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的生活中的经济学的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9 05:01:21

茅于轼的生活中的经济学的读后感
茅于轼的生活中的经济学的读后感

茅于轼的生活中的经济学的读后感
1、 为什么一本非原理类书籍可以流传16年之久,翻版14版而经久不衰?——不论多深奥的理论,如果透彻地理解了它,必定可以还原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小事情反应大道理.这个问题一直盘旋在我心中很久,因为书中大多讲述的美国一些先进的市场经济体制,例如超市中自动扫码的高效,电梯靠右站给人带来的便捷.这些种种也许在16年前90年代的中国,看上去非常新鲜轰动,但是对于今天的我们,很多便捷的运作形势已经采用,为什么这本书还会受到这么多人的追捧?!后来我渐渐明白,我们学习的是这种做学问学以致用的方法,再深奥的原理,如果透彻理解融会贯通,应用于日常现象,那才真的实现了知识的价值.在生活中,要有敏感性,遇到事情多思考,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来解释现象,从现象中获得知识,形成知识储备运用的良性循环.2、 节约时间创造财富,社会道德促进发展 书中提到的许多现社会存在的问题,现实依然存在,例如节约时间,提高效率问题.书中讲到:有次作者看到马路上交通事故,只用了三分钟,当事人交换了驾驶执照,清理了事故现场,马路又恢复了平静.他们有很完善的保险制度,更重要的是双方寻求可以接受的妥协办法,把是非放到次要地位.这让我不禁想起前几个月在三环上两辆汽车的刮蹭事件,为了保持事故现场,两辆车足足停了4个小时,造成三环交通大瘫痪.如果两位司机可以放下是非,协商妥协,那么节约的不仅仅是四个小时,还有这四个小时整个三环带个社会的财富.社会道德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强大,良好的社会道德与秩序,可以减少纠纷,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可以节省社会监督成本,可以促使资本和劳动结合生产出更多财富.所以,“社会成员自觉程度越高,整个社会就越富裕”.以上是读罢《生活中的经济学》感受很深的两点,尤其佩服茅先生数学、经济与哲学的综合素养,以及敏锐独特的视角.这是一个研究人员最应该具备的两个素质,以茅老为目标,学习,学习,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