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6)中的答案选的是acd,问,为什么c可以选?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氧化成,而稀硝酸不能氧化.由此得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7 21:38:24

题(6)中的答案选的是acd,问,为什么c可以选?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氧化成,而稀硝酸不能氧化.由此得出
题(6)中的答案选的是acd,问,为什么c可以选?
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氧化成,而稀硝酸不能氧化.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 +H2O.
(1) 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
(2) 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____
(3) 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4) 装置②的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5) 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试验现象是______
(6) 试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我的注解:
取消标注 总评分:60 我的评分:
所属试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1)3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2)通入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3)Cu + 4HNO3(浓)= Cu(NO3)2 + 2NO2↑ + 2H2O
(4)将NO2转化为NO 3NO2 + H2O =2HNO3 + NO
(5)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6)a c d

题(6)中的答案选的是acd,问,为什么c可以选?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氧化成,而稀硝酸不能氧化.由此得出
个人觉得该选项偏难,对于高考而言是不用填的.
理由是,氮气本身是不溶于该溶液的,在溶解方面没有直接的关联可以使得质量分数变化,而且一般的同学不会大胆到去选c.
因为选择它的理由其实是很实际,也就是,设想这气体溶液里通入别的气体,其实这里可以视通入的是气流,那么溶液就会被搅动,并开始冒泡,从挥发的角度而言,实际是会加速气体扩散挥发的.
理论上的原理是:分子扩散理论
如果由于外界的作用使相内产生涡流,则物质扩散的速度便大的多,这种扩散称为涡流扩散.
即通入氮气,会加速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扩散.
这个答案是基于实际实验的,当你做过,你就会明白,但是同时因为是高考,学生课本知识中不会涉及这个原理,所以都不敢选,该题的题目设得不佳!

题(6)中的答案选的是acd,问,为什么c可以选?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氧化成,而稀硝酸不能氧化.由此得出 答案是ACD的, 我选的AC 答案是ACD, 请问为什么要选D?答案是ACD 我感觉选B答案给的是ACD 答案是ACD 求问acd为什么不对 关于有机化学 四题第一问中的b是怎么来的 (红色的为答案)为什么可以由a炔钠得到 请问为什么ACD是对的? 多选题:马克思主义( )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A认识论 B社会历史观 C唯物论 D真理论答案是ACD 为什么? 答案是acd 求讲解 做在逆水行使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以下哪些物体为参照物的?A 河岸上的树B 船舱C 迎面驶来的船D 河水 为什么啊,为什么我选的是ACD,别的答案上说是B呢,这一类问题怎么答啊? 一道高中化学实验题第四题的答案是CD,我想问为什么B不用选? 有文字说明.我会加财富的.答案是ACD 在研究下述运动时,能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是答案B请问ACD为什么不对, 物理 直线运动.这题答案是ACD,我想问的是如果要画"B项乙比甲先出发"的x-t图像要怎么画? 必修二化学,请问为什么ACD是错的? 高中几何数学题求判断对错!如图,已知AB⊥平面ACD,DE平行AB,△ACD是正三角形,且AD=2AB,F为CD中点.(1)求证:平面ACD⊥平面CDE;(2)求直线BF与平面ACD所成角的大小.第一问忽略,第二问求判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