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六年.有人告尚书右丞魏征贞观六年,有人告尚书右丞魏征,言其阿党亲戚.太宗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案验其事,乃言者不直.彦博奏称,征既为人所道,虽在无私,亦有可责.遂令彦博谓征曰:“尔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12:43:31
贞观六年.有人告尚书右丞魏征贞观六年,有人告尚书右丞魏征,言其阿党亲戚.太宗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案验其事,乃言者不直.彦博奏称,征既为人所道,虽在无私,亦有可责.遂令彦博谓征曰:“尔谏
贞观六年.有人告尚书右丞魏征
贞观六年,有人告尚书右丞魏征,言其阿党亲戚.太宗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案验其事,乃言者不直.彦博奏称,征既为人所道,虽在无私,亦有可责.遂令彦博谓征曰:“尔谏正我数百条,岂以此小事,便损众美.自今已后,不得不存形迹.”居数日,太宗问征曰:“昨来在外,闻有何不是事?”征曰:“前日令彦博宣敕语臣云:‘因何不存形迹?’此言大不是.臣闻君臣同气,义均一体.未闻不存公道,惟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国之兴丧,或未可知!”太宗瞿然改容曰:“前发此语,寻已悔之,实大不是,公亦不得遂怀隐避.”征乃拜而言曰:“臣以身许国,直道而行,必不敢有所欺负.但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太宗曰:“忠良有异乎?”征曰:“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独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远矣.”太宗曰:“君但莫违此言,我必不忘社稷之计.”乃赐绢二百匹.
求翻译
贞观六年.有人告尚书右丞魏征贞观六年,有人告尚书右丞魏征,言其阿党亲戚.太宗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案验其事,乃言者不直.彦博奏称,征既为人所道,虽在无私,亦有可责.遂令彦博谓征曰:“尔谏
贞观六年,有人告发尚书右丞魏征,说他袒护亲戚.唐太宗便派御史大夫温彦博去查明这件事.结果是告发的人歪曲事实.温彦博上奏说:“魏征既然被人讲了坏话,虽然并无偏袒徇私,但也还是有可以责备的地方.”太宗就叫温彦博对魏征传话说:“你直言谏诤了我几百件事,我怎会因这点小事,就否定你那么多的好处.但是从今以后,你也不能不检点一下自己的举止言行了.”过了几天,太宗问魏征说:“这两天你在外边,有没有听到什么不对的事情?”魏征说:“前天陛下叫温彦博向我传达圣意,说:‘为什么不检点自己的举止言行?’这话说得太不对.我听说君臣之间意气相投,从道理上讲等于是一个整体.没有听说过不心存公道,只去检点举止言行.如果君臣上下,都去走后一条路,小心翼翼,那国家的兴亡,就很难说了!”太宗这才醒悟,脸色一变说道:“前次说了这话,不久已觉后悔,实在讲得很不对.你也不要因此就存退避之心.”魏征于是下拜说:“我把身子交给国家,公正办事,绝不敢有什么欺罔行为,但愿陛下让我做一个良臣,不要让我去做忠臣.”太宗问道:“忠臣、良臣有哪里不一样?”魏征回答说:“良臣使自身获得好名声,君上也能得显耀的称号,子孙代代传下去,荣华富贵无穷无尽.忠臣自身蒙受诛戮,却使圣上陷于极大的恶名,家与国都丧失,只留下个忠臣空名.从这点来说,忠臣与良臣相差甚远.”太宗说:“你只要不违背所说的话,我必定不会忘记治理国家的大计.”于是太宗赏赐给魏征绢二百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