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关于包容议论文的论据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00:01:24

谁有关于包容议论文的论据
谁有关于包容议论文的论据

谁有关于包容议论文的论据
包 容
(2004北京满分作文)
一百多年前,法国的雨果曾经这样感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古老的东方,人们也世代传承着一句浅白的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法国人的浪漫和中国人的实在碰撞在一起,于是人们发现,包容,超越了国家、语言、民族和文明的界限;包容,是这个美丽星球的子民所共同拥有和赞美的品德.
包容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英谚有云:“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包容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包容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佛经有言:“一念境转.”同是面对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睚眦必报带来的是心灵的负累,真正仁者觉者会选择一份包容,一份泰然.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能够兴师复仇,一雪前耻.他可以忍受卧薪尝胆的苦楚,却在灭吴后下令诛尽吴国宗室.他懂得隐忍,却不懂得包容.齐王韩信未发迹时有过“胯下之辱”,但在统一之后,再见到当初侮辱自己的无赖儿郎,却能不记前嫌地任命他为巡城校尉.仅从这个角度来说,韩信的人格,要比勾践健全得多.鲁迅先生的“一个都不宽恕”未免失之偏执,但那是在丧失了迂回的耐心后对黑暗现实的极端反抗.他还说过“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就是他包容的一面.他笔下的阿Q,听到人家说“疤”、“瘌”、“秃”、“光”就要和人拼命,到了后来甚至连“灯”字也不许别人提了.“天地本宽,鄙者自隘”,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必然是一个诸多忌讳、性情偏执的人;而一个连“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都无法容忍的社会,也注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
然而,包容不等于放任和纵容.人类社会是由潜在的规则加以维系的,无节制的纵容同样会造成社会的畸形.包容也不等于隐忍不发.“忍”是心上刀,是刻意的制怒和压抑,迟早有爆发的一天.包容则意味着不自知的恬静和淡然.包容更不等于沉默和忘却,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真正的包容,应该如伏尔泰对其政敌所说:“虽然不赞同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包容是海纳百川,包容是厚德载物,包容是淡泊明志,包容是宁静致远.康德告诉我们“只有两样事物能让我的内心深深震撼:一是我们头顶璀璨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如是我闻;当今世界、种族、宗教冲突不断,“只要人人都多一份包容,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如是我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