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和元宵节的起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7 17:58:09

春节和元宵节的起源
春节和元宵节的起源

春节和元宵节的起源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打柴的青年叫万年,他看到当时的节令很乱,决心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打柴,忽然从移动的树影中得到启发,回到家里,他设计一个专门测量日影长短的“日晷仪”.可是当出现云阴雨雾天气时怎么办呢?后来他看到崖上的泉水很有节奏地往下滴,灵机一动,做了一个五层漏壶,用漏水的方法来计时.慢慢地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次,最短的一天是在冬至.
  万年带着自制的日晷仪和漏水器朝见天子,讲解了冬至点,日月运行的周期.天子听后,感到万年说的很有道理,就把万年留下来制历,并在天坛前筑起了日晷仪,过了一段时间,天子派节令官阿衡去了解万年制历的情况.万年拿出自己制作的草历说:“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荣枯分四季,一岁月有十二圆”.阿衡十分嫉妒万年的才能,害怕万年得到天子的重用,于是收买刺客刺伤了万年.天子知道后大怒,处死了阿衡,并亲自看望万年.万年指着申星说:“现在申星追上了蚕百星,星家复原,子时夜义,旧岁已完,时又始春,希望天子定个节吧.”“春为岁首,就为春节吧.”天子说.从此,春节的习俗流传至今.
  元宵节日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