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及反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20:28:26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及反思
区教研员和浙师大教授听课杭州江南实验学校 詹林芳一、教材分析《我看到了什么》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三上教材的第一课.本课以生活中常见的大树为观察对象,以一个初学科学观察学生的一般发展过程为线,通过几个依次递进的结构活动,让学生经历并体验一次科学观察活动方法及其意义的过程,为后续科学学习活动奠定良好基础.本课也是植物单元的起始课.植物是学生十分熟悉的事物,大树又是学生经常接触的物体.对大树的观察,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关于这棵树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方面的事实性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树看做一个生命体.教科书表达的一个基本思想是,看照片只能获取有限的信息;回忆看到过的事实,能够丰富我们的信息;实地观察能够获取更多更丰富的信息.希望学生在与看图片的对比过程中,体会到实地观察与从图片上看对信息的获得是有很大区别的.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大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2、简单了解树的结构过程与方法: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从图片中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2、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教学重点:用各种科学方法观察这棵树教学难点:尝试用感观感知树 四、教学准备1、物色校园中或校园周围可供学生观察的大树,教师课前实地看一下,考虑活动中学生可能会产生的安全问题,加以预防.2、准备一些观察活动中学生可能需要使用到的观察工具.3、教学PPT,人体器官图(或者是课前简笔画)五、教学过程活动一:我看到了什么(图片上的大树)1、谈话:同学们,在校园里、在路上、在公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大树,你有没有仔细地去看过它们?有没有想过要去仔细地看看大树?2、(PPT展示),仔细看看图上的大树,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比比谁看得仔细说得多.学生看教师投影图,说说所看到的相关信息,比比谁说得多.(预测:学生说的信息以树的结构为主,如树干、树叶、树冠、树根等)3、小结:从图片中,我们获得的有关大树的信息很有限.活动二: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看到过什么?(记忆中的大树)1、这只是图上的一棵树,我们看不出更多的东西.回忆一下你看到过的一棵真正的大树,说说你从树上或树下发现过的一些有趣的情况.教师PPT投影,给学生的汇报描述以提示.(学生尝试着说出树上生活着一些小动物、树叶有些是绿色、有些是黄色的、还有果实、花等)[预测:学生通过回忆看到过的大树,汇报的信息大量增加.]2、我们以前在真正的大树前得到的大树的相关信息比图片中大树上发现的信息多,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活动三: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真正的大树)第一阶段:感悟“观察”1、如果我们真的到树下去看一看,会不会看到更多的信息?(肯定能!)2、为什么再去看看会看到更多的内容呢?(我还没仔细看过一棵树呢,我们会看的更仔细,会用更多的方法)PPT演示:[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第二阶段:我想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到更多内容?1、如果来到一棵真正的大树下,想想我想观察什么?2、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大家想到的观察内容真是丰富!有大树的树干、树皮、树枝、树的形状,有叶、花、果,有树上、树下的动、植物等等,那我们怎样观察才会了解这些观察内容的更多信息、知识呢?(小组讨论一下)3、学生汇报观察方法.教师板贴看、听、摸、闻等方法所运用的人体器官图.(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在此环节可穿插一个小实验:猜猜黑袋子里的是什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我们在观察大树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么多的方法.)(学生可能没有想到听的方法,教师可提问学生:听说一棵大树每天要蒸发掉几百公斤的水,那么多的水从树根流向树叶,树干里有没有水流动的声音呢?让学生用耳去听……学生体会到观察是眼、耳、鼻、手(皮肤)等的多种感官的综合活动.)[通过活动二和上述活动三的结构,促进学生将看一棵大树向观察一棵大树推进,“观察”的定义也由此产生.]4、再次小结:当我们带着那么多的目的、用那多的方法去了解一棵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板书: 我们看到了什么 看有目的 闻 观察 摸 听第三阶段:实地观察一棵大树.1、带领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1)讨论:观察大树时,你有什么想提醒同学们?(观察时的注意点)(2)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3)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对学生的方法和独特见解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4)及时提醒学生把看到的内容写在作业本上的活动记录中.2、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1)组织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了什么?为什么我们今天能观察到的更多?小结:有目的的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拓展:我们还可以这样来观察大树(PPT展示观察大树的季节性变化).完成作业本相应的课堂作业.课后作业:观察学校里和家周围的大树,希望你们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教学反思:孩子们看到的是什么?这是三年级的孩子真正意义的第一节科学课.我想处理好兴趣和习惯是我第一单元的常规工作重点.既要保护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要有利于促进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回忆所知道的植物,许多孩子曾养过一些植物,所以他们能具体说出植物的名称,但是对于植物的其它知识了解的很少.在看图中的大树时,孩子们关注大树的结构较少,能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了解树的结构,并试着去描述.在回忆曾经看到过的大树时,孩子们显示出来的东西并没有我想象的多,结合PPT他们讲到了叶、树干、藤蔓、树的形状等信息,联想部分说到了鸟巢、树干上的动物,也有少部分孩子说到低下的小草和周边的环境. 当老师说道想不想去校园看大树时,学生显的非常的兴奋. 教师在引导孩子们讨论时,大部分孩子能说出自己想观察的是什么,怎么观察.但是实际观察时,孩子最感兴趣的是观察树上的小动物,很容易被树上的小动物吸引,而对于诸如树根、果实、花、叶片长度等相关特点关注明显不够.显然他们的认知和行为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也发现,大多数孩子能用放大镜去观察,他们这么做,有很多孩子是因为对放大镜产生了好奇,急于想使用,而对真正观察的结果并不是很注重,教师在以后的观察活动中还要注意有效的引导学生如何使用工具. 本课还呈现的一个孩子的特点是大部分孩子能在老师和同伴的提醒下及时记录,但是记录的速度比较慢,以致影响了他们的观察,以后的课中教师指导和调整孩子们的记录,使观察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