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两份,每份50 mL.向其中各通入一定量的CO2,随后分别各取溶液10 mL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两份A和B,每份50 mL,向其中各通入一定量的CO2,然后各取溶液10 mL,分别将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7:25:51
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两份,每份50 mL.向其中各通入一定量的CO2,随后分别各取溶液10 mL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两份A和B,每份50 mL,向其中各通入一定量的CO2,然后各取溶液10 mL,分别将其
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两份,每份50 mL.向其中各通入一定量的CO2,随后分别各取溶液10 mL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两份A和B,每份50 mL,向其中各通入一定量的CO2,然后各取溶液10 mL,分别将其稀释为100 mL,分别向稀释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CO2气体体积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A和B的溶质分别是什么?
B的溶质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A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我想问的是A和B的斜率是不是画错了,不应该是B大才对吗
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两份,每份50 mL.向其中各通入一定量的CO2,随后分别各取溶液10 mL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两份A和B,每份50 mL,向其中各通入一定量的CO2,然后各取溶液10 mL,分别将其
只看生成CO2的HCl的量
NaHCO3+HCl=NaCl+H2O+CO2↑
A中HCl有15ml即0.0015mol,生成CO2应该为0.0015mol.
B中HCl有50ml机0.005 mol,生成CO2应该为0.005 mol.
0.0015 0.005
A的斜率————— = ————即B的斜率 (——为分数线)
15 50
斜率相等
斜率的确画错了,应该是一样大的。
HCl和Na2CO3先必须反应生成NaHCO3然后才会再反应分解产生CO2
二楼说的没错,我们可以这么分析:
首先在下的思路是从总量来入手。通过加入盐酸的量计算出A、B溶液的初始溶质分别如下:
A:0.045mol/L的NaOH和0.015mol/L的Na2CO3;
B:0.025mol/L的Na2CO3和0.025mol/L的NaHCO3.
那么在A、B溶液体积相同的情况下,根据碳元素的守恒,B放出的二氧化...
全部展开
二楼说的没错,我们可以这么分析:
首先在下的思路是从总量来入手。通过加入盐酸的量计算出A、B溶液的初始溶质分别如下:
A:0.045mol/L的NaOH和0.015mol/L的Na2CO3;
B:0.025mol/L的Na2CO3和0.025mol/L的NaHCO3.
那么在A、B溶液体积相同的情况下,根据碳元素的守恒,B放出的二氧化碳体积应该是A的3分之10倍,因此B的拐点纵坐标应该是A的3分之10倍,这一点上来看这个图有误。
接下来是过程。
不考虑水解,并且不考虑水的张力、溶剂效应等等等等效应的影响(也就是说认为混合溶液总体积就是各不同溶液体积的代数和),那么在B的25mL那个点,溶液中碳酸氢根的浓度约为0.4mol/L;在A的60那个点,溶液中碳酸氢根的浓度约为0.0938mol/L。初始的反应速率确实是B大于A。但是消耗的生成气体的盐酸的量,B也是A的三分之十倍,(B50,A15)所以最终斜率B应该与A相同。
最后是结果。根据题设(高中老师最令人讨厌的一点),A、B反应结束的时刻是相同的,因此拐点的位置都一样。这一点图是没画错的(这不是废话嘛,图就是这么画的,自我吐槽)。
最后说句,贵方这是在较真了。高中老师出题从来就是学生一定不能有任何错(当然如果舍得分数的话另当别论),老师可以犯任何错,还得学生买单。老师想不到的,学生要想到!老师想到的,学生更要想到!!老师不让学生想到的,学生绝对不可以想到!!!所以嘛对于出题人的这个错误我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做题得分要紧。
到了大学,每个老师都在说高中的这里不对那里也不对……颠覆了啊。
(据说到了研究生,老师会说本科这里不对那里不对,在下期待中,求知是无止境的,嘿嘿)
(后来想了想。这个图貌似跟反应速率没什么关系,斜率倒确实不会变的,被图坑了啊,一直在想速率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