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春天郊游叫做“踏青”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9:44:28
为何春天郊游叫做“踏青”啊?
为何春天郊游叫做“踏青”啊?
为何春天郊游叫做“踏青”啊?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寻春.是一种习俗娱乐活动.于花草返青的春季,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并进行各种游戏以及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 古时以农历二月二日为踏青节.是日,人们纷纷出城采蓬叶,备牲醴纸爆竹,为土地神庆寿行祭礼.后来,由于清明扫墓,正值春光明媚,草木返青,田野一片灿烂芬芳.扫墓者往往“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圃,列坐尽醉”,由单纯的祭祀活动演化而为同时游春访胜的踏青.宋时诗人吴惟信诗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墓笙歌收拾去,万株扬柳属流莺.对当时春游自昼及暮,笙歌如痴的盛况可谓描摹得淋漓尽致. 《和子由踏青》踏青,又叫春游、探春等.我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唐代诗人杜甫就曾记载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千百年来,踏青渐成了一种仪式,仿佛只有行了这种仪式,才真正拥有了春天.“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白居易的《春游》诗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踏青虽在一年之春,但具体时日常有出入.明朝冯应京、元朝费著、唐朝李淖,分别在文中指明踏青时节为正月初八、二月二日、三月初三.其实,人们心中最认同的那个时节,也是被称作“踏青节”的,是春暖花开的清明时分.在这个时节里,他们结队出游,在凭吊先人的同时,感受春天气息.在郊野中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心情被放飞得不想回转,快乐也渐渐从脸上溢满内心.而诗人骚客更是吟颂成篇,佳句华章比比皆是.如“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孟浩然《大堤行》),“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欧阳修《阮郎归·踏青》),“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等,最优雅的无疑是1600多年前,发生在浙江绍兴的“曲水流觞”了,这一踏青活动中,不仅产生了37首酒中所赋之诗,更诞生了“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自小时起,春天的田野就对我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长大后,到江南上大学,这里比家乡的平原美多了,到处青山绿水,宛如画中.最盼着春天的到来,因为春天一到,学校总爱组织去远郊踏青.有一年我们顺江而下,一路上,江水浩荡,远处的青山隐隐.至天门山,弃船登岸,便是一望无际的黄灿灿的油菜花,微风佛过,花香阵阵,花潮涌动.我们一边吟咏着李白的《望天门山》,一边在花海中疯跑,心灵就像长上了翅膀,向仙境里飞升……多少年后,那情景,那画面还定格在记忆里. 踏青是一种忙里偷闲的放松,它最能唤起童心的回归.冬日里,活动空间狭小逼仄,心灵像一颗裹得严严实实的茧,难以舒展.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偷得浮生半日闲”,卸却一切俗务,携一家老小或三五好友,去郊野寻觅春天芳踪.融入自然,看蓝天白云,闻菜花香,听燕子呢喃,沐浴春光里,徜徉在乡间的小路上,随手摘片柳叶,放在唇上,吹出一曲欢乐颂;高兴了,不妨脱下鞋子,赤脚踏在泥土上,对天吼几声;累了,打个滚,就地躺下.如此放浪形骸,神游八极,让机体吐故纳新,不但赏心悦目,还能使人胸怀开阔. 从生理上看,踏青最有利于人体的健康.春天阳气上升,树林中、田野里、河边、湖畔,空气清新,饱含负氧离子,经常呼吸,可以使人心肺受益,精神大振,有消除疲劳、防止春困、调节神经等作用. 踏青去,人们一年四季都能出游,但不是每一个季节都能踏青.踏青路上,你定会觉得古人“芳草拾翠暮忘归”的踏青诗写得真好. 作者:苏轼 春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 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 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 歌鼓惊山草木动,箪瓢散野乌鸢驯. 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卖符色怒嗔. 宜蚕使汝茧如瓮,宜畜使汝羊如麇. 路人未必信此语,强为买服禳新春. 道人得钱径沽酒,醉倒自谓吾符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