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名人做事讲究方法的例子.议论文作论据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17:52:54
有关名人做事讲究方法的例子.议论文作论据用.
有关名人做事讲究方法的例子.议论文作论据用.
有关名人做事讲究方法的例子.议论文作论据用.
1、【高斯做数学题】摸索规律
高斯7岁那年,父亲送他进了耶卡捷林宁国民小学,读书不久,高斯在数学上就显露出了常人难以比较的天赋,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高斯十岁那年,教师彪特耐尔布置了一道很繁杂的计算题,要求学生把1到 100的所有整数加起来,教师刚叙述完题目,高斯即刻把写着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彪特耐尔起初并不在意这一举动,心想这个小家伙又在捣乱,但当他发现全班唯一正确的答案属于高斯时,才大吃一惊.而更使人吃惊的是高斯的算法,他发现:第一个数加最后一个数是101,第二个数加倒数第二个数的和也是101,……共有50对这样的数,用101乘以50得到5050.这种算法是教师未曾教过的计算等级数的方法,高斯的才华使彪特耐尔十分激动,下课后特地向校长作了汇报,并声称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教高斯的了,还特地从汉堡买来数学数送给高斯.
2、【王戎早慧】
王戎小时候很聪明.王戎在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众多小孩游玩.他们看见路边的李子树有好多果实,压弯了枝条,其他小孩争着跑去摘那些果实,只有王戎一动不动.有的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回答说:“李子树长在路边却有很多果实,这些李子必定是苦的李子.”那人摘取果实品尝,的确是这样的.
3、诸葛亮【草船借箭】
周瑜非常嫉恨诸葛亮,总想找个理由杀掉诸葛亮.
一天,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内就要.诸葛亮痛快地答应了,说:“我3天之内就送10万枝箭过来.”周瑜很吃惊.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快船,600名士兵,把每条船用布蒙上,两边堆满一捆捆的干草.周瑜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怀疑,不知诸葛亮又在玩什么花样.
到第三天,天还没亮,诸葛亮便派人将鲁肃请来,说:“请您和我一同去取箭.”然后,把20条快船用长绳连起来,一直往江北驶去.当时,长江上雾云很大,对面看不见人.鲁肃心里不明白,问诸葛亮怎么回事.诸葛亮只是笑,并不回答.
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请保留此标记.).诸葛亮命令将船头朝东船尾向西,一字摆开.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呐喊.曹操听了报告,说:“雾天作战,恐怕有埋伏.先让水陆军的弓箭手向他们射箭,雾散后再进军.”于是,箭像雨点一样射向那20条船.
箭头准确地落在草捆上,排得密密麻麻.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命令船头掉过来,再由西向东排开,于是,另一面又被射满了箭.等到太阳要升起来时,雾也快散了.诸葛亮命令军士开船,并一起大喊:“谢谢丞相的箭!”
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经派了500名军士在江边等着搬箭,卸完后共有十二三万枝箭.鲁肃见了周瑜,把诸葛亮借箭的事说了一遍.周瑜叹气说:“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实在不如他啊!”
4、【刘邦用人之道】
刘邦出身农家,在秦末农民起义中揭竿而起,逐鹿中原,终于推翻了暴虐的秦朝.在楚汉战争中,他再展雄风,击败项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此后,他完善了政治体制.削夺了异性诸侯的权利,加强了中央集权.刘邦的这一切成就与他的善于用人是分不开的.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社会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如何用人是一门大学问,今天我们研究刘邦的用人之术,就是为了从中得到一些启迪,下面我就来谈谈刘邦的用人之术.
刘邦为什么得到天下?是人才.如何聚人才?如何用人才?如何发挥人才作用?易中天老师总结为八个特点,分析得很精辟.古往今来,只有聚集人才,用好人才,才能实现大事业.刘邦者,用人榜样也.值得管理者深入思考、学习、借鉴. ——诸葛长青
易中天:刘邦以一介布衣提三尺宝剑崛起于乱世,诛暴秦,抗强敌,定天下,创立了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统一王朝.刘邦的成功,除了他敢于斗争、善于学习、能够在战斗中成长外,还因为他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能够把一大批杰出人才团结在自己周围.《史记高祖本纪》载,上(刘邦)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韩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如何?”信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在刘邦看来,用人是最重要的成功之道,刘邦的成功之道,就是他的领导艺术.刘邦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才的长处:会带兵的韩信,他敢放手给兵;善于谋略的张良,在他手下能够运筹帷幄;会管账的萧何,他能放手给钱——但刘邦真的是放开手脚用人,什么都不管了吗?当然不是.我总结了刘邦用人有八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叫做知人善任
我认为知人善任首先在于知人,其次才是善任.知人首先在于知己,其次在于知彼.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最大的聪明.这个确实很难,而刘邦恰恰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而且他也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呢——是调动部下的积极性,诸葛道熹:此为真意.是知道自己的下属都有什么才能,这些才能是哪些方面的,这些下属有什么性格、什么特征、什么长处、什么短处,把他们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做领导不是说非要自己亲自去做什么事情,事必躬亲的领导绝非好领导;作为一个领导,你只要掌握了一批人才,把他们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作用,你的事业就成功了.这个根本道理刘邦懂,所以刘邦就成为他这个集团的核心人物.中国诸葛智囊顾问诸葛长青:把人才用到最佳位置,是领导的最高水平.
孔子讲施政有这样一句话:“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什么叫北辰呢,就是北极星,众星拱之.你看北极星是永远不动的,北极星外面是北斗七星,围绕着北极星旋转.北斗七星是动的,北极星是不动的;领导核心就是不动的,要让别人动起来.刘邦就是他们这个军事集团的北极星,萧何、张良、韩信、陈平、樊哙、周勃、曹参这些人就是他的北斗七星.诸葛长青:你能成为北极星吗?你的手下愿意围着你转吗?
刘邦用人的第二个特点是不拘一格
刘邦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所以刘邦的队伍里面什么人都有.我们来看看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在这支队伍里,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但是刘邦把他们组合起来,各就其位,毫不在乎人家说他率领的是一个杂牌军,他刘邦是一个草头王.中国诸葛智囊顾问诸葛长青:在杰出的领导眼里,没有废材,只有没发现优点的人才.水浒传108好汉,不也都是些平民百姓吗?刘邦要求的是所有人才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叫什么呢?这就叫不拘一格.
刘邦用人的第三个特点是招降纳叛
在刘邦的队伍里有很多人原来曾经是在项羽手下当差的,因为在项羽的部队里面待不下去了就跑过来投奔刘邦.刘邦敞开大门,一视同仁表示欢迎,你愿意来,欢迎你来.比方说韩信,原来是项羽手下的人,因为在项羽手下不能发挥作用,就来投奔刘邦.又比方说陈平——他走的路更多——原来是魏王手下的人,因为不能发挥作用就投奔项羽,又不能发挥作用就再投奔刘邦,当陈平从项羽的军中逃出来前往汉营时,刘邦是“大悦之”,非常高兴.他问陈平,陈先生在项羽那里担任的是什么职务啊?陈平说,担任都尉.刘邦说,好,你在我这儿还当都尉.马上任命陈平做都尉.任命公布以后,汉营舆论哗然.但是刘邦不予理睬,你们议论你们的,我任命我的,而且非常信任陈平.其实,一个领导者也应如此,如果老是小肚鸡肠、计较甚多,能招募来好的人才吗?恐怕连帐下之人也会离他而去.中国诸葛智囊顾问诸葛长青:宰相肚里能撑船,你有多大的度量,就有多大的天下.
刘邦用人的第四个特点是不计前嫌
汉六年的时候,刘邦已经得了天下,封了一批功臣,但是还有很多功臣没有封赏——因为这个事很费商量,就这么着把封功臣的事拖了下来.有一天,刘邦在宫殿里面远远地看到一群人,坐在地上嘀嘀咕咕,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他就问旁边的张良:子房,那些人在说什么呢?张良说:陛下您不知道啊?他们正在商量谋反啊!刘邦说,子房你不要乱讲,天下刚刚安顿下来,谋什么反啊?张良说,原来陛下不知道啊.陛下得了天下以后,封了一批功臣,大多数都是你的亲信,比如像萧何这些人,还有一些以前得罪过你的人,受了处分.现在这些功臣们都在想一个问题,说这个天下还有多少可以封赏的,像我们这种和陛下关系不密切的,甚至以前得罪过陛下的,是不是就得不到封赏了?或者甚至于会被陛下找一个碴子给“咔嚓”了呢?他们想来想去想不明白,所以在那儿商量谋反.刘邦马上醒悟过来了,意识到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问:“为之奈何?”——子房你说该怎么办呢?张良说,请陛下想一想,在这些功臣当中有没有这样的人——他的功劳非常大,而他和陛下的关系呢又非常地恶劣?刘邦说,有,有一个叫雍齿的,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侮辱朕,朕早就想杀他了;可是他功劳太大,朕又于心不忍.张良说,好了,请您“急封雍齿,以示群臣”——请您赶快封赏雍齿.刘邦接受了这个建议,立即封雍齿为什方侯.雍齿一封,所有的功臣都安心了.你看雍齿都封了——大家都知道这个雍齿是皇上最讨厌的人——连他都能封侯,我们这些人都该放心了.这叫什么?这就叫不计前嫌.中国诸葛智囊顾问诸葛长青:赏罚分明,是领导实现管理的最佳手段.
刘邦用人的第五个特点是坦诚相待
我们知道人才最需要的是什么?尊重.当然,如果可能的话,多发点薪水也不错.你要尊重这些人才,惟一的办法就是以诚相待、实话实说.刘邦就有这么个优点.张良、韩信、陈平这些人,如果有什么问题要跟刘邦谈,提出问题,刘邦全部是如实回答,不说假话,哪怕这样回答很没面子,他也不说假话.张良在鸿门宴之前得到消息,说项羽第二天要派兵来剿灭刘邦.张良曾问过刘邦,请大王想一想,您打得过项羽吗?刘邦的回答是“固不如也”——打不过他.后来韩信到刘邦军中来,也问了这样的问题:大王您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魅力、实力,能比得过项羽吗?刘邦虽然沉默了很久,最后还是坦诚相告:“固不如也.”——我是不如他.然而,就是这些人能够帮助刘邦提出自己的计策来,而前提就是,每件事情刘邦都能如实相告、绝不隐瞒.这样信任对方、尊重对方,就会得到对方同样的回报、信任和尊重,这些人就会尽心尽力地帮他出谋划策.坦诚相待,这确实是我们一些做领导的值得借鉴的经验.
刘邦用人的第六个特点叫做用人不疑
做领导最忌讳的就是一天到晚看见所有的人都很可疑,今天猜忌这个明天猜忌那个.刘邦他就有这个魄力,一旦决定用某某人他绝不怀疑,放手使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陈平.陈平从项羽那边过来投*刘邦后,就得到刘邦的信任,这让很多刘邦手下的老人不满意.所以就有人到刘邦那里说陈平的坏话,这些去举报的人给了陈平这样一个罪状,可以总结为八个字:“盗嫂受金,反复无常”.但经过“调研”,刘邦觉得陈平虽然有一些德行上的过失,但他的才能对于此时的自己来说更加可贵.于是,刘邦向陈平认错,请他继续留在军中.
正是由于刘邦这样的信任,陈平才愿意为刘邦效力.刘邦和陈平曾经有个谈话,刘邦问,你看我们现在和项羽处于一个胶着的状态,谁也吃不掉谁,请先生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够出奇制胜,尽快地结束这场战争呢?陈平说,项羽多疑,我们可以使反间计,让项王不再信任手下的人,等于砍掉了他的左膀右臂,不就行了吗?刘邦说,这个主意好,那就请陈先生来操作吧.费用没有问题,马上拨款,黄金四万斤———请大家注意,这里的金子其实是铜,那个时候讲的黄金就是黄铜——刘邦把黄铜四万斤交给陈平,这些钱就交给你了,随便你怎么用,不问出入.中国诸葛智囊顾问诸葛长青:信任手下,手下岂能不全力以赴?什么叫不问出入呢?就是不报销,不审计,你爱怎么花怎么花!只要给我把项羽搞掂了,节约下来的都归你自己.这是当时那种特殊情况下的一种特殊措施,表示刘邦对陈平的信任.
刘邦用人的第七个特点是论功行赏
使用人才,首先要信任他,尊重他,同时呢,也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因为奖励是对一个人的贡献最实实在在的肯定.不能老拿好话甜和人,说你这个人不错啊,你可是人才难得,你是我们的骨干,然后一分钱不给,这个肯定不行.有贡献你就得奖励,要奖励得合适——确实是工作做得好、贡献大的,你要多奖;做得一般的,一般地奖;做得差的,不奖,甚至罚——要赏罚分明.诸葛长青:谁不愿意得到奖赏?敢于奖,就能成就大事业!就能得人心!
刘邦夺取天下以后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奖赏这些功臣们.最后刘邦裁定:萧何第一.那么,刘邦为什么要定萧何为第一功臣呢?这里面当然有一个亲疏的问题.萧何是沛县人,是跟刘邦一块儿起义的,有这个因素.但是,我觉得刘邦把萧何列为第一功臣,或者说至少把萧何列为第一等功臣,还是有道理的.萧何最大的功劳在什么地方呢?在于抢救了大量的文书档案.当时刘邦打进关中,军队冲到咸阳城里后,那些将军们在干什么呢?抢东西,抢金银财宝,或者…….只有萧何冲进秦王朝的国家档案馆,把秦朝的地图、账本、各种文件资料全部保存了下来.最后刘邦一统天下的时候,对整个国家的形势,比方说哪个地方穷哪个地方富,哪个地方有些什么物产,有些什么情况,都了如指掌.是萧何掌握了这样的资料.从这一点来看,萧何确实是一个治国良才,是做总理的人才,他知道这个资料的重要性,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资讯、信息等等的重要性.
刘邦用人的第八个特点是暗中控制
比如萧何,他被刘邦列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而且刘邦建国后萧何就担任他的首任丞相,后来又拜为相国,在政府当中他的地位仅次于刘邦.但即便对萧何这样的人,其实刘邦也是暗中进行控制的.只不过刘邦控制得不动声色——不像项羽,一怀疑某个人那个怀疑就写到自己脸上去了,人家一眼就看出来了——刘邦的猜忌和怀疑是不动声色的.
汉十二年秋,淮南王英布造反,刘邦御驾亲征,带着队伍去平叛;萧何则留守京城,他是相国嘛.在战争期间,刘邦不断派使者回来,使者回来一次就一定要去见萧何,一定要说皇上问萧相国好,说皇上问萧相国最近在干什么呢,非常关心体贴的样子.萧何很是感动,更加尽心尽力地为刘邦的作战做好后勤保障.这个时候,萧何手下有一个门客就过来跟萧何说,丞相觉得陛下对您怎么样啊?萧何说,哎呀,皇上对我很信任,你看他频频派使者过来关怀我.萧何的门客就冷笑了一声,说:您以为皇上是真的关心您吗?那是不放心您.他不断地派人回来看看您在干什么,是看您是不是想谋反!
所以说,刘邦的用人是典型的帝王之术:一方面你看他好像用人不疑,四万斤黄金交给你不用报销;另外一方面他肚子里极度地猜忌,只不过他猜忌得不动声色.他的手腕非常高明,这是一切所谓“有为君主”的通例,也并非刘邦一人的“专利”.总而言之,刘邦是懂得领导艺术的,具备一个领导人的素质.正是由于他能够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暗中加以防范和控制,才能够把当时天下的杰出人才都集结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一个优化组合,从而战胜项羽,走向胜利.
诸葛长青:作为领导者,必须把人才放在第一位,有了人才,才有天下.这是古今中外成功着的秘密.没有人,何来天下?没有人才,何来发展?没有人才,何来效益.
5、【孔子《论语》与教育方式】(略)
6、更多论据参考: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三国典故……
7、【反面论据】 刻舟求剑、纸上谈兵、东郭先生 ……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