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植物的生物名称、主要生活地区(5个) 珍稀动物的生物名称、主要生活地区(5个)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04:37:40

珍稀植物的生物名称、主要生活地区(5个) 珍稀动物的生物名称、主要生活地区(5个)
珍稀植物的生物名称、主要生活地区(5个) 珍稀动物的生物名称、主要生活地区(5个)

珍稀植物的生物名称、主要生活地区(5个) 珍稀动物的生物名称、主要生活地区(5个)
大鲵
看上去似鱼,实为两栖动物
别名 娃娃鱼
学名 Andrias davidianus
英文名 giant salamander
隐鳃鲵科 Cryptobranchidae
分布 华北、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鲵是现存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最长可超过1米.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脸.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五后四,具微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体表光滑,布满粘液.身体背面为黑色和棕红色相杂,腹面颜色浅淡.
生活在山区的清澈溪流中,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洞穴位于水面以下.每年7-8月间产卵,每尾产卵300枚以上,雄鲵将卵带绕在背上,2-3周后孵化.
大鲵为我国特有物种,因其叫声也似婴儿啼哭,故俗称“娃娃鱼”.大鲵的心脏构造特殊,已经出现了一些爬行类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由于肉味鲜美,被视为珍品,遭到捕杀,资源已受到严重的破坏,需加强保护.
丹顶鹤



引颈高歌



别名 仙鹤学名

学名 Grus japonensis

英文名 red-crowned crane

鹤科 Gruidae

分布 在嫩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殖;长江下游及沿海越冬;在河北、山东为旅鸟,台湾偶见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型涉禽.全长约120厘米.体羽几乎全为纯白色.头顶裸出部分鲜红色;额和眼先微具黑羽;喉、颊和颈大部为暗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黑色,延长弯曲呈弓状.尾羽短、白色.嘴灰绿色,脚灰黑色.



栖息于芦苇及其他荒草的沼泽地带.食水生植物的嫩芽、种子、水生昆虫、软体动物和鱼类等.4月中、下旬开始营巢产卵,筑巢于周围环水的浅滩上的枯草丛中,每窝产卵2枚,雌雄鸟轮流孵卵,孵化期20-33天.待幼鸟学会飞行,入秋后,丹顶鹤从东北繁殖地迁飞南方越冬.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扎龙、向海、盐城等一批自然保护区.在江苏省盐城自然保护区,越冬的丹顶鹤最多一年达600多只,成为世界上现知数量最多的越冬栖息地.

丹顶鹤羽色素朴纯洁,体态飘逸雅致,鸣声超凡不俗,在《诗经·鹤鸣》中就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精彩描述.在中国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中被誉为“仙鹤”,成为高雅、长寿的象征,在诗词和中国画中,常被文学家、艺术家作为主题而称颂.







大熊猫



被誉为“活化石”的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动物



别名 大熊猫、、竹熊、花熊



学名 Ailuropoda melanoleuca



英文名 giant panda



大熊猫科 Ailuropodidae



分布 四川、陕西、甘肃局部地区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性情温顺、姿容可掬、行动逗人喜爱的大熊猫是人们最喜爱的野生动物之一,现已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选用作会徽.其体长120-180厘米,尾长10-20厘米,体重60-110千克.头圆而大,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趾外,还有一个第六趾.躯干和尾白色,两耳、眼周、四肢和肩胛部全是黑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



栖息于海拔2000-3000米的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带的山地竹林内.无固定巢穴,边走边吃,喜单独活动,四处悠荡.常在大树下或竹林内卧睡.视觉较差,行动缓慢,但能快速而灵活地爬上高大的树木,并能泅渡湍流的河溪.主要以竹类的竹笋、竹叶为食,偶尔也捕食小动物.发情期为每年4-5月份,也有秋季交配的,每胎1仔,偶见2仔.



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因而被誉为“活化石”.如今大熊猫分布范围已十分狭窄,仅限于中国的秦岭南坡、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凉山局部地区.目前,我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便更好地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活化石.大熊猫的存亡,早已为世人所关注.今后为保护和繁殖大熊猫,还需要继续做大量艰巨的工作.
白腹锦鸡
出没于草灌丛中
别名 铜鸡
学名 Chrysolophus amherstiae
英文名 Chinese copper pheasant
雉科 Phasianidae
分布 西藏、四川、贵州、云南、广西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雄鸟全长约140厘米,雌鸟约60厘米.雄鸟头顶、背、胸为金属翠绿色;羽冠紫红色;后颈披肩羽白色,具黑色羽缘;下背棕色,腰转朱红色.飞羽暗褐色.尾羽长,有黑白相间的云状斑纹.腹部白色.嘴和脚蓝灰色.雌鸟上体及尾大部棕褐色,缀满黑斑.胸部棕色具黑斑.
栖息于海拔2000-4000米的山地,活动于多岩的荒芜山地、灌丛及矮竹间.以农作物、草籽、竹笋等为食,兼食昆虫.4月下旬开始繁殖,筑巢于人畜罕至的山坡地面的倒木枯枝下或巨岩缝隙里,以枯叶或残羽为材,非常隐蔽.每窝产卵5-9枚,浅黄褐色或乳白色,光滑无斑.孵卵期为21天.
白鱀豚是目前全世界四种淡水豚之一,公元前2000万年离开海洋进入长江,它只生活在中国长江的中下游.虽然它的知名度远不如大熊猫,但要论起辈份,大熊猫的生存年限在五百到六百万年,而白鱀豚在地球上则生活了两千五百万年左右.公元前200年,《尔雅》中就出现过有关白鱀豚的描述,并称它为“长江女神”.
那么,现在“长江女神”的生存状况如何呢?
“2006长江淡水豚类考察”,队员由中国、美国、瑞士、日本、英国、德国六个国家的一流专家组成.历经近1个月的航行观测,12月5日,寻找白鱀豚科考行动行程过半,虽然专家们采用了最先进的观测方法,但在白鱀豚的历史分布区——从宜昌到上海1700公里的长江中下游江段,还没有发现一头白鱀豚.
科学家们相信,《尔雅》时代长江中的白鱀豚数量至少超过5000头.时光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专家在国际会议上宣布,白鱀豚已不足300头.同年,白鱀豚被国际自然环保联盟列为世界12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1993年,专家再次发出告示:白鱀豚数量已不足百头.1997年到1999年农业部曾连续3年组织过对白鱀豚进行大规模的监测行动,三年找到的白鱀豚分别为13头、4头、4头.
这次全程参与考察的中科院水生所博士王克雄说,“一开始会鼓励大家说,还有重点的江段没考察,后来又说,这些重点的江段我们还会再走一次”.可是返程一个多星期以后,他也失望地说,“还是没发现”.
今天,全世界四种淡水豚中的亚马逊豚有十万头之多,恒河豚、红河豚的数量也有2000多,且还有增加的趋势.而长江的白鱀豚种群则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人类消灭的鲸类动物.
近年来一直有人说,白鱀豚太老了,这个物种和恐龙一样,迟早是要灭绝的.周开亚教授不同意这个说法.他说:白鱀豚并没有老得不能生存,是因为我们人类的干扰才使它加快了种群灭绝的速度.据不完全统计,1985年前收集到的已知死亡原因的白鱀豚的标本中,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导致死亡的约占90%.
“2006长江淡水豚类考察”的另一项工作是对长江水质的调查:考察结束后,国际顶级观鲸专家鲍勃对长江的水环境表示惊叹,“这样的水里已经完全不适合豚类生活了”.瑞士联邦水科学与技术研究所(EAWAG)的两名科学家负责收集长江水样和河底淤泥,化验结果将向全世界公布.在这次考察即将结束时他们对媒体说:“长江里已经没有多少浮游生物了.我曾经把一个专门打捞浮游生物的采集网放进长江里捞了10个小时,结果就捞出两只不到1厘米的宽的小虾.很难想象这样的水能养活多少鱼,没有鱼,白鱀豚就得饿死.”

康复科

azsdxfcgvhb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