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构成要素有那些,越多越好!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有哪些?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的内容与种类,你认为哪种参与比较重要,作为老师如何把握每一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02:42:44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构成要素有那些,越多越好!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有哪些?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的内容与种类,你认为哪种参与比较重要,作为老师如何把握每一种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构成要素有那些,越多越好!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有哪些?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的内容与种类,你认为哪种参与比较重要,作为老师如何把握每一种参与?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构成要素有那些,越多越好!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有哪些?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的内容与种类,你认为哪种参与比较重要,作为老师如何把握每一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素: 以皮亚杰、布鲁纳等人所进行的关于儿童发生认识论和有关发现学习的开创性研究为基础,发展起来了认知主义理论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认识,而且更加重视建立有利于学习者主动探索知识的情境.建构主义者认为,虽然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的,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但是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正确、丰富和全面.建构主义的这些观念为我们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素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1、学习者参与目标或子目标的提出或确立. 建构主义认为,只有学习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工作目标并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时,学习才可能是成功的.为了让学习者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建构主义强调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习者参与目标或子目标的提出或确立. 2、学习者在“做”中进行学习 目标一旦确立,学习者在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中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操作对象,也就是说总是要有一定的事情让孩子们去做.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讲授所要学习的概念和原理,而后再让学生去做一定的练习,尝试去解答有关的习题,其潜在的假设是:学和做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只有先学会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建构主义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正好用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先鼓励学生去做,在做中学.因为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甚至可能还要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便可以建构起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得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 (二)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界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通过意义的共享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因此,在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就应该是多向的,教学过程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具体表现为: 1、促进者:教师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是包办代替,不是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 2、指导者: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中形成矛盾的地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线索和反馈,发展学生判断、交流、反思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通过示范、讲解,尤其是提炼和概括,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3、合作者:教师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去学习,敢于承认自己不如学生的地方;同时也愿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和专业人员合作,敢于冒风险去开拓自己专业以外的领域. (三)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应更多地取材于现实生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与问题解决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并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原始数据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提出假设,进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第二,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因为在学习者面对一个新问题时,必然先要求他们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在有了一定的想法和努力方向之后,开始尝试用一些方法对该问题展开探索.根据尝试后的结果,学习者还需准备自己在小组中需要交流的信息,必要时甚至要写出书面的提纲.在小组交流讨论时,一方面学习者需要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解题策略,另一方面还要努力理解他人的解题策略,并不断回顾和反思自己与他人在解题策略上的正确与错误、相同与不同,对正确的需给出证据或阐述理由,对错误的需找出错误的原因,对都正确但方法不同的解题策略,需比较不同方法之间的特点,优化解题策略等等.第三,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空间上的便利.这里的空间主要是指学生座位的安排.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往往是插秧式地编排座位,使得学习常常被视为孤立、个体化、相互存在竞争的活动.如果我们把孩子们编排成一些工作小组,从空间上给予一定的调整,孩子们会十分乐于彼此进行交流、倾听、解释、思考他人的观点以及自己进行反思,从而更有效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四)有效的教学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真正的理解,而不是表面上的理解.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想通过提问“你们懂了吗?”或“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1)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 (2)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 (3)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 (4)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5)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 这些方面,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练习是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情况的.而要做到这些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则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为只要理解和关注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才能促进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五)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习者要不断监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进展与目标的差距,采取各种增进和帮助思考的策略,而且学习者还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推论中是否包含逻辑错误等等.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反省认知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我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今天学的这些知识(或研究的这些问题)之间有何联系?”……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有人甚至将一个人是否具有反思习惯作为一个人聪慧的指标.由此可见,在评课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自我监控与反思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 (六)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学生在学习某门学科时,总是带有一定的情感的.这种情感的投入与学生学习该学科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密切相关.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学习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是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忽略和抹杀.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特别强调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次的成功与进步的评价在促进学生获得对学科积极体验中的重要性和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