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9 00:38:02
试谈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试谈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试谈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怎样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对我国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但走上近代社会后,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们开始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以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但是,这种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艰难的过程中前进.有前进,有障碍,有时甚至还会倒退.于是鸦片战争结束已有一百六十年,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仍旧没有根本性的突破.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中,可谓绝无仅有,也使许多人感到大奇不解.
中国传统文化构成复杂,是一个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有数千年历史.时间长,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增加一些东西,因此内容十分丰富,构成成份极其复杂.有许多东西是好的.有许多东西是糟粕.而精华与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块,使中华的传统很难改进和发展.
1.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由于时间久,在若干年时间里又没有及时进行打扫,使糟粕越积越多,给我们民族带来极大损害.不是崇高创新,不是倡导一代胜过一代,而是推崇守旧,“天可变,地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使几千年期间,政治体制、思想观念、科学文化,一直难以进步,终于在近代社会不可避免地落后于国际社会.我们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像智、信、忠、孝、礼、义、廉、耻都是几千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引导青少年树立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观念.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身为青少年,我们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并继承其优良传统.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能仅仅做一个博物馆或者只是把传统文化用声音和影像保存起来.而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活生生的东西.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并不是让其凝固而无法变迁,这样做的后果事实上是让传统文化失去应有的生命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加以发展,就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大力弘扬中华美德,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地发展;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才能使中华民族更加生机勃勃、更加和谐.
3.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世界文化
中国新文化的建设,正如人们常说,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角度来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长短,应该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别人可以学习我们,我们也可以学习别人.学习永远不是一件丢面的事,而是一种聪明的表现,是一种追求进步的表现.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才能赶上别人,超过别人.即使已经超过别人,也要继续向别人学习,因为别人总会在一些方面,做得比我们好一些.正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一样.
而不同国家国情不同,学习中不能照搬照抄.这是肯定的.不同在哪里?人口多一些,生产力起点低一些,文化教育落后一些,人均资源少一些,这一切都是我们的特殊性.但是,更有许多方面是相同的.如:都要发展经济,都要科学、民主,都热爱美好生活,都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都要讲道德和法律.因此,别人在这些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就应积极借鉴.
有些人动不动以中外国情不同为由,千方百计为学习别人先进文化设置障碍.中外国情不同,所以中国不能搞市场经济,不能崇高人权,不能普选,不能倡导思想自由,不能搞股份制,等等.这与其说是重视本国国情,不如说是自甘落后.许多别人文明的先进成果,被排斥在一边.害了谁?害了自己民族的未来,害了广大人民的最切身利益.若以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来指导我们的文化建设,那么我们民族与世界先进民族的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必然越来越大了.
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由许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携手前进是最明智的.这样大家都会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成熟.人类文明,必然要以这种方式前进,才能发展更好,也才能使各个民族更快地进步.
中华民族这个传统民族,走向现代民族的脚步,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是谁也难以阻挡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尽管路途坎坷,却是最终要完成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和国际上对外交往的增多,我们的胸怀将更开阔,我们对文化发展的规律将认识得更深刻,各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障碍,将逐渐被打破,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必将大大加快.
4.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
在当今全球化越演越重,经济一体化浪潮越发汹涌之际,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成为民族研究与工作中的重大课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能够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演进的自觉水平.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要素,对国家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力和影响力.文化资源、人文环境和民族素质,又是一个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新的时代,必须建设新的文化.使人的生活更加境界,更加高尚,也进而推动我们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首先要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将更加深刻.新的文化不是建立在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知之甚少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对自己、社会、自然有较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在无知、愚昧基础上的文化,是不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真正幸福的.这就要求个人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要求社会倡导思想自由,倡导尊重真理,重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传统文化与当今文化的相结合,要保留传统文化的精华,还要灌输当今文化的特点,符合世界发展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配合,按照自身的规律得到的继承和持续的发展.这样,才能使中国的发展一直处于领先阶段.
因此,在新的文化建设中,必须倡导人的社会责任,鼓励人们在实现个人利益基础上,为社会多做贡献;必须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人的矛盾,维持社会正常秩序;必须使人们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创造更多优秀的劳动成果.建设中华民族的新型文化.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弘扬和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出符合中国特色的新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