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助人,乐善好施,最平稳上进的动物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21:34:19
乐于助人,乐善好施,最平稳上进的动物是什么?
乐于助人,乐善好施,最平稳上进的动物是什么?
乐于助人,乐善好施,最平稳上进的动物是什么?
牛
唐代诗人元稹《生春》诗:"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先"鞭"而后"争",是古代送冬寒迎新春风俗的组成部分.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周礼·月令》记载:"出土牛以送寒气."后来一直保留下来,但改在春天,唐、宋两代最兴盛,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以至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康熙《济南府志·岁时》记载:"凡立春前一日,官府率士民,具春牛、芒神,迎春于东郊.作五辛盘,俗名春盘,饮春酒,簪春花.里人、行户扮为渔樵耕诸戏剧,结彩为春楼,而市衢小儿,着彩衣,戴鬼面,往来跳舞,亦古人乡傩之遗也.立春日,官吏各具彩仗,击土牛者三,谓之鞭春,以示劝农之意焉.为小春牛,遍送缙绅家,及门鸣鼓乐以献,谓之送春."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人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浙江境内迎春牛的特点是,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即叩头,拜完,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然后将抢得的春牛泥带回家撒在牛栏内.由此看出,鞭春牛还是一种繁殖巫术,即经过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我国少数民族也有慰问耕牛的习俗,称为"献牛王".贵州的罗甸、安龙等地的布依族,以农历四月初八为牛贺岁.这一天,让牛休息一天,让牛吃糯米饭.仡佬族的牛王节也称"牛神节"、"敬牛王菩萨节"、"祭牛王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那一天,人们不再让牛劳动,并用上好的糯米做两个糍粑,分别挂在两个牛角上,然后将牛牵到水边照影子,以此种方式为牛祝寿.在贵州榕江、东江一带的侗族中,每年夏天六月初六举行"洗牛节",届时春耕已结束,人们把牛牵到河边洗澡,并在牛栏旁插几根鸡毛和鸭毛,祈祷耕牛平安健壮.
丧葬在布依族的人生礼俗中,是一个比较隆重的项目,其仪式是转戛,而转戛仪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砍牛.近人董振藻在《黔中苗乘》中有这样的记载:"亲死,选牛一头或数头,亲戚朋友携鸡来祭,即绕牛而奠之(相传前亲死,分食其肉,今以牛代之).奠毕,屠牛分食而散."流行于云南中部、丽江山区的纳西族在丧葬时有跳耗牛的风俗.老人死后,火化取骨,主人在院内燃起火堆,来客围在四周,跳丧葬舞,领舞者唱着挽歌.歌舞毕,众人依次向骨灰跪拜.随后牵来一头牛,提起牛耳,将一碗牛奶灌进去.如果耗牛扬蹄蹦跳,即为好兆;如果不跳,再灌一碗,则认为亡灵不要此牛,就要另换一头再灌,然后捆住此牛的四蹄,请父母双全的健壮男子宰牛.通常先取牛心,再剥皮分肉,将牛心、牛肉献于骨灰袋前,称"生祭".肉煮熟后再祭一次,称为"熟祭",祭毕埋骨入土.
在汉族交际风俗中,有"结牛财亲"一说,流行于湖南一带.在当地,一头牛几户公用的称为结牛财亲,并视作亲戚,牛的所有权一旦换成别人,其"亲戚"关系也到此结束.流行于陕西留坝县等地的"牛王会",是为老人做寿的称谓,因为牛耕田犁地,有功于人,并且排在生肖的前列,以牛为名给老人祝寿,以表示尊敬.
苗族有抢牛牛尾的婚姻风俗,流行贵州西北一带.男女订婚后,女方要喂养一头黄牛,待婚礼那天将牛牵到现场,用两根绳索绊住牛腿.然后由新娘一刀砍下牛尾,新郎会立刻上去抢夺牛尾,若能在女方父母到来之前夺得牛尾,便可立即成婚,否则婚姻告吹.[2]
就是好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