洲实力失衡,主张扶持战后德国,但在巴黎和会上并未取得预期成果。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