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李清照的认识700字左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08:50:38

我对李清照的认识700字左右
我对李清照的认识
700字左右

我对李清照的认识700字左右
酒中的李清照
在李清照留下的四十几首词中,写到酒的有二十首,几乎占了她作品的一半.
其实从一个文人的作品中,我们大抵就可以看出作者的生平,偏爱,和思想,李白早年的诗歌多是游仙的内容,那时青年的他就正在游历名山大川,痴迷于得道成仙,李白的诗歌中酒的出现频率也非常高,最后还杜撰出个捞月而死的浪漫结局,其实是酒醉不慎失足淹死的,许浑的诗里经常会描写到雨,因此有“浑诗千首湿”之说,这也就很能概括出许浑的阴郁性格.李清照的词中贯穿了酒这个字眼,李清照喜爱喝酒是定下来了,而且到了具有依赖性了.下面试作具体分析.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是少女时代李清照的自况,这位少女看起来还是非常可人的,李清照的词在南渡前风格清丽自然,多写悠闲安逸的生活,格调积极乐观.据考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作于作者的少女时代,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少女的李清照就只能是个酗酒的姑娘了.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这两句点出时间地点和人物,这个人物已经喝得人事不省,认不得回家的路了,兴尽晚回舟,什么兴,自然是酒兴,酒喝到位了,回到船上.误入藕花深处.这句话很关键,为什么会误入呢.难道没有艄公吗,难道艄公也醉了吗,显然不太可能,只能是一种原因,就是李清照自己亲自划桨,一个大家闺秀,难道没有使女丫鬟跟着吗?如果有,那就是应该由丫鬟来划船,或者有人说,也许李清照酒性上来,要自己亲自掌舵来玩,那么丫鬟起码可以在一旁辅助,这就不至于误入了,有人说,可能丫鬟阻止过,但没拗过她,我说,也不太可能,因为如果有丫鬟阻止,就不太可能误入的那么远,竟然已经到了白鹭惊飞的藕花深处.所以,这船上就只有一个人:李清照.
以上推断如果成立,那么它所代表的含义就颇耐人寻味了,我们再回头看开头第一句:常记溪亭日暮,为什么要常记?什么样的事值得女主人公常记?我们所常常回忆的往往是那些对自己有非常纪念意义的例如初恋,幽会之类的佳事.一次寻常的醉酒经历是不会如此令李清照记挂,还要常常念起,显然还应该有别的隐情,再看句中的地点:溪亭,有溪流的地方应该通常在城郭外的郊甸.当时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礼部员外郎(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副部长),作为大家闺秀的李清照一个人跑到郊外的溪亭喝得烂醉如泥,不知归路,难道事情真的就只是这么简单,没有其他隐情?我看蹊跷,我觉得用幽会来解释她的动机更合理些.幽会的人当然不会是女人,李清照没必要费这么大力气,她完全可以在家中会见女友,光明正大,那人只能是男子,也许是在什么上元灯会相逢的一见钟情之人,《生查子》这首词一直有争议,许多人倾向是欧阳修所作,我看更象李清照的手笔: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我到宁愿相信李清照幽会的这个人是她后来的丈夫赵明诚,那起码就说明了两点,第一,是李清照是个有反叛个性的大胆爽朗的女性,第二,她是中国自由恋爱的先驱.如果幽会的人不是赵明诚,也说明了以上两点,但就会多了一点遗憾和暗笑.
李清照的性格中本来就有豪放的一面,这可以从她的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及一些词(如《渔家傲》)中看出.不过,她的豪放恐怕酒精也有不小的贡献.李清照喝的酒只能是米酒,据我了解,宋代还没有烧酒,词中屡次出现的绿蚁也是米酒的佐证.李清照的酒量不会太大,但嗜酒的程度很深,特别是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寡居一人,形单影只,就更是以酒为友了.从早年词中的“浓睡不消残酒”,“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 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到后期的“险韵诗成,扶头酒醒,”“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我们可以看到李清照从早年的单纯贪杯逐渐发展到每饮必醉的借酒浇愁直到最后通宵达旦的狂饮滥饮,已经完全成了一个酒鬼了,她的这些表现很可以归纳为现代医学上的酒精依赖症了.她的晚年和杜甫,李白,以及同时代的辛弃疾是非常类似的,都是困于酒,病于酒.甚至我可以断定李清照在身负国仇家恨无处诉,郁郁寡居无人问的情况下,最后的死很可能就是缘于一次大醉,这或者也许正是许多诗人可悲的宿命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