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正廉洁的故事 200字左右的!要古代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7 21:40:28
清正廉洁的故事 200字左右的!要古代的,
清正廉洁的故事 200字左右的!要古代的,
清正廉洁的故事 200字左右的!要古代的,
故事1: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其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朱元璋虽为一国之君,但他率先垂范,倡导廉洁之风.
故事2: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在困境、逆境中,苏轼以勤俭节约来维持生活、度过难关,不失为良策.
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 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 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 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 坤羞愧而去.
1--自报财产留清名———一代名相诸葛亮的廉洁故事
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蜀国名相诸葛亮严于律己,一身清廉使然.诸葛亮一生“抚百姓,示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深为其所动,之后跟随刘备征战南北,奇功屡建.刘备死后,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蜀国国事,事无巨细,每必亲躬.他5次亲率大军,北伐曹魏,与曹魏短兵相接.他严格要求子侄辈,不以自己位高权重而特殊对待.他亲派侄儿诸葛乔与诸将子弟一起,率兵转运军粮于深山险谷之中.为此,他专门给其兄诸葛谨写信说,诸葛乔“本当还成都”,但“今诸将子弟皆得转运”,“宜同荣辱”.马谡失街亭后,他引咎自责,上疏后主刘禅,“请自贬三等”,从此更兢兢业业、勤勉有加.“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四升.”长期的废寝忘食使他心力交瘁,积劳成疾,年仅54岁便英年早逝.诸葛亮以他的实际行动验证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诸葛亮生前,在给后主的一份奏章中对自己的财产、收入进行了申报:“成都有桑800株,薄田15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去世后,其家中情形确如奏章所言,可谓内无余帛,外无赢财.
诸葛亮病危时,留下遗嘱,要求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丧葬力求节俭简朴,依山造坟,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纳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殓时,只着平时便服,不放任何陪葬品.这就是一代名相诸葛亮死后的最高要求,其高风亮节实为可圈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