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名句赏析 500字以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9 09:52:51

论语名句赏析 500字以内
论语名句赏析 500字以内

论语名句赏析 500字以内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为政篇)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修学,三十岁能遵循礼法而有所立,四十岁就不再受外境迷惑,五十岁澈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六十岁能平等地对待大家的意见,七十岁时,自己可以随心所欲而又能不逾越道德的合礼范畴.”
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出生于一个曾经辉煌而走入没落的贵族家庭,到他父亲叔梁纥(hé)的时候,境况并不理想.父亲死后,孔子与母亲受“大奶”排挤,一起迁居到另一地生活,用度拮据.孔子年轻时不为当时的权贵所接受,在一次参加季氏举行的宴会时,被阳货无情地拒之门外.但是孔子并没有自暴自弃,从小就有志于学.学的内容一般认为是古代典籍,是对于宇宙人生真相的探究,因为若为糊口,乃生活所逼,不必“志”于学.
三十而立.现在说的“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乃成家立业之年.但在《论语》中“立”的含义是“立于礼”的意思.即在社会道德、礼制允许的范围内有所建树.我们看孔子年谱就知道,他三十岁时便成立私学,开始面向社会招生,报名费是腊肉十条.表明三十岁的孔子,已经是个学识渊博而且知礼达人的人.我们还应该看到,孔子十五有志于学,与三十而立在逻辑上应该是一个转承,指他在道德、学问上有所成就,学有所得而且能学以致用.
四十不惑.不惑是不为外境所惑,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主张和人生价值观.这一点已经很少有人能做到了.我常听朋友说“人到中年万事休”,那意思是“三十即惑”啊.人立身善道,在遇到逆境、诱惑时,往往会内心动摇.孔子则不然,四十岁已能真正守死善道,绝对信得过了.
五十知天命.这是一个关键.各注解对天命的理解有所不同.《周易·系辞传》中说:“一阴一阳谓之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说明道为阴阳之和变,道自性生.《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说明天命指的是人的体性,即天赋之命、形而上的命体.《说文解字》说天从“一大”,这么说天命就是“一大命”,知天命即是知“大我”了.在佛家看来,知天命就是“明心见性”,彻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孔子在没有心性修行先师指导的情况下,能“五十而知天命”,是相当不容易的,可见孔子的确是天生的圣人.知天命以后的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却没有真正出仕,非常耐人寻味.
六十而耳顺.耳顺不是说耳朵没毛病,而是说能平等听取顺逆之言,平等心发起了.孔子五十岁通达天命是个分水岭,之后孔子“我”的执着的习气渐渐就减损,而能平等对待他人的顺逆之言.“耳顺”的其他解释非常多,有说是“听他人之言,而知他人之心”等.我这里取平等心、平等听闻,是由整章记录孔子心性修行的报告而言的,强调的不是一般的能力智慧,而是孔子的心路历程.
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表明孔子的修为已经相当纯熟,达到“思无邪”的境界,连坏的念头都没有了.
孔子提出自己的修学报告,其实想是借他本人的修学经验,来表达与为政以德相关的几层含义:
其一,人人皆可成圣贤.通过学习,每个人都可以通达天命,而建立完善的人格.事实上人们遵守社会礼法,能更好地通达天命,彻悟道体,成就道德学问.
其二,借以表明以德导民的效果,并不会限制人的自由.孔子三十而立——能融于社会礼法作一番事业,可见德政非但不影响人们建功立业,而且能帮助人们成就.到七十岁更是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表明德治的极致效果正是人性的自由与解放.
其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政以德仍需要时间来完成,人心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