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的全文及急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10:03:30
采菊东篱下的全文及急用
采菊东篱下的全文
及
急用
采菊东篱下的全文及急用
饮酒①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②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③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④
注释
《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②人境:人类聚居的地方.③日夕:近黄昏的时候.④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 齐物论》:“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编辑本段]【评析】
这首诗名为饮酒而在诗中却只字未提及饮酒,恰恰应对了诗人“意不在酒”,而为意境深远的田园生活.悠然自得的他摒弃浑浊的世俗功名,返璞归真,乃至步入得“真意”而“忘言”的人生境界.然而这只是作者向往和平而美好的生活,渴望没有喧扰,没有战争,百姓安居乐业.可事实上整个社会环境是“激流暗涌”,“一触即发”的动荡即将来到,个中滋味谁人能知,忧国忧民的他心系百姓的安危与生活才是作者的本意,借酒表义向往美好正是前后呼应.
[编辑本段]赏析品评
起首四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何等平淡,何等自然,似乎是诗人不经意地在与你谈话,然而,那内涵、那滋味却又是相当丰富的.首先,它蕴涵着诗人对田园生活深深的喜爱.
" 结庐在人境",而又能不受车马之喧的侵扰,这里满含着诗人对人境之喧闹、官场仕途的厌恶和对安静田园之赞美;其次,诗人对"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一矛盾状况所作的解答,是"心远地自偏",这里面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只要"心远",就自会去寻求偏远之地,从而达到无车马之喧的境界;再是只要"心远",无论地之实际上的偏远与否,都会达到心灵的宁静,这与佛教思想特别是禅宗境界已很相似.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对上句"而无车马喧"和"心远地自偏"的坐实.它不是抽象地论证,而是由虚入实,信手拈出诗人田园生活的一个最典型、最形象、最具有审美意义的场景,给予了最完美、最艺术而又最自然的表现.诗意深醇,却又元气浑成,融和冲淡,又能天然入妙,遂成千古绝唱!苏东坡对此曾有一段精彩评论:"渊明意不在诗,诗以寄其意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之,故悠然忘情,趣闲而累远.此未可于文语句间求之.今皆作‘望南山'觉一篇神气索然"(《竹庄诗话》).在宋代,陶诗此句,诸版本皆作"望南山","望"与"见"虽字义相同,却有"有意"与"无意"的细微区别,大概自苏东坡有了这段精彩的分析之后,"望"字遂罢.此二句,除"采""见"两个动词,悠然天成,趣闲累远,其余动词,"菊""东篱""南山"等,亦无不佳.以至于这些物象以后成为田园、归隐与情趣高雅,不同凡响的象征物,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构成.它们初看上去,如此随意散缓,但如细品,则滋味无穷.这种感觉亦如东坡所评:"(渊明诗)初
看若散缓,熟读有奇趣",而要想品出个中滋味,则又"非至闲至静之中则不能到","此景物虽在目前"而"此味不可及也".(宋人张戒《岁寒堂诗话》).
诗人采菊东篱,有如倾听着大自然美妙的音响,观赏着大自然美妙的画面,那里一定有着清清的泉水,奏着庄严的天籁,那菊花一定散发着醉人的芳香,使诗人陶然欲醉,意与境会妙不可言.悠然之间,诗人举首展望,远远的庐山映入了眼帘,这时,诗人才发现,天色已是傍晚,一层淡淡的暮霭笼罩着远处的山景,使它更具绰约朦胧之美,在这绝美的日夕山色之中,飞鸟们结伴而归了:"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佳"字好,它恰如其分地透露处了诗人对"山色日夕"的感觉和体会,发人联想到那傍晚的山色;"飞鸟"二字,既是眼前之实景,为这平淡的画面增添了一点动感,同时,它又使人感到具有某种象征意味,使人感到它既是客体之物象,有时诗人主观之自我.它是"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那只倦于车马之喧而皈依山林的飞鸟吧!
结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由实化虚,以虚涵实,妙极!就其思想来说,当源于庄子:"辩者也,有不辩也,大辩不言"(《庄子·齐物论》);"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诗人说自己从大自然里得到了许多启示,领会到人生之真谛,但又感到无法用言语表达,当然,也无须用言语表达.诗人由"欲辩"而达"忘言",这也是一种新的人生境界吧!就艺术而言,它涵盖了更多的,更丰富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各中滋味,就留给读者自己品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