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华罗庚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7 19:17:00

谁有华罗庚的故事
谁有华罗庚的故事

谁有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一生都是在国难中挣扎.他常说他的一生中曾遭遇三大劫难.自先是在他童年时,家贫,失学,患重病,腿残废.第二次劫难是抗日战争期间,孤立闭塞,资料图书缺乏.第三次劫难是“文化大革命”,家被查抄,手槁散失,禁止他去图书馆,将他的助手与学生分配到外地等.在这等恶劣的环境下,要坚持工作,做出成就,需付出何等努力,需怎样坚强的毅力是可想而知的.
早在40年代,华罗庚已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数学家之一.但他不满足,不停步,宁肯另起炉灶,离开数论,去研究他不熟悉的代数与复分析,这又需要何等的毅力寻勇气!
华罗庚善于用几句形象化的语言将深刻的道理说出来.这些语言简意深,富于哲理,令人难忘.早在 SO年代,他就提出“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华罗庚虽然聪明过人,但从不提及自己的天分,而把比聪明重要得多的“勤奋”与“积累”作为成功的钥匙,反复教育年青人,要他们学数学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经常锻炼自己.50年代中期,针对当时数学研究所有些青年,做出一些成果后,产生自满情绪,或在同一水平上不断写论文的倾问,华罗庚及时提出:“要有速度,还要有加速度.”所谓“速度”就是要出成果,所谓‘加速度”就是成果的质量要不断提高.“文化大革命”刚结束的,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某些部门,急于求成,频繁地要求报成绩、评奖金等不符合科学规律的做法,导致了学风败坏.表现在粗制滥造,争名夺利,任意吹嘘. 1978年他在中国数学会成都会议上语重心长地提出:“早发表,晚评价.”后来又进一步提出:“努力在我,评价在人.”这实际上提出了科学发展及评价科学工作的客观规律,即科学工作要经过历史检验才能逐步确定其真实价值,这是不依赖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 观规律.”
华罗庚从不隐讳自己的弱点,只要能求得学问, 他宁肯暴露弱点.在他古稀之年去英国访问时,他把成语“不要班门弄斧”改成“弄斧必到班门”来鼓励自己.实际上,前一句话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华罗庚每到一个大学,是讲别人专长的东西,从而得到帮助呢,还是对别人不专长的,把讲学变成形式主义走过场?华罗庚选择前者,也就是“弄等必到班门”.早在50年代,华罗庚在《数论导引》的序言里就把搞数学比作下棋,号召大家找高手下,即与大数学家较量.中国象棋有个规则,那就是“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1981年,在淮南煤矿的一次演讲中,华罗康指出:“观棋不语非君子,互相帮助;落子有悔大丈夫,改正缺点.”意思是当你见到别人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说,另一方面,当你发现自己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修正.这才是“君子”与“丈夫”.针对一些人遇到困难就退缩,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华罗庚在给金坛中学写的条幅中写道:“人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我说到了黄河心更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