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何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7 22:40:45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何时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何时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何时
楼主,汉语“中国”一词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场合是不一样的.在古代基本上是一地域和文化的概念.春秋时期的中国,只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其他地区不算中国.以后中国的概念逐步扩大,到了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并且包括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例如匈奴等民族建立的十六国,鲜卑人建立的北魏,到唐朝时已经被认为是中国的一部分了.汉朝以及汉朝以前,可考证的“中国”一词的用法有如下几种:指京师,如《诗经·民劳》注:“中国,京师也.”;“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指汉民族所能够直接统治的地区,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又如《论语集解》:“诸夏,中国也.” 指地理上的中原地区,如《三国志》:“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又如《史记·东越列传》:“东瓯请举国徙中国”.中原地区和中原王朝被称为“中国”,不仅由于地域亦源于文化传统,因为中原王朝建立之时间较早,经济与文化具有较高水平,是所谓礼义之邦的华夏文化.一直居于四夷之上.此时,“中国”一词拥有地域、文化和民族的多重意义,民族的意义要强于地域、文化的意义,且该词的政治意味比较小.自汉朝以后,“中国”一词的语义发生变化,民族的意义削弱,地理和政治意义加强.所以,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之后便以中国自居,比如:鲜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称中国 ,将南朝叫作岛夷;同时汉族建立的南朝虽然迁离了中原,仍以中国自居,称北朝为索虏、北魏为魏虏.如:《晋书》苻坚对其弟苻融言“刘禅可非汉之遗祚;然终为中国之所并”.“中国”一词的政治意义突出这一现象在辽宋和金宋对峙时期更加明显:辽与北宋、金与南宋都曾自称中国,且一度互不承认对方是中国.这里的中国,政治意义明显占强势.由于“中国”主要是地理、文化和政治概念,所以和民族的关系甚小.历史上夏商周三代无不出自“蛮夷戎狄”,华夏族便是夷夏不断融和的产物.五代时吴越王钱镠临终时要子孙“善事中国”,此“中国”是指沙陀族在中原建立的后唐.五代有三代(后唐、后晋、后汉)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新旧《五代史》都把他们视为正统,而把南方汉人政权放在次要地位,只称梁、唐、晋、汉、周为中国,却不称南方立国的各汉族政权为中国,欧阳修在《新五代史·十国世家年谱》言“十国非中国之有也”.南宋时,女真控制中原地区,陈亮在上孝宗书中说,不能“置中国于度外”要经营荆襄“争衡于中国”(其中的“中国”,前者指中原地区,后者指占据中原的金国),因此中国不仅是汉族的中国,也是各族人民的中国.直到清朝后期,“中国”一词已经有着3000年的使用历史,一直只是作为一种代指性名词来使用,不曾将“中国”两字明确作为其政体的直接名称.从清朝后期开始,清朝与西方国家交流时开始使用“中国”这个名称,往往使用“中国”来称呼自己.辛亥革命之后,中华民国成立,“中国”这一个称谓正式成为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政治名词.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实际的语言操作中“中国”一词依然具有地域、文化和政治的多重意味,但在国际上的共同认知中,“中国”一词就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