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有关岳飞义气的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9:01:21
求有关岳飞义气的事
求有关岳飞义气的事
求有关岳飞义气的事
王佐断臂已足可让人竖指,而更加让人热泪盈眶、心潮澎湃的非“汤怀莫属!
--想当初为送新科状元张九成过金营,岳元帅环视众将谁可领命?明知是件死差,但堂堂“岳元帅”帐下又岂可无大勇之士?于是,从小与岳飞一起长大并义结金兰的汤怀出列讨命...以致于岳元帅”含泪不敢望”!
而汤怀送走状元,为使兀术招降之计落空,面对宋朝大营一声”岳大哥,小弟今生就此与你永别了!”遂掉转枪头,自刎落马的悲壮一幕,20年来仍旧使在下感叹不已.
士为知己者死--试问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荆柯刺秦王”“要离刺庆忌”“樊哙献首”以及近代革命志士的必死大无畏精神!
宋代名将岳飞,字鹏举,一生经历战阵无数,善于以少胜多。他曾经以五百骑兵打败敌兵十万,令敌寇闻风丧胆。岳飞统兵一向纪律严明。士卒有疾病,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诸将远戍,岳飞负责照顾他们的家人;对于战死的,岳飞为之泪下,并抚育其孤儿,或者是帮他们的儿女完婚。凡是朝廷有犒赏,岳飞都给了军吏,一点也未曾留给自己。
岳飞非常孝顺,亲自把母亲从河北接来住;调理药饵,治疗母亲长年痼疾。母亲过世时,竟三日...
全部展开
宋代名将岳飞,字鹏举,一生经历战阵无数,善于以少胜多。他曾经以五百骑兵打败敌兵十万,令敌寇闻风丧胆。岳飞统兵一向纪律严明。士卒有疾病,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诸将远戍,岳飞负责照顾他们的家人;对于战死的,岳飞为之泪下,并抚育其孤儿,或者是帮他们的儿女完婚。凡是朝廷有犒赏,岳飞都给了军吏,一点也未曾留给自己。
岳飞非常孝顺,亲自把母亲从河北接来住;调理药饵,治疗母亲长年痼疾。母亲过世时,竟三日不喝水浆。岳飞一心挂念宋氏王朝的安危,有人问他天下何时太平,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后来,宰相秦桧私通金人兀术,要害死岳飞。为了构陷岳飞,派人逮捕岳飞父子。使者一到,岳飞笑着说:“皇天后土,可表此心。”
开始时,秦桧命令何铸捉他,岳飞撕裂衣服把背上“精忠报国”四大字,给何铸看。何铸被他的精诚所感动,知道他是无辜的,于是回去把详情告诉秦桧。然而秦桧却另外叫一个忌恨岳飞的人审理岳飞的冤案。此人假公济私,极尽诬陷之能事,然而还是找不到证据。最后秦桧以一手书小纸,竟杀了忠良父子!
岳飞的书法正气凛然,留下三阙词更是流露一片忠君至诚之心。
第一阙词是《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第二阙词是《满江红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第三阙词是《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岳飞(音“月飞”)在接到十二道金牌回归时,道月(寓意:月飞之道)禅师劝他不要回去临安。可惜岳飞没听道月禅师的劝告,道月只好留下一首诗送给岳飞:“风波亭下水滔滔,千万坚心把舵牢;只恐同行人意歹,将身推落在深涛”。
后来岳飞被关,狱中有个亭子就叫风波亭。岳飞知道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不是自己想扶起天数已尽的宋朝就扶得起来的,于是在狱中仍处之泰然,不忧不惧。
还珠楼主在《岳飞传》中,对岳飞面临奸贼构陷,逼他承认莫须有罪名时,有生动的描写:
岳飞见左右陪审官全退,只有二奸贼在座,不容分说,就要动刑,已压不住怒火,再听这等说法,越发气往上撞,挺身上前大喝道:“我岳飞先以为人谁无过,也许平日有什么无心之失。即使奸人暗算中伤,朝廷一时不察,只要问心无愧,是非曲直终可分晓,照今夜情势和王贵所说的话,明是奸贼。粮饷通敌媚外,有意陷害。我守的是国家法纪,本来无辜,跪你这样粮饷则甚!”
在一轮又一轮的酷刑折磨下,虽被打得遍体鳞伤、周身被生麻牛筋制的绳索绑紧,并有好些人用挠钩套锁搭住他,加上二、三十个恶奴纠缠,岳飞始终不屈,骂贼不已。连狱中的牢头狱卒都被其精神感动,称呼他“岳爷爷”。
秦桧逼不出半句口供,终于狠下心肠要害死岳飞。还珠楼主这么描写:
这日秦桧独坐密室,不许旁人走进,本意静心盘算,哪知平日和王氏商量还好一些,这一独自沉思,更是心乱如麻,坐立不安。残年风雪的寒天,双手竟捏出一把冷汗,连茶饭也无心吃。
王氏知他喜吃蜜橘,亲自端了一盘走进。见他搔首呆坐,喊了两声未应,便塞了一个大橘子在他手内,笑说:“此害非除不可,你也要保重些。”秦桧忽把眉头一皱,挥手令去。
秦桧素来惧内,这样颐指气使,是从来没有的事。王氏刚把脸一沉,忽一转念,便退了出去。秦桧似如未见,不知想到哪里,不知不觉把手一紧,手中橘子竟被握碎。橘汁迸射,溅了一脸。当时吃了一惊,手上又是粘腻腻的。本想唤人取水洗手,不知怎的一掐,人忘了唤,橘子也没有吃,却在室中低着个头,往来走动。只把橘皮一点一点的乱掐,撒了一地的碎皮渣。眼看天已入夜,他忽然匆匆走向桌前写了一个纸条,命心腹密送大理寺。
次日一早,便报岳飞死在狱中,家属流窜岭南。凡是助成冤狱的,均有升赏。
岳飞死的时候,才三十九岁,家无余财,当全国军民听到岳飞被害的消息,个个顿足号呼,悲痛不止。
秦桧甚至忌恨道月禅师,指使侍卫长何立到金山寺逮捕道月禅师。当时道月正在讲经说法,何立静悄悄地在旁伺机而动。想不到道月禅师口占一偈:“吾年四十九,是非日日有;不为自家事,只为多开口。何立从东来,我从西方走;不是佛力大,几乎落人手。”随后,坐化而去。
收起
岳飞品行
一:廉洁奉公。
衣——全家均穿粗布衣服,妻子李氏有次穿了件绸衣,岳飞便道:“皇后与众王妃在北方(靖康之难时被金兵俘虏)过着艰苦的生活,你既然与我同甘共苦,就不要穿这么好的衣服了。”自此李氏终生不着绫罗。
食——与士卒同例,部队补给艰难时,则“与士卒最下者同食”。有次受地方官招待,吃到“酸馅”(一种类似包子的面食)这种在官员富商们看来很普通的食物时,惊叹道:“竟然还...
全部展开
岳飞品行
一:廉洁奉公。
衣——全家均穿粗布衣服,妻子李氏有次穿了件绸衣,岳飞便道:“皇后与众王妃在北方(靖康之难时被金兵俘虏)过着艰苦的生活,你既然与我同甘共苦,就不要穿这么好的衣服了。”自此李氏终生不着绫罗。
食——与士卒同例,部队补给艰难时,则“与士卒最下者同食”。有次受地方官招待,吃到“酸馅”(一种类似包子的面食)这种在官员富商们看来很普通的食物时,惊叹道:“竟然还有这么美味的食物。”便带回去与家人共享。
住——茅屋军帐,与士卒同甘共苦。高宗曾要在杭州为岳飞建豪宅,岳飞辞谢说:“北虏未灭,臣何以家为?”
财产——南宋诸大将无不豪富,张俊为防盗,铸一千两一个的大银球,称为“没奈何”,堆满大屋,退休后尚有每年六十万担租米的收入。而岳飞被害抄家时,总家产只有三千贯(约合二千多两银),且其中含有数千匹麻布和数千担粮米,显然也是准备用于军队的。
犒赏——战时,南宋对军队犒赏极厚,岳飞从来不取一文,全部分给将士。有次一名部将贪污赏银,立斩。
二:严以律子,厚以待人
除了自己俭朴淡泊,刻苦励志外,岳飞对子女教育很严。要求他们每天做完功课后,必须下地劳作。除非节日,不得饮酒。宋时有“任子恩例”,官员品级越高,子女可享受的官阶越高,次数越多。岳飞勉励儿子们“自立勋劳”,仅用了一次“恩例”,还是为被秦桧迫害致死的老上级张所之子张宗本而用。而岳云屡立殊勋(多次战斗中“功第一”),岳飞却多次隐瞒不报。为此张浚说:“岳侯避宠荣一至此,廉则廉也,然未得为公也!”(岳侯躲避荣耀到了这个地步,廉洁固然是廉洁了,却不见得公正)岳飞答道:“父之教子,怎可责以近功?”(父亲教育儿子,怎么能让孩子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又说:“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若使臣男受无功之赏,则是臣已不能正己而自治,何以率人乎?”
虔城百姓暴乱时曾惊扰孟太后车驾,被岳飞平定后,高宗密旨屠城,岳飞冒险屡次求情,保全了一城老小。
三:令出如山,赏罚分明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是岳家军的口号,也是真实的写照。损坏庄稼,妨碍农作,买卖不公……斩!在古代,令出不行者斩,很多军队做得到,号称损坏庄稼买卖不公斩的也不少,但真正做得到的,恐怕只有岳家军一支。所以岳家军所到之处,民众无不欢欣围观,“举手加额,感慕至泣”
严格的军纪外,又有浓浓的温情:士卒伤病,岳飞亲自抚问;士卒家庭困难,让相关机构多赠银帛;将士牺牲,厚加抚恤外,还“以子妻其女”(部将牺牲后仅余孤女无人照料,岳飞让儿子娶她),李氏亦时常慰问将士遗孀。如此赏罚分明官兵同心的军队,自然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四:不纵女色
南宋诸将中,唯有岳飞坚持一妻,且从不去青楼纵欲。吴阶曾花二千贯买了一名士人家(读书人家)的女儿送给岳飞,岳飞以屏风遮挡问道:“我家的人都穿布衣,吃粗食,娘子若能同甘苦,便请留下,否则,我不敢留你。”女子听了窃笑不已,显然不愿。岳飞便遣人送回。部将谏阻说不要伤了吴阶的情面,岳飞说:“而今国耻未雪,岂是大将安逸取乐之时?”吴阶得知后益发敬重岳飞。
五:事母至孝
母病,“尝药进饵”,亲自侍奉;母亡,赤脚扶棺近千里。岳飞认为:“若内不能克事亲之道,外岂复有爱主之忠?”(在家里尚且不能孝顺父母,又岂能忠君报国?)
六:文才横溢,儒将风范
岳飞的文才自不必说,数十首诗词足以说明问题。除此之外,他爱好读书,书法颇佳,时人称“室有邺架”、“字尚苏体”(邺架,形容藏书极多;苏体,苏东坡书法甚好,岳飞学的便是苏体)。他还爱与士子文人交往,“往来皆高士”。
七:极具政治智慧
岳飞既懂得与同事搞好关系(屡次主动与诸大将搞好关系,比如送刘光世部将战功,平定杨幺后送大船与诸将等),又懂得韬光养晦(比如任枢密副使时与韩世忠一起寄情山水),对立太子的重要性等政治事件看得一清二楚,但其性刚直,宁折不弯,不愿意谄媚逢迎权贵,更不愿意在国难之时迎合谈和派(实为投降派,这一点高宗很明白,高宗重用秦桧的原因就是秦能得到金贵族的认可,当高宗以为秦实质不能为他搭上金贵族的线时,曾一度抛弃秦),屡次上书反对高宗与秦桧的投降行为,故必为宵小所忌。
八:武艺高强,武略非凡
岳飞精擅各种兵器,年少时枪术就“一县无敌”,长大从军后更是从未逢敌手(战阵厮杀单挑时),屡屡阵斩敌大将。他不但达到了宋朝的最高射箭记录:三石,还具有极佳的准头,可谓“勇冠三军”。
作为方面统帅,岳飞的战略战术更是高明。战略上,针对金兵武力强盛而统治手段低下民众争相反抗的特点,他提出了结连河朔的方针,并取得了极好的成效。战术运用灵活。如清水亭战后,面对优势敌人,岳飞仅以黑衣兵百人夜袭,时起时伏,金兵惊扰极甚而败;如灵活运用步、骑特点,击破李成优势兵力;如针对杨幺军不得人心的特点,以困、抚相结合,结果让宋军屡攻屡败的杨幺水军,在岳家军面前不堪一击,一鼓而破;如利用金国内部矛盾,以反间计杀刘豫,沉重打击伪齐政权;……
九:身先士卒,行若明镜
岳飞直至最后一战,都是身先士卒。官职不高时自不必说,升任通泰镇抚使后,为掩护大队和百姓过江,亲率后卫死拒南灞桥头,挡住金兵唯一去路,此役岳飞身被数十创,岳家军后卫战死无数;直到死前最后一场恶战:郾城之战时,还亲率铁骑突出阵前,都训练霍坚怕有闪失,上前劝阻:“相公为国重臣,安危所系,奈何轻敌!”岳飞回答“非尔所知!”见主帅亲自冲阵,岳家军士气大振,一举击破金兵。
岳飞首先提出“武将不怕死,文官不爱钱”,堪称封建社会官吏的行为典范。他廉洁避功、直言不讳、不纵女色、文采风流、治军严明、战功卓著、尽忠报国……中国人的优秀品格和才华在他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的皎洁人格和绝世才华,象一面明镜,照出了他人的污点,也阻扰了他人出卖国家民族利益以谋取私利。这样的人,莫说在宋朝,便是在现代,又安能不受宵小之辈攻击?
收起
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
岳飞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华夏子孙对他的故事大多耳熟能详:岳母刺字、朱仙镇大捷、十二道金牌、被秦桧毒害……对岳飞最突出的感觉就是忠肝烈胆,冤魂不屈!可是,不久前我去岳飞的故里汤阴,在岳飞庙正殿两侧最突出的
位置,看到清同治年间榜眼出身的翰林院编修何金寿的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第一功名不爱钱。”
据说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
全部展开
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
岳飞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华夏子孙对他的故事大多耳熟能详:岳母刺字、朱仙镇大捷、十二道金牌、被秦桧毒害……对岳飞最突出的感觉就是忠肝烈胆,冤魂不屈!可是,不久前我去岳飞的故里汤阴,在岳飞庙正殿两侧最突出的
位置,看到清同治年间榜眼出身的翰林院编修何金寿的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第一功名不爱钱。”
据说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人对此联不以为然,上联抄的是文天祥的句子,下联也太过直白,一如大实话,并未表达出岳飞的主要功绩,诸如尽忠呀,报国呀,浩气呀,威灵呀等等,显然分量不够,为什么却能摆在这么显著的位置?何金寿解释说,他思虑了很长时间,觉得只有这两句话,才能准确地概括岳飞的一生,最能代表岳飞的精神。
确是如此。在岳飞屡屡大败金兵,光复建康等故地,让南宋小朝廷有了立足之地,宋高宗也得以喘息的时候,曾相当倚重岳飞,要为他建造府第。岳飞当即辞谢:“强虏未灭,臣何以家为?” 高宗便也跟着打官腔:是呀,天下确乎是不太平!岳飞随即进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何金寿认为这两句话所表达的智慧,虽平朴简括,却直道出一个至理,古今亦然!
眼下被曝光的贪官那么多,不也是从反面证实了,岳飞的话依旧是“天下太平”的保证嘛。难怪古往今来,大将军无数,能有几人像岳飞这般留给后人如此丰厚的遗产!历经无数个世纪,其精魂依然熠熠生辉,成为历史的一种骄傲。
中华民族自立国以来,汉唐最为强盛,两宋最为衰弱,亡国也最为悲惨,而民族英雄的慷慨壮烈又远过于其他朝代。就比如岳飞,连编纂《宋史》的元朝儒生也为其愤愤不平:“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者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岳)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
文中提到的岳飞“自为表答诏”,是指朱仙镇一战岳飞以500“背嵬骑兵”大败金兵10万之众,金兵主帅金兀术仓皇遁入汴京,而岳飞大军追至距汴京仅40多里。此时多名金将来降,父老百姓争相挽车牵牛,载糗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岳飞义气昂扬,谢绝端到眼前的酒,高言:“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就在此时宋高宗赵构下诏令其班师,岳飞惊骇,立马自写奏章:“金人锐气沮丧,尽失辎重,疾走渡河。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图之。”
尽忠报国
然而,高宗在一日之中竟连下12道催命金牌,创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最终把功莫大焉的岳飞送上了黄泉路。朝廷既想杀他,自然就要为他罗织罪名,由御史中丞何铸主审。岳飞上得堂来,见满院衙役,举座高官,未发一言先撕开自己身上的衣服,露出背上深入肌肤的刺字:“尽忠报国”!这是在他第三次从戎投军时,其母姚氏夫人请“针笔匠”刺下的。在宋代延续了唐末五代的习俗,在兵士的脸或手臂上刺上军号,以防逃跑。后来演变成自愿在身上刺些花木鸟兽,抗金将领王彦的士兵,都在脸上刺了“誓杀金贼”的字样。
岳母送给儿子的这四个字,也便成了岳飞的宿命。岳飞既然死心要“尽忠报国”,为什么当时的一国之君宋高宗还非要置他于死地?这就要先从宋朝的基本国策说起。其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出身武夫,得天下后汲取了唐末国擅于将,将擅于兵,五代诸帝多由军士拥立的教训,制定了治国的大政方针: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经过北宋王朝百余年的贯彻执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已经演变成一种社会风气。君既重文,臣必轻武。文治固然可以制内变,然不足以抵御外侮,所以宋朝长期积弱不振,国力最是衰败。大文人倒是出了不少,如范仲淹、朱熹、司马光、欧阳修、苏东坡、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等,武将也都有极高的文学修为,岳飞的一曲《满江红》,成千古绝唱,其书法也大气磅礴,笔力千钧。稍后的文天祥,本来是状元出身,一带兵打仗便倒了血霉,注定死路一条。但他的《正气歌》《过零丁洋》等诗作,却惊天地而泣鬼神,成为不朽。封建时代讲究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你岳飞光说“尽忠报国”,要尽谁的“忠”,报谁的“国”?岳飞忠的当然是“大宋朝”,保的是整个“大宋江山”,这恰恰是赵构心中的恼恨。
靖康二年,宋徽宗和宋钦宗同被金人掳走,当时被掳走的还有宗室、后妃、文武臣僚等共计三千多人,称“靖康之耻”。宋徽宗有儿子31个,已有6人早亡,其余除赵构外都被金人掳到北国去了,皇上的龙袍自然而然就穿到了他的身上。也可以说是国家的大灾大难成全了他这个皇帝,自此南宋开始,北宋结束。而岳飞的大忠是要一雪靖康之耻,直捣金人老巢,迎回“二圣”。倘允许他乘胜一路打下去,直到把父亲宋徽宗和哥哥宋钦宗都接回来,那宋高宗又往哪儿摆呢?岳飞的“尽忠报国”岂不要弄得赵构皇帝当不成了?所以岳飞越是胜利在望,越要把他调回。光是把岳飞调回来也不安全,他的大军已深孚众望,被百姓称做“岳家军”……只要岳飞还活着,赵构的皇上就当不安稳,不杀不足以去心病。自古都是“君疑臣,臣必死”。甚至当秦桧及其爪牙万俟等,实在凑不出更多罪证,写奏章准备放岳飞的长子岳云一条生路时,宋高宗竟然朱笔一点,将勇冠三军、功不可没的岳云和张宪也一并处斩,以绝后患。足见其狠毒,也证明杀岳飞并非巨奸秦桧所独为,赵构才是幕后主使。
天日昭昭
其时为公元1141年,农历12月29日晚,大理寺监狱得密令,佯称请岳飞沐浴,拥其入密室。突然从两旁蹿出大力军士,用棍棒猛击岳飞身体两侧的软肋……谓之“拉胁而死”。岳飞当时只有39岁,目眦皆裂,悲愤难抑,怒吼:“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不错,“天日”终有“昭昭”之时。在国运垂危之际,奸帝奸臣合谋残杀国之栋梁,极大地刺激和调动了朝野上下和广大百姓的复杂情感,这里面有憎恶、义愤、悲怆、惋惜、不平等等。所有这一切又都化为对岳飞的同情和敬慕,同情产生亲近,亲近推动流传,流传催生神话……古今中外历史上被神化的人物,大多并没有大圆满的结局。耶稣被叛徒出卖钉死在十字架上;生前不甚得意,颠沛流离“急急若丧家之犬”的孔子,死后却渐渐成了圣人;英雄一世,最后却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而打了大败仗,竟连自己的脑袋都被人偷走了的关羽,却一步步地成了“武圣人”、“武财神”……岳飞也一样,在被害死的那一刻,却波澜壮阔地登上了生命的巅峰,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千秋万代接受民族的崇敬。
是岳飞,强烈而鲜明地提升和区分了中国式的忠奸文化。中国有无以计数的各式各样的庙,只有在各地的岳飞庙前,才塑有奸臣、叛徒和小人的跪像。而且民间传说击桧之头,永不头痛;击桧之心,永不心痛。在永远跪着的群丑两侧,有这样一副联:“蓬头垢面跪阶前,想想当年宰相;端冕垂旒临座上,看看今日将军。”让历史、让民族的良知,让古今百姓,出一口胸中恶气,大快人心!
收起
岳飞事迹:
1103年,岳飞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少时家贫,日间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书习字,尤喜读兵书。岳飞体魄强健、寡言淳厚、刚直义气且勇力过人,十几岁已能拉300斤硬弓、960斤腰弩,能左右开弓射箭,枪法“一县无敌”。
岳飞20岁入伍,投奔真定(今河北正定)安抚使,但不久因父丧回乡,两年后,再投河东路平定军。1...
全部展开
岳飞事迹:
1103年,岳飞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少时家贫,日间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书习字,尤喜读兵书。岳飞体魄强健、寡言淳厚、刚直义气且勇力过人,十几岁已能拉300斤硬弓、960斤腰弩,能左右开弓射箭,枪法“一县无敌”。
岳飞20岁入伍,投奔真定(今河北正定)安抚使,但不久因父丧回乡,两年后,再投河东路平定军。1126年,金军攻汴京,朝廷风雨飘摇,钦宗弟赵构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名义招募义勇民兵,岳飞投其帐下,因率百骑斩杀金军几千有功,被升为秉义郎。
不久,赵构改派岳飞至老将宗泽麾下,赴澶州援救汴京,自己却视望不前,待金军1127年4月攻入汴京将徽、钦二宗及后妃、大臣等三千人和无数财宝掳走北归后遂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高宗任命宗泽为开封知府兼东京留守,听信宠臣黄潜善等劝说,反“战”而主和。岳飞上书怒斥议和力主回击,反被以“越职”罪免去职务。
三个月后,岳飞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颇受赏识,曾在王彦统辖下抗金,渡河收复新乡。因与王彦不和,转战汴京,再次投奔宗泽,在黄河以南连续战胜金军。次年,曾24次上书高宗请求还都的老将宗泽忧愤成疾,临终三呼“渡河!”而亡,岳飞随接替东京留守的杜充南下,退往建康(今江苏南京市)。1129年冬,金军由兀术(即宗弼,金太祖阿骨打第4子)统率大举南侵,渡江攻入建康。高宗辗转逃往海上,仅率臣八九人,乘楼船飘泊于温州、台州一带。
岳飞奉命收复建康,先率部在城南牛头山埋伏,深夜派百名黑衣战士混入敌营,使金军于梦中,互相残杀,又伺机捕捉敌人哨兵,获知敌北撤路线,火速赶往静安镇,横刀跃马冲入敌军,往来翻飞击毙敌军无数,乘胜进驻建康后,升任通(今江苏南通)、泰(今江苏泰州)镇抚使。岳飞由此崭露头角。
1130年,金扶植汉奸刘豫割据河南、淮北建立伪齐政权,使其牵制南宋以缓和宋对金的直接威胁。放回降臣原宋御史中丞秦桧,让他劝诱高宗称臣行南北分治。同时由兀术率主力征服川、陕,以断南宋兵粮之援。
南宋相应在江淮之间有防,派岳飞防守江州(今江西九江)至江陵(今湖北江陵)一线,岳飞先平定叛军、游寇及农民起义,收编精兵,以后三次主动出击大获全胜。
第一次在1134年,岳飞率军从江州出征,收复伪齐占领的襄阳等六州之地。在随州(今湖北随县)岳飞的16岁长子岳云,手握各重80斤的铁锤力夺头功。在襄阳,岳飞慧眼识破敌人以骑兵布防江岸,以步兵摆阵阔野的破绽,令部将以手持长枪的步兵攻敌骑兵,使其阵脚大乱,互相争挤夺路,落入江中。又以骑兵将敌步兵杀得丢盔卸甲,击溃伪齐主力。仅三个月即顺利收复六州,保住了长江中游,打通了通往川陕之路,扭转了南宋的被动局面,增强了军民抗敌的勇气和信心。32岁的岳飞被破例提升为清远节度使,又进封武昌郡开国侯,享受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同等的宋朝最高殊荣。
由于高宗严令不得越界追敌扩大事态,岳飞只得率军回鄂州(今湖北武昌)驻防,期盼着“何日请缨提劲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年底,金、齐联军进逼庐州(今安徽合肥),高宗“御札”岳飞东下解围。牛皋等13骑先遣,略展“岳”字旗,已使敌军心动摇,待援军赶到又追杀敌军30余里,以至百里外的兀术大营也闻风北逃。
1135年夏,岳飞率军镇压洞庭湖地区杨么起义,被朝廷封为开国公。岳家军由于收编起义军人数猛增。次年,岳家军第二次北上出击,收复洛阳西南险要之地,夺取烧毁伪齐粮秣,逼近黄河。因朝廷不供军粮,功败垂成。虽升职太尉,壮志难酬,填《满江红 》抒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137年,金下令取消节节败退的伪齐,以归还河南、陕西为条件诱使南宋议和称臣纳贡。1139年元旦,秦桧代高宗向金使跪拜称臣、接受金朝皇帝诏书,达成和议。岳飞坚决反对,上表称“和好不可恃”,并四次奏辞因和议而赏封给他的官衔,遭秦桧忌恨。
果然,金军于1140年5月撕毁和约,四路伐宋。高宗大惊失色,不得不下令各军分别抵抗。岳飞第三次出击,令所部一支分路进攻河南,一支重返河北,自己率主力从正面向汴京推进。40多天,先后收复陈州(今河南淮阳)等重镇,从三面形成对汴京的包围圈。7月初,岳飞以少数轻骑驻守郾城,每天派小股人马向金军挑战。兀术由小路进军至城北20里处与岳家军相遇。
岳飞命岳云先闯敌阵,苦战几十回合,获胜。兀术遂以有“常胜军”之称的“铁塔兵”、“拐子马”袭来。“铁塔兵”是金兀术侍卫亲军,由三千余头戴双层铁盔、身披重甲的骑兵组成,每推进一段,后面便置障碍,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正面冲锋时,犹如一道铁墙。左右两翼配备轻骑兵一万五千,常在战斗最激烈时突然出击,称“拐子马”。待敌军临近,岳飞指挥经过专门训练的步兵手持“麻扎刀”和大斧专砍马腿,使敌马翻人仰不得前进。从午后直战至天黑,金军大败。
接着,在郾城附近连战连捷。在颖昌(今河南许昌)再杀退兀术的十万步兵和三万骑兵。金军全线崩溃,副帅毙命,兀术败逃。岳飞上书高宗:此乃“陛下中兴之机,金贼必亡之日”。并亲率岳家军追抵朱仙镇,距汴京仅45里,与义军配合将兀术围困在汴京,派猛将率500精骑与十万金军对阵。
兀术哀叹:“自我起兵北方以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失败过。”岳飞决心乘胜渡河收复河北,激励部将:“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然而,高宗慑于岳飞震主之威,听信秦桧奏言,“令岳飞暂且班师”,下令各路大军一律撤回原驻地。岳飞锐意北伐,上奏道:“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高宗借口“孤军不可久留”,一天催发12道金牌(即一尺长朱漆金字木牌),日行四五百里。岳飞涕泪交流,痛心疾首,大放悲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被迫撤军。
此后,兀术提出“必杀飞,始可和”的条件。高宗于1141年一举剥夺韩世忠、张俊、岳飞的兵权,解散其军队。诏岳飞赴临安(今浙江杭州)任枢密使。不久秦桧又唆使右谏议大夫万俟以居功颓惰弹劾岳飞,使罢官出朝。再诬陷岳飞与岳云及部将张宪谋反,将岳飞逮捕入狱,由高宗亲自审理此案。审讯中御史中丞何铸被岳飞背上由老母亲手刺上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深深感动,转而为岳飞鸣冤,朝廷改由万俟接任审理。同年底,宋金议和,规定;宋金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南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匹两;南宋称臣,且“世世子孙谨守臣节”。
1142年1月,岳飞被以“莫须有”(即或许有)罪赐死,岳飞手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后,将毒酒一饮而尽,时年39岁。
岳飞死后,全家被抄,五子中除岳霖被人收养,余皆或充军岭南,或逃往湖广。甚至下属也被株连罢免或处死。直至高宗退位,孝宗为鼓士气,平民愤。才追复岳飞官职,将其遗骸依礼迁葬于西湖栖霞岭下。宁宗时,追封岳飞为“鄂王”;立岳庙。
岳飞一生俭朴,不置田产,不积私财,不为后代钻营利禄。用兵,一反出征前先授大将阵图,由皇帝遥控的成制,岳飞认为按图布阵是用兵的常法,但用好的关键则是将领审时度势以变制。岳飞治军严谨,纪律严明。人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打仗时他身先士卒,与土兵共甘苦,从不居功自傲,赢得了历代人民崇敬和同情。关于岳飞的传说不仅很多,而且流传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在一些地方人们将油条称为“油炸烩(音同桧)儿”。人们在杭州岳飞墓前铸造了秦桧夫妇等四个铁人,造象为双手反剪面,向岳坟跪着,墓阙上悬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收起
岳飞的故事:
1103年,岳飞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少时家贫,日间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书习字,尤喜读兵书。岳飞体魄强健、寡言淳厚、刚直义气且勇力过人,十几岁已能拉300斤硬弓、960斤腰弩,能左右开弓射箭,枪法“一县无敌”。
岳飞20岁入伍,投奔真定(今河北正定)安抚使,但不久因父丧回乡,两年后,再投河东路平定军。...
全部展开
岳飞的故事:
1103年,岳飞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少时家贫,日间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书习字,尤喜读兵书。岳飞体魄强健、寡言淳厚、刚直义气且勇力过人,十几岁已能拉300斤硬弓、960斤腰弩,能左右开弓射箭,枪法“一县无敌”。
岳飞20岁入伍,投奔真定(今河北正定)安抚使,但不久因父丧回乡,两年后,再投河东路平定军。1126年,金军攻汴京,朝廷风雨飘摇,钦宗弟赵构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名义招募义勇民兵,岳飞投其帐下,因率百骑斩杀金军几千有功,被升为秉义郎。
不久,赵构改派岳飞至老将宗泽麾下,赴澶州援救汴京,自己却视望不前,待金军1127年4月攻入汴京将徽、钦二宗及后妃、大臣等三千人和无数财宝掳走北归后遂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高宗任命宗泽为开封知府兼东京留守,听信宠臣黄潜善等劝说,反“战”而主和。岳飞上书怒斥议和力主回击,反被以“越职”罪免去职务。
三个月后,岳飞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颇受赏识,曾在王彦统辖下抗金,渡河收复新乡。因与王彦不和,转战汴京,再次投奔宗泽,在黄河以南连续战胜金军。次年,曾24次上书高宗请求还都的老将宗泽忧愤成疾,临终三呼“渡河!”而亡,岳飞随接替东京留守的杜充南下,退往建康(今江苏南京市)。1129年冬,金军由兀术(即宗弼,金太祖阿骨打第4子)统率大举南侵,渡江攻入建康。高宗辗转逃往海上,仅率臣八九人,乘楼船飘泊于温州、台州一带。
岳飞奉命收复建康,先率部在城南牛头山埋伏,深夜派百名黑衣战士混入敌营,使金军于梦中,互相残杀,又伺机捕捉敌人哨兵,获知敌北撤路线,火速赶往静安镇,横刀跃马冲入敌军,往来翻飞击毙敌军无数,乘胜进驻建康后,升任通(今江苏南通)、泰(今江苏泰州)镇抚使。岳飞由此崭露头角。
1130年,金扶植汉奸刘豫割据河南、淮北建立伪齐政权,使其牵制南宋以缓和宋对金的直接威胁。放回降臣原宋御史中丞秦桧,让他劝诱高宗称臣行南北分治。同时由兀术率主力征服川、陕,以断南宋兵粮之援。
南宋相应在江淮之间有防,派岳飞防守江州(今江西九江)至江陵(今湖北江陵)一线,岳飞先平定叛军、游寇及农民起义,收编精兵,以后三次主动出击大获全胜。
第一次在1134年,岳飞率军从江州出征,收复伪齐占领的襄阳等六州之地。在随州(今湖北随县)岳飞的16岁长子岳云,手握各重80斤的铁锤力夺头功。在襄阳,岳飞慧眼识破敌人以骑兵布防江岸,以步兵摆阵阔野的破绽,令部将以手持长枪的步兵攻敌骑兵,使其阵脚大乱,互相争挤夺路,落入江中。又以骑兵将敌步兵杀得丢盔卸甲,击溃伪齐主力。仅三个月即顺利收复六州,保住了长江中游,打通了通往川陕之路,扭转了南宋的被动局面,增强了军民抗敌的勇气和信心。32岁的岳飞被破例提升为清远节度使,又进封武昌郡开国侯,享受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同等的宋朝最高殊荣。
由于高宗严令不得越界追敌扩大事态,岳飞只得率军回鄂州(今湖北武昌)驻防,期盼着“何日请缨提劲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年底,金、齐联军进逼庐州(今安徽合肥),高宗“御札”岳飞东下解围。牛皋等13骑先遣,略展“岳”字旗,已使敌军心动摇,待援军赶到又追杀敌军30余里,以至百里外的兀术大营也闻风北逃。
1135年夏,岳飞率军镇压洞庭湖地区杨么起义,被朝廷封为开国公。岳家军由于收编起义军人数猛增。次年,岳家军第二次北上出击,收复洛阳西南险要之地,夺取烧毁伪齐粮秣,逼近黄河。因朝廷不供军粮,功败垂成。虽升职太尉,壮志难酬,填《满江红 》抒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137年,金下令取消节节败退的伪齐,以归还河南、陕西为条件诱使南宋议和称臣纳贡。1139年元旦,秦桧代高宗向金使跪拜称臣、接受金朝皇帝诏书,达成和议。岳飞坚决反对,上表称“和好不可恃”,并四次奏辞因和议而赏封给他的官衔,遭秦桧忌恨。
果然,金军于1140年5月撕毁和约,四路伐宋。高宗大惊失色,不得不下令各军分别抵抗。岳飞第三次出击,令所部一支分路进攻河南,一支重返河北,自己率主力从正面向汴京推进。40多天,先后收复陈州(今河南淮阳)等重镇,从三面形成对汴京的包围圈。7月初,岳飞以少数轻骑驻守郾城,每天派小股人马向金军挑战。兀术由小路进军至城北20里处与岳家军相遇。
岳飞命岳云先闯敌阵,苦战几十回合,获胜。兀术遂以有“常胜军”之称的“铁塔兵”、“拐子马”袭来。“铁塔兵”是金兀术侍卫亲军,由三千余头戴双层铁盔、身披重甲的骑兵组成,每推进一段,后面便置障碍,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正面冲锋时,犹如一道铁墙。左右两翼配备轻骑兵一万五千,常在战斗最激烈时突然出击,称“拐子马”。待敌军临近,岳飞指挥经过专门训练的步兵手持“麻扎刀”和大斧专砍马腿,使敌马翻人仰不得前进。从午后直战至天黑,金军大败。
接着,在郾城附近连战连捷。在颖昌(今河南许昌)再杀退兀术的十万步兵和三万骑兵。金军全线崩溃,副帅毙命,兀术败逃。岳飞上书高宗:此乃“陛下中兴之机,金贼必亡之日”。并亲率岳家军追抵朱仙镇,距汴京仅45里,与义军配合将兀术围困在汴京,派猛将率500精骑与十万金军对阵。
兀术哀叹:“自我起兵北方以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失败过。”岳飞决心乘胜渡河收复河北,激励部将:“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然而,高宗慑于岳飞震主之威,听信秦桧奏言,“令岳飞暂且班师”,下令各路大军一律撤回原驻地。岳飞锐意北伐,上奏道:“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高宗借口“孤军不可久留”,一天催发12道金牌(即一尺长朱漆金字木牌),日行四五百里。岳飞涕泪交流,痛心疾首,大放悲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被迫撤军。
此后,兀术提出“必杀飞,始可和”的条件。高宗于1141年一举剥夺韩世忠、张俊、岳飞的兵权,解散其军队。诏岳飞赴临安(今浙江杭州)任枢密使。不久秦桧又唆使右谏议大夫万俟以居功颓惰弹劾岳飞,使罢官出朝。再诬陷岳飞与岳云及部将张宪谋反,将岳飞逮捕入狱,由高宗亲自审理此案。审讯中御史中丞何铸被岳飞背上由老母亲手刺上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深深感动,转而为岳飞鸣冤,朝廷改由万俟接任审理。同年底,宋金议和,规定;宋金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南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匹两;南宋称臣,且“世世子孙谨守臣节”。
1142年1月,岳飞被以“莫须有”(即或许有)罪赐死,岳飞手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后,将毒酒一饮而尽,时年39岁。
岳飞死后,全家被抄,五子中除岳霖被人收养,余皆或充军岭南,或逃往湖广。甚至下属也被株连罢免或处死。直至高宗退位,孝宗为鼓士气,平民愤。才追复岳飞官职,将其遗骸依礼迁葬于西湖栖霞岭下。宁宗时,追封岳飞为“鄂王”;立岳庙。
岳飞一生俭朴,不置田产,不积私财,不为后代钻营利禄。用兵,一反出征前先授大将阵图,由皇帝遥控的成制,岳飞认为按图布阵是用兵的常法,但用好的关键则是将领审时度势以变制。岳飞治军严谨,纪律严明。人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打仗时他身先士卒,与土兵共甘苦,从不居功自傲,赢得了历代人民崇敬和同情。关于岳飞的传说不仅很多,而且流传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在一些地方人们将油条称为“油炸烩(音同桧)儿”。人们在杭州岳飞墓前铸造了秦桧夫妇等四个铁人,造象为双手反剪面,向岳坟跪着,墓阙上悬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一部<精忠岳传>道出了封建社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凄凉与无奈.
后人在嗟叹感概之余对”忠”的理解可谓是入木三分.但纵观”岳家军”里除了忠字当头,”义”的表现也几乎不逊色于”刘关张”.
王佐断臂已足可让人竖指,而更加让人热泪盈眶、心潮澎湃的非“汤怀莫属!
--想当初为送新科状元张九成过金营,岳元帅环视众将谁可领命?明知是件死差,但堂堂“岳元帅”帐下又岂可无大勇之士?于是,从小与岳飞一起长大并义结金兰的汤怀出列讨命...以致于岳元帅”含泪不敢望”!
而汤怀送走状元,为使兀术招降之计落空,面对宋朝大营一声”岳大哥,小弟今生就此与你永别了!”遂掉转枪头,自刎落马的悲壮一幕,20年来仍旧使在下感叹不已.
士为知己者死--试问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荆柯刺秦王”“要离刺庆忌”“樊哙献首”以及近代革命志士的必死大无畏精神!
收起
一部<精忠岳传>道出了封建社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凄凉与无奈.
后人在嗟叹感概之余对”忠”的理解可谓是入木三分.但纵观”岳家军”里除了忠字当头,”义”的表现也几乎不逊色于”刘关张”.
王佐断臂已足可让人竖指,而更加让人热泪盈眶、心潮澎湃的非“汤怀莫属!
--想当初为送新科状元张九成过金营,岳元帅环视众将谁可领命?明知是件死差,但堂堂“岳元帅”帐下又...
全部展开
一部<精忠岳传>道出了封建社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凄凉与无奈.
后人在嗟叹感概之余对”忠”的理解可谓是入木三分.但纵观”岳家军”里除了忠字当头,”义”的表现也几乎不逊色于”刘关张”.
王佐断臂已足可让人竖指,而更加让人热泪盈眶、心潮澎湃的非“汤怀莫属!
--想当初为送新科状元张九成过金营,岳元帅环视众将谁可领命?明知是件死差,但堂堂“岳元帅”帐下又岂可无大勇之士?于是,从小与岳飞一起长大并义结金兰的汤怀出列讨命...以致于岳元帅”含泪不敢望”!
而汤怀送走状元,为使兀术招降之计落空,面对宋朝大营一声”岳大哥,小弟今生就此与你永别了!”遂掉转枪头,自刎落马的悲壮一幕,20年来仍旧使在下感叹不已.
士为知己者死--试问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荆柯刺秦王”“要离刺庆忌”“樊哙献首”以及近代革命志士的必死大无畏精神!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