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学问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网友来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20:37:59

怀疑与学问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网友来稿)
怀疑与学问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网友来稿)

怀疑与学问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网友来稿)
课后练习一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仔细默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正如教参(教师用书)有关练习说明中所言:“本题旨在训练学生准确把握论点,理解文章思路的能力.”参阅教参有关课文说明,其中明言:“文章开头引用我国古代学者的名言,通过这两句名言提出了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在练习参考答案中,除了有如上同样的表述外,还加上了“(或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一说,而把“怀疑不仅从消极方面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立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一句一分为二,作为两个分论点.\x0d对上述分析,我个人认为有可商榷之处.\x0d其疑一:课文预习提示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开头有什么特点?提出了怎样的论题?显然,这个思考题前者意在使学生明白这篇课文用古人名言开篇这一特色,从而区别于前一单元的课文,后者则显现了它在全文结构中,引起话题、总启全篇的作用.这里,把古人名言作为是一个话题.我们知道,在议论文中,论题和论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预习提示和练习设计本身似有矛盾之处.\x0d其疑二:就引文而言,其意固然都谈到了要有怀疑精神,但细品其味,其实两句各有侧重.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是就做学问的方法而言的;张载的“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一说,前后分句互为因果,强调了怀疑对于做学问的重要性.因此,如果要把引文作为论点的话,相比之下,张载的话意思更简截、更切近.\x0d其疑三:不少分析认为,开头的引文既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又是引用名言作论据.这好比是数学中的证明题,拿求证的问题,作为证明的根据,说法更嫌牵强.\x0d一、本文课题是《怀疑与学问》,表明讨论的话题是两者的关系问题,即“怀疑”对于“学问”的意义何在?作用究竟多大?因此,如果从正面立论,当在这一方面着眼.事实上,作者在文中正是围绕“怀疑”的作用问题,从消极和积极两个层面上作了具体的阐述,并在行文中间(第六节),对此作了明确的概括.这既是对程、张学说的明确和具体化,也可看作是作者的经验之谈.正是基于“怀疑”对于“学问”的这一重要作用,我们自然可以体会到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向人们倡导一种“怀疑”精神.而开篇引述,即借古代大家之口,以引起人们的敬畏.据此,把引文作为论据,看来更合理一些.\x0d二、中心论点,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它既能在内容上涵盖全篇,又是全文结构的总纲,在文章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我们看该篇除开头引启部分外,前后两层就是围绕怀疑对于学问的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的.试若我们把开头引文去掉,虽然可能使文章稍有逊色,但读来还是完整、清晰的;可是,倘若我们删掉作者的概述,恐怕这“古论”和“今说”之间,就有隙可乘了.\x0d三、再从行文的角度看,开篇引文,也是写作的常式.这样写,引文的作用或引出论题,或开启全文,为文章定基调、作引子、造声势;然后接引正文,进入正题.依我看,本文就是这样.\x0d另外,如果按教参说明把它作为分论点来理解,也有于理不通之处.所谓“分”当指论点分散于各段各层,如果合在一处,硬地把人家“拆散”,则更是“于情不容”了.\x0d当然,文章的写作各尽其妙,不拘一格;个人的理解,也可以是仁者见仁,毋求苟同.但对于语文教材中的名篇,对于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把握等特殊的对象和关键问题,恐怕不能没有比较合理而统一的意见.因此,本人不避浅陋,以求教大方.\x0d下载此教案:.docx(Word 文档)相关信息:《故都的秋》名句赏析(网友来稿)内蒙古扎赉特旗一中 李殿林 以“秋”为题材的抒情散文,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堪称名篇,并一直被选为高中语文教材.尤其是北方人,很少有读了此文不为之感染的.这和作者对北方的求有着深刻的感悟和体味是分不开的.体味之深,...(查看全文)自由童年的亲切象征:浅谈〈阿长与〈山海经〉中的小隐鼠(网友来稿)张宜彪胆,在人体的解剖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极小,位置又相当隐蔽.但它的作用确是不可或缺的.戏剧表演中,也有一些不可或缺的小道具.有时是一面镜子,有时是一件宝贝,.是它们连缀戏文,激发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