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11年3月湖南十校联考5题)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私田主人的土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09:46:50
5.(2011年3月湖南十校联考5题)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私田主人的土地
5.(2011年3月湖南十校联考5题)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 D.生产关系的变革
7.(2011年5月苏、锡、常、镇二模2题)“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
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B.井田制的瓦解
C.人口膨胀的压力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9.(2011年5月太原市二模35题)一位学者认为唐宋时期江南曾经实施稻麦轮种制,并欲引用自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证明自己的说法.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说明较为合理的是
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
B.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季节,足以说明轮种制
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
D.诗歌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不能作为史料来使用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2011年3月湖南高三十二校联考4题)中世纪中国财产继承主要实行均分制,据记载“今(南朝宋时)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庶人父子殊产,亦入家而五矣”,“至清代……大江南北其子有余财而不养父,弟有余财而不养兄者比比也”,上述材料主要反映当时中国家庭( )
A.家庭结构比较复杂 B.一度严重缺乏道德责任感
C.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限 D.具有很强的再造和裂变能力
5.(2011年3月湖南十校联考5题)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私田主人的土地
5、D.生产关系的变革
解析: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材料里面没有体现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这是私田增多的原因
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这是现象.
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产品的分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地位,所以D.生产关系的变革 为实质.
7、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解析: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个明显特征是精耕细作,表现就是在土地上进行长时间的、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体现在材料上就是“小块”“全部精力”,“为此”则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两者结合即为A项.
9、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轮种是指在同一片土地上前后两季种植不同的作物或相邻两年内种植不同的复种方式.因此材料中并没有反应是同一片土地,只用“郡”字,而郡在过去范围较大,不同的土壤条件可能就有可能出现耕作制度差异.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解析: A.非常重视祭祀 ,材料里面没有看出帝王的祭祀的经过、场景,故排除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不能反映“是国家的代称”中的“国家”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自给自足男耕女织也没有体现.
D.具有很强的再造和裂变能力
解析:小农经济下,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一个家庭的男丁成家以后,“兄弟异计”,那么就会分家,“十家而七矣”,脱离原先的集体,成为一个新的、独立的家庭单位.“大江南北其子有余财而不养父,弟有余财而养史者比比也”明显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宗族社会里,家庭具有很强的再造和裂变能力,这是由小农经济决定的.
A.家庭结构比较复杂 , 并没有强调家庭结构的问题,排除
B.一度严重缺乏道德责任感,C.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限 .宋代正是儒家思想大发展的时期,理学形成,谈不上缺乏道德责任感,而且材料里说的很明白,财产均分,将来日子过的好坏,是你个人的事.谈不上道德不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