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作者内心世界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22:08:01
《春望》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作者内心世界的?
《春望》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作者内心世界的?
《春望》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作者内心世界的?
一、诗歌爱好者,要把握诗歌的特点.诗歌是一定的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表现,是一种抒情的文学样式、是最富音乐性的语言艺术.诗的本质是:通过精心制作的语言,形象地表现独特的思想感情,巧妙地从特殊中显示一般,使自我的感觉世界和情感世界达到和谐与统一.
二、诗歌爱好者,要学会捕捉诗的形象.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首先要对生活进行形象的感受,形象地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分析生活.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能捕捉到新颖的形象,也就有了写诗的素材.捕捉形象这就要靠灵感.诗是想象的表现,所以,我们看诗写诗,既要对生活特征观察得很精确,而同时又不缺乏把这些特征加以变化的勇气.由于变形,诗的形象往往具有象征的意义.诗中的诗人形象和景物形象都是为表现情感、情绪、情趣服务的.诗的情感性重于形象性,离开抒情需要去胡乱堆砌形象,只能损害诗歌.
三、诗歌爱好者,要进入诗人的角色去巧妙构思诗创作.诗是一种精神活动,它只为提供内心观照而工作.诗的构思方式是内心体验.诗歌构思的过程包括提炼诗情,选取角度,布局谋篇,锤炼语言.没有新的构思,没有新的创造,就不要动笔.因此,构思必须做到:新、奇、巧.
三、诗歌爱好者,要体会诗歌的语言.诗用语言,不能象日常意识那样运用语言,必须对语言进行诗的处理,无论在词的选择和安排上,还是在语言的音调上,都要有区别于散文的表达方式.诗的根本语言
意象语言.意象是具象化了的感觉与情思.意象语言具有直觉性、表现性、超越性等特点.诗的语言表现方法主要有:比喻,起兴,借代,反衬,象征,通感,矛盾修饰,虚实组合等.写诗,不仅要重视修辞,还要重视词句锤炼.古今的著名诗人都注意诗句的推敲和锤炼.诗句的推敲,决不是单纯的形式技巧问题,它与诗意、诗味,和表现诗的主题密切相关.
四、诗歌爱好者,要熟悉诗歌的模式.
1、象征模式.又称多层式:在文字符号的视觉层面上给人以形像,如梅兰松竹、长城等.天才诗人把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的内外意象通过类似联想起来,形成令人称奇的构思.象征意象比一般意象来说,有特定的要求:成为全诗的中心形象.最佳象征意象,其涵义是无限的,尽可能表现作者内心世界,成为一个艺术个性的宇宙.
2、横断模式.这类诗歌截取一个生活片断或者意识片断,描写一系列形像,或者使用一系列比喻,以抒发作者感情,表现作者的意识.许多写景诗正是这样.要尽可能创造意境.如杜甫的《春望》.
3、纵贯模式.这类诗歌以作者观察点的推进为线索,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空间的展开,把所见所闻所感触融成一体.如贺敬之的《回延安》.这类诗歌一般较长,多是叙事诗.
4、升华模式.这类诗歌一般分为两部分,前边是较平缓的铺垫,后边翻出新意,造成引人注目的突进,使情思与意境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言志”的旧体诗词大都采用这种模式,前边写景,情景交融,后边写“志”,志中有情.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5、串珠模式.这类诗歌由几个并列的相同结构并有部分相同诗句的部分组成.反复咏叹.如《诗经》
6、自白模式.直接抒发感情,使用论断式的议论,又称议论模式.渊源流长,浪漫主义大都采用抒情化议论,即自白.政治诗、哲理诗许多属于这种“传统自白”.
7、现代模式.认为内容即形式、形式即内容,因此更加重视形式创新.写的是个人与社会、自然、他人甚至自我的分裂和荒诞.
8、会意模式.这类诗歌的一些诗行排列成抽象的图形,显示某种意义趋向.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作者触景生情,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并运用互文手法。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
全部展开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作者触景生情,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并运用互文手法。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注:以上内容摘自百度百科-春望
原文地址:
http://baike.baidu.com/view/553664.htm#2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