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 孔乙己 这个绰号的含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7 20:41:20
怎样理解 孔乙己 这个绰号的含义
怎样理解 孔乙己 这个绰号的含义
怎样理解 孔乙己 这个绰号的含义
一、思想主题
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一方面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另一方面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与黑暗.
二、“孔乙己”名称的寓意
孔乙己,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的绰号.鲁迅为什么要用绰号作人句呢?用这个叫人“半懂不懂”的绰号作为“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人物的名字,正是对这个人物迂腐可笑的性格的嘲弄,同时也是对孔家店的蔑视和讽刺.鲁迅用这个人物的绰号作为小说的题目,给作品定下了讽刺性的基调,具有鲜明的反孔色彩.
三、孔乙己出场时的肖像描写
鲁迅最擅长于肖像描写,他能准确地抓住人物肖像的特征,做到“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孔乙己出场时对他的肖像作了这样的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这一段肖像描写,传神地表现了孔乙己的内心世界和生活遭遇.“他身材很高大”,表明他的体质好,有力气,可是他又是“青白脸色”,这说明他营养不良和不肯劳动的结果.他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因为他穷困而偶然偷点东西,结果被打伤,这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他那“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既表明他已是50开外的年龄,又表明他精神萎顿颓唐.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破”了而不肯补,“脏”了而不肯洗,都说明他穷酸潦倒、好吃懒做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本来这件长衫可以脱下来换一换,洗一洗,可是他不愿意;这从他几乎成为口头语的“之乎者也”这类话可以作为补充说明.虽然已是胡子花白的人了,科举的途程对他已是毫无希望的了,但他仍然画饼充饥,聊以自慰,这说明在科举制度的毒害下,他的精神状态已经到了十分迂腐麻木的程度.
孔乙己的长衫描写,作为塑造形象揭示性格的点睛之笔,可谓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确实,如果鲁迅先生只写孔乙己站着喝酒而不写其穿着长衫,就很难简明地揭示出主人公思想意识和其所处的经济地位之间的矛盾,奇峰般地凸现出他迂腐寒酸的性格.这长衫是人物灵魂的标签,是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广告.
四、动作神态描写的目的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自己最喜欢的一篇短篇小说,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名篇.小说以不足3000字的篇幅,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修世态的凉薄,反映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戕害.孔乙己的艺术形象极其生动、鲜明,令人忧愤,使人难以忘怀.同时,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历来也是人们称道的.
有人认为作品“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展示了孔乙己善良的心地.”而依据是:“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表现了他善良的心地.”
我认为,这是以偏概全.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确实能看出孔乙己的善良,这与他所信奉的“君子固穷”是一致的.但是,小说中对孔乙己的动作、神态描写,并不局限于此两处,还有许多.每一处都很细致地表现了孔乙己不同的心理活动和复杂的思想感情,这以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先看小说对孔乙己的动作描写.“站着喝酒”这一动作,深刻地提示了孔乙己经济拮据、穷困潦倒的窘迫.这是孔乙己形象最重要而鲜明的特征.“排出九文大钱”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孔乙己穷酸而想炫耀的自赏自傲心理.“将两个长指甲敲着柜台”活画出孔乙己的迂腐不堪、卖弄“学问”的得意.“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更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孔乙己虽善良,却又经济拮据而窘迫的恐慌无奈心情.“摸出四文大钱”和“坐着用这手慢慢地走去了”,此时的孔乙己已经是穷途末路,凄凉不堪,令人深深地同情.
我们再来看小说对孔乙己的神态描写.短衣帮嘲笑孔乙己的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他不回答”.这一句虽没有直接对孔乙己的神态进行描写,但孔乙己那难言的痛苦,在他的神态中一定有所表现.当短衣帮说“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并举出亲眼目睹的事实.这时的孔乙己,在众人面前,好像被剥光了衣服,完全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他“睁大眼睛”、“涨红了脸”地辩解,那种恐慌、羞恼、死爱面子、自欺欺人、迂腐不堪的性格,维妙维肖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当无聊麻木的短衣帮再一次故意嘲弄他:“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他“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那种读书人自命清高的性格,跃然纸上.而当短衣帮诘问“孔乙己,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时,孔乙己难以掩饰痛苦、沮丧、无可奈何的心情,“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这是他追求功名没有结果的必然反映,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痛苦和羞辱.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把毫无用处的“茴”字的四种写法当作学问来炫耀,小伙计却毫不热心,于是他“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由此可见他中封建教育的毒害之深.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享酒店喝酒,又遭到掌柜索要“十九个钱”,孔乙己“很颓唐”.当掌柜的笑他又偷了人家的东西时,“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的孔乙己,已经身残气微,不复聊生,却依然麻木不仁,令人不忍卒读.
总之,从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小说中对孔乙己的动作、神态描写很多,而大多数的描写,都是着重表现孔乙己自命清高、死爱面子、迂腐不堪、自欺欺人而又无可奈何的心理和性格.所以说,《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归纳是值得商榷的.
五、小说阅读教学方法建议
小说的意味,作者的意图,往往是含而不露的.阅读小说,就要仔细辨识含蓄的意味,用心领会作者的意图.《孔乙己》初读起来觉得很好笑,很轻松,其实,作品的意味很冷峻,很深沉,要理解得准确、透彻,是要用一番心思的,除了作品的主题思想之外,有些细节也要细心品味.必须反复品味,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做出评价.可将《孔乙己》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