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山水画和山水诗的区别和联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8:34:32

魏晋南北朝山水画和山水诗的区别和联系
魏晋南北朝山水画和山水诗的区别和联系

魏晋南北朝山水画和山水诗的区别和联系
诗画作为艺术的两个门类,是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诗和山水画得以盛行,是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分不开的.在当时,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等自然物已成为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在自然物上打上自己的生活实践、文化精神的烙印,使自然物成为自身生活的观照对象.于是,山水诗、山水画得以盛行.为什么魏晋南北朝的山水等自然物会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呢?我以为,起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其一,受老庄哲学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政治较黑暗腐朽,政要不断更替,江山不断易主,人们社会生活极不稳定.这时期的人们对这种生活非常厌倦,希望获得一种生活的宁静,以达到心理情绪的平和.而老庄道学的“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正迎合了人们厌倦世态炎凉,追求空灵的心理要求,于是,“回归自然”成了人们文化精神的最高境界,自然物便成了人们刻意追求、反复观照的生活对象.人们把这种生活内容用艺术表现出来,就是山水诗、山水画,于是,山水诗、山水画就这样盛行开来.
其二,受佛教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代传入中国的佛教,断绝一切尘世的私心杂念,强调“禅悟”的“出世”思想,也迎合了人们厌倦尘世、追求空寂寂的心理需求.自然物是完全脱离了一切私心杂念的自然存在,因此,人们把自然物作为自己心态象征物进行审美观照,把社会生活的烙印打在自然物上.自然物成了人们的审美对象,反映在艺术上就是山水诗、山水画.
其三,是仕人“终南捷径”的产物.在魏晋南北朝那个特殊时代里,“终南捷径”是一部分文人入仕的有效途径之一.走这一仕途之路的人,为抬高自己的身价,往往先归隐山林.这些文人们在归隐生活中尽情吟诗作画,展现自己的才华,以引起世人特别是官方的注意,而这些文人们在隐居生活中接触最多、观照最多、审视最多的,也是这些山水等自然物,可以说,这些自然物是归隐文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山水诗、山水画在当时作为两门最重要的艺术,代表了当时的审美主张,具有极高的美学意义.文人们要想通过一展才华,得到世人注意,就需要把自己的生活用人们最看重、最乐于接受的艺术表现出来,于是,山水诗、山水画得以盛行.当然,这样也就自然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山水诗、山水画作品.人们欣赏这些艺术作品,确实是一种美的陶冶、美的享受,而山水等自然物作为山水诗、山水画等艺术反映的对象和内容,也因诗画的美学意义而成为美的事物,成为审美对象,于是,自然美就产生了.山水诗是通过描绘山水景色来抒发作者情思的诗歌.晋代诗人谢灵运首开山水诗风.它所描绘的名山大川、湖光水色等,往往在不同程度上涂抹了作者的主观色彩,浸透着作者所寄托的情思,并留下时代的或阶级的印记.古代的山水诗,由于诗人不满现实,大都表现出寂然幽静的情趣和消极遁世的思想,也有的表达出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向往美好生活的激情.山水诗的写作,要情调高昂,体现出时代的精神,使读者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审美的享受.
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代,社会矛盾激化,民不聊生,当权者纵情享乐、腐化堕落.失落的统治阶层,饮酒作乐,逃避山林.加之,这一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出世思想滋生.而一般的统治阶层的知识分子,不是趋炎附势,随波逐流,便是消极隐退,明哲保身.于是这一时期中国的文学史上产生了山水诗,绘画史上则产生了山水画.山水画开始从人物画的背景中脱离出来,纯粹的山水画开始出现,出现了一批象宗炳、王微那样隐居不仕,辟召不就的志士高仁.他们无力改变什么,却不想奴颜婢膝侍奉权贵.于是他们隐居山林,寄情山水,把酒论道.将个人恩怨,爱国热忱,悲愁与无奈寄托于山水之间,于山水中寻求解脱.

是否

一个主要说的是画,一个主要说的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