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与践行科学发展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22:55:38

如何理解与践行科学发展观
如何理解与践行科学发展观

如何理解与践行科学发展观
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如何理解和践行科学发展观?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理论发展与研究的重要课题和各界人士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在这里,首先我们要明确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即为什么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概括地讲,新世纪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是提出并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依据和关键所在,树立科学发展观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几大基本挑战:一是人口三大高峰的压力即人口总量高峰、劳动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国家人力资源问题、国家公共健康保障问题、国家食物安全问题、劳动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老龄社会问题等,都将对国家发展形成巨大挑战.二是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将不断增加,人均自然资源量不断下降.这对于发展中的中国将形成能源与资源相对不足的双重压力.三是城市化进程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原有务农人员涌入城市,给城市带来多重压力和社会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原有的非城市地区本身也面临发展空间、发展资金以及资源、能源不足等问题.四是地区间贫富差距和社会阶层贫富差距拉大对共同富裕和和谐社会的建立形成潜在的巨大压力和不良效应.五是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恶化的状态不断显现.六是信息化进程和科技竞争能力亟待提高.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国家整体的信息化水平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标志之一.而目前,中国的信息化水平只是发达国家的5%左右,离现代化的要求尚有遥远的路程.这些问题是改革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问题的出现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承认它、正视它,并不断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切实加以解决,我们的思想认识就能不断提高,进而发展也就能逐步达到更高的水平.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党及时地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二、 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校正错误认识和实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是党对执政理念的飞跃.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澄清认识上的“误区”,矫正实践中的“偏差”,对于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但不是否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折,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性贡献.但是,由于一些地区在实践中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单纯地理解为“以经济增长为中心”,把“发展是硬道理”错误地理解为“速度是硬道理”,导致重发展、轻保障,重生产、轻生活,致使土地征用侵害农民的利益、城镇拆迁侵害居民的利益、企业改制侵害职工的合法权益等问题的发生.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坚持以人为本,要防止否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倾向.经济是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改革开放20多年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没有过去20多年的高速增长,就没有今天的强大国力,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局面.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以人为本”揭示了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揭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条件和途径.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但不是没有重点地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又是社会发展的保证;社会发展既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又是经济发展的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各项事业也取得了明显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就是要防止和纠正经济社会的片面畸形发展.但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不是没有重点发展,讲“两点论”不是否定“重点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总是存在着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些方面又是贯穿发展的全过程.要解决矛盾,促进全面发展,就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整体而言,经济发展无疑是贯穿发展全过程的“重点”和“主要方面”,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失去经济这个基础,一切都无从谈起.我们强调全面发展,绝不是否认“重点论”,而是要处理好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通过抓好重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第三、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但不是平均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就是要保持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协调发展,保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发展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如果其中某些环节过于薄弱,就不可能有更快更好的发展.但由于区域资源条件各异,发展起点不同,城市与农村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解决发展中日益严重的失衡问题、失调问题.要在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坚持城乡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更加注重加快农村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践行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并不是搞平均发展.不能以协调发展为由“压快拉慢”,“齐步走”,甚至“劫富济贫”,那样最终只能是慢发展或不发展.这与科学发展观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也是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背道而驰的.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一个规律,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允许并鼓励一部分地区发展得快一些、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以先进带后进,以先富带后富,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协调发展,应该是在发展中求协调,在前进中求平衡,而绝不是搞平均主义.第四、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但不是放慢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长期以来,一些地区在追求经济超常规增长、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造成资源、环境上的“双超常”,即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污染物的超常规排放.“吃祖宗饭,断子孙粮” 过度开采、盲目上项目,时有发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和社会承受力.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生态道德,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践行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不是放慢发展.提出可持续发展绝不意味着过去的发展太快了、太急了,现在需要减缓放慢,甚至限制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没有意义,绝不能把“可持续发展”同“加快发展”对立起来.目前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绝不是发展本身带来的,而是错误和片面的发展观导致的.三、 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从理论和整体上讲,践行科学发展观要做到:(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首要因素.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人民群众在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方面起着决定作用,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本在于使最广大人民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首先,应该明确马克思主义人本观中所说的“人”与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人本观中所说的“人”是不同的.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在分析人的本质时,只是把人看成是自然人、抽象人、一般人,因此,他们只是抽象地谈论人的“理性”、“意志”、“感情”、“需要”.马克思则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人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针对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本观,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马克思主义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并没有否认人的自然属性的存在.马克思指出,研究人的本性“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但要考虑人的自然本性和一般本性.其次,还要明确,我们所说的以人为本,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的手段,更重要的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的目的.也就是说,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中强调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为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为了解放人、发展人,其中也包括对人的生活的关心和对人格、权益等的尊重.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本观.资本主义的人的本性假设理论,其研究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使资本家获取更多的利润.而封建统治者的所谓爱民、为民,不过是为了“得天下”,是为了统治人民.因此,一切剥削阶级的统治者都不可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只有无产阶级政党才能够而且必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二)、要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康有效的引导和约束机制,这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五个统筹”[2],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关系,真正把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发展、眼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有机统一起来.但是,如果在实际工作中仅以增长速度论功过,就难免引导人们一味地去追求高速度,也就很难顾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五个统筹”的关键还在于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康有效的引导和约束机制.例如,建立正确的政绩观.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是密切相联的.2003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问题,指出:“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度保证,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褒奖,使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惩戒,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形成勤政为民、踏实苦干的浓厚风气.”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及时的决策.解决了政绩观问题,就能为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和落实提供思想和制度保证.从根本上说,建立健康有效的引导和约束机制,主要是指建立有效的、以追求效益为中心的引导和约束机制.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建立这样的机制主要应抓住两个环节: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如果不首先搞清楚政府应当干什么、不应当干什么,就很难判定到底什么是政绩、什么不是政绩.二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干部考核、选拔、任用和监督机制,真正鼓励、引导和保证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上,用在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上.(三)、狠抓求真务实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支点.在互联网上搜索“科学发展观”和“讲话”两组词,就会跳出数不清的各级官员开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新闻报道.不管是什么样的会议,不管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大小官员们讲话必然高呼“科学发展观”.但是多半是会上有声会后无文.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新的思路、新思想,它首先是理念、思维层面的东西,但科学发展观又不仅仅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还应该变为政策、制度与实践.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其内涵极其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迫切的实践问题,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问题……因此,狠抓落实,狠抓求真务实的作风,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支点.践行科学发展观,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当代共产党人所追求的政绩,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是实践党的宗旨,造福一方百姓的政绩;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求真务实的政绩;是立足当代,惠及子孙,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为党建功、为国出力、为民造福,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必须坚决杜绝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但这并不等于说就可以不思进取、无所作为,就可以不去克服困难、创造辉煌政绩.恰恰相反,只有为人民去创造政绩,才能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要以创新精神去创造政绩,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断进取,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去创造政绩,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以群众利益为目标去创造政绩,把实现群众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唯一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具体来说践行科学发展观,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2)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3)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生存需求,维护全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4)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达到人口与发展之间的理想均衡.(5)维持、保护和扩大自然资源基础.(6)关注科技进步,通过宏观的调适和寻优,以达到突破发展“瓶颈”的目标要求.(7)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