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19世纪西方文明对亚洲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从经济 文化 科技方面用史实 回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05:56:48
概括19世纪西方文明对亚洲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从经济 文化 科技方面用史实 回答)
概括19世纪西方文明对亚洲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从经济 文化 科技方面用史实 回答)
概括19世纪西方文明对亚洲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从经济 文化 科技方面用史实 回答)
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对亚洲的影响
全球化的定义
从本质上看,全球化是指世界或全球趋于一体.但其实际效果却是多种多样的,它不仅影响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使这个世界在一体化的同时也更加多样化.在学术研究中,我们既可以将全球化描述为一种情形或过程,也可以将它定义为现实中的“理想”世界.总的来看,全球化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含义:(1)在许多领域中, 世界范围内或全球性的人类活动(尤其是经济活动)不断增加;(2 )拉近了世界各地彼此之间的距离;(3 )在全世界流行着一种相同或相似的生活方式;(4)随着人们流动性的不断提高,世界变得越来越小;(5)这些变化以某些特定的方式构建了一个新的国际体系.
“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被压缩”是全球化的一个主要特征.得益于电信和交通技术的革命,我们的生活开始更多地依赖于他人的活动,与外界的联系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更加紧密.另外,科技创新的成果使时间共享越来越多地成为可能.现在,我们能够通过传真或电子邮件立刻与地球另一端的人联系;通过国际互联网轻松地进入美国白宫或是亚马逊书店的主页;借助于通讯卫星传输的信号,我们可以观看世界杯足球赛或世界橄榄球系列赛的电视直播等等.
但是,世界被“压缩”的程度在不同情况下也有所不同.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间各个层次的人际关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在精英及移民层次上的人际关系更能反映出被“压缩”的程度;而发展中国家间的基本人际关系被“压缩”的程度较小,人们过自己的日子而几乎不必直接与国外打交道.也就是说,时间和空间在这里仍和几十年前是一样的.因此,这个世界并非整齐划一地被“压缩”,而是或多或少程度有所不同.全球化的程度越高,世界各地被“压缩”的程度差距就越大.
在这个被加速压缩的世界里,国家之间、公司之间、团体之间的活动愈加频繁.但这并不是说国家间的往来不那么频繁和重要了.正相反,由于民族国家和国民经济的地位依然很重要,国家间的关系也表现得更加广泛、多样和稳固.国家间和民间的活动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是全球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全球化,解决随之而来的问题,建立国际新秩序是十分必要的.
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一)历史渊源
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不同历史阶段的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最长的阶段是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间开始的.这时候,古代文明或者说政治组织的发展演变刚刚开始.在18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后,这一进程由于现代工业化的出现而得以加速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文明、发展或环境所产生的问题应该被看做全球化的一部分.次长的阶段是从大约1500年开始的,这时西欧国家进入了美洲和亚洲,在经济方面形成了现代的世界体系.1648年以后,由于在政治领域受到西方国家制度的推动,这一体系为欧美国家在当代主导世界奠定了基础,从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全球化的进程.当时,全球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西方和非西方国家在争夺世界主导权上的对抗.最短的阶段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通讯和信息领域的技术创新为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谁在计算机技术方面领先,谁就能够主导世界经济,并在今后的几十年中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主宰.因此,这一时期全球化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业建立并巩固其霸主的地位.次短的阶段是从冷战结束后的90年代初开始的.美国在军事领域的垄断地位扩展到了政治方面,美国人开始认为只有他们才有权决定意识形态或理论的合法性,最极端的提法如“历史的终结”以及西方自由主义的永久胜利(F.Fukushima).普世主义与反普世主义之间的对抗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
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值得一提的事件还有:标志着民族国家和军队出现的法国革命,意味着全面战争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核文明开端的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虽然全球化本身并不意味着战争,但从这三次战争来看,它们也推动了一种特殊类型的全球化的发展:某种霸权控制下的全球化.1991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伊拉克发动的海湾战争以及1999年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的空袭就是这样的例子.
下面,我们将集中探讨与全球化历史进程相关的三个基本问题:(1)对文明和发展的信仰;(2)西方国家对世界的控制;(3 )非西方国家对上述控制权的抵制.
(二)发展主义
发展是指人类群体、尤其是政治集团改造自然界的努力,而人类通过发展来提高生活水平的一系列努力创造了人类文明.在农业和工业社会里,那些享受发展成果的人们总是乐于接受符合他们利益的改造自然界的活动.由此产生了一种对发展或文明的信仰,我们称之为发展主义.
无论发展的形式如何,一旦超越了适当的限度,都会对自然环境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如果严重的话,我们甚至会失去一些基本的生存条件.例如,工业革命以来,在我们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生活环境却越来越差.传统的解决办法或者是将环境恶化的后果强加在本国的穷人身上,或者是转嫁给国外殖民地.而在全球化世界里,这两种办法都不适用.另外,地球的生态系统面临着众多严峻的问题,例如臭氧层的大量消耗、全球变暖、酸雨、海洋污染、热带雨林的减少、沙漠化以及物种多样化的消失.
不能否认,人类生存所面临的风险是我们在创造文明的过程中自己造成的.尽管不是全球化的直接后果,也是由全球化的推动力——发展主义引起的.我们只能在传统方法和现代新方法之间作出选择:要么继续当前的全球化,延长风险和错误;要么培养人们一个世界、全球或地球的意识,并重建国际社会.美国是否愿意或能够承担起这项工作仍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三)西方世界的主导权
在欧洲国家称雄世界的时期,现代全球化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如今,当代全球化的进程则处于美国的主宰之下.公元1500年前后是世界经济体系和资本积累的开始.此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开始将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亚洲和非洲的大多数国家仍是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荷兰和德国等西方国家的殖民地.二战后时期的全球化进程仍笼罩在美国的霸权之下.西方国家主宰世界所建构的西方国家制度自1648年以来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它既是西方国家用来控制世界其他国家的工具,又为西方国家提供了推进现代化和工业化的框架.由此,西方国家以外的地区就成为西方工业化的内陆腹地,它们被迫为西方国家生产原材料,并进口其工业制成品.同时,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也逐渐被殖民地的绝大多数上层人士接受,他们一方面崇拜它,另一方面又排斥它.
随着殖民主义时代的终结,西方国家建立在国际剥削基础上的经济繁荣失去了往日的支点.亚洲和非洲人民一旦在政治上恢复了主权,就开始对现存的经济剥削提出了质疑,这就是南北问题和南北对话的起因.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人平等开始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这在现代历史上也是第一次.有人认为工业化是解决南北问题的办法,它可以使发展中国家更多地融入“被压缩”的世界中去.还有人认为工业化不可取,应当找出替代的选择,从而远离“被压缩”的世界.而美国的世界霸权是否能够找出解决南北问题的办法仍不得而知.
(四)普世主义与反普世主义
到目前为止,全球化进程受到西方现代科学和文化的很大影响,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也随之在全球扩散,并似乎被认为是普遍适用的规则.和工业化一样,现代西方的观念被很多国家放在圣坛上膜拜.举例来说,在近20年里,人权的概念在全世界传播,联合国的普遍人权宣言(1948)和两个国际人权公约(1966)成为国际社会衡量人权状况的准则.西方国家对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采用“人权外交”以抗议这些国家侵犯人权的行为,而亚洲国家政府坚持认为西方的人权观建立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上,永远也不应该将之强加给亚洲国家,它们对按照西方模式来“压缩”世界的做法提出了质疑.
同样,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能够接受全球主义的所有观点,服从西方世界的领导.在世界各地,各种各样的反对全球主义的呼声越来越高.反全球主义突出表现为伊斯兰世界与西方普世主义的对抗.另外,为了抵制美国控制亚太经合组织的图谋,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倡议成立了东亚经济论坛.他们认识到,西方所谓的普世主义归根结底是为了掩饰其自身的私利,是西方特殊性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文明冲突论”其实是全球主义和反全球主义之间的对抗,这也是当代全球化进程的一部分.
然而,人们对西方观念的态度并不像他们自己说的那样简单和直接.当人们试图拒绝西方观念的时候,他们早已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它们,尤其是西方的工业化发展战略.西方文化霸权在可预见的将来是否能够终结呢?一些反全球主义能否代替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化呢?无论怎样,在与其他文明的较量中,西方世界看起来不会完全取得胜利,冲突在可预见的将来仍将继续.
反过来看,西方国家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其人权政策在国内和国外不同国家里的执行标准不同.例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如何对待西方国家中的少数穆斯林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它们是否能够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方都坚持适用统一的人权标准仍令人怀疑.近来,可能会流行这样一种趋势,一些非政府组织通过跨国界的活动,赋予原属西方特色的观点和制度如人权、民主以新的含义,从原有的国家利益束缚中解脱出来.这样,人们才可以为实现更加平等的全球化开拓出一片蓝天.
全球化进程中的美国霸权
(一)霸权的复兴
霸权是指通过在某些领域中取得的主导权来统治其他国家的权力.它主要表现在经济、文化、军事和制度几个方面,其中,经济领域的主导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毫无疑问,全球化是一回事,美国霸权是另外一回事.但是,我们却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在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推动着全球化的进程.
冷战刚结束时,我们觉得和平时代终于要到来了,但事实上,尽管核战争的威胁暂时消退了,20世纪90年代仍然充满了种族战争、清洗和地区冲突.而这时的美国开始依靠其军事霸权统治世界.它最大限度地利用其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作战能力,充当了世界警察的角色.经济方面,美国在90年代重新实现了繁荣,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曾经繁荣的东亚经济在90年代后期遭受了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美国似乎又恢复了它往日辉煌的经济领头羊地位,如同二战结束后40年代末和50年代一样.
美国霸权的走势如何,有三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探讨.首先,90年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世界越来越小,美国是否能够在技术创新中继续保持其领先优势?其次,作为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美国将如何重建世界秩序?第三,在文化和价值观方面美国是否能够超越其他国家,能够超越多远?
(二)在信息业和通讯业的领先地位
正是由于信息通讯和交通技术的最新一次革命,空间和时间的“压缩”才成为可能.在可预见的将来,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速度、规模和程度的大小.
美国企业在信息通讯技术和交通的创新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举例来说,波音747或777是目前最受欢迎的飞机;很多个人电脑都以英特尔公司的奔腾产品作为中央处理器,以微软公司的视窗系列作为操作系统、“探路者”作为国际互联网浏览器.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康柏公司都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生产企业.在全球的企业中,按照企业总利润的排名,英特尔和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分列第四位和第八位;以收益与净利润之比排名,微软和英特尔分别排在第一位和第三位. (注:Nakao,Shigeyuki,Doru shihai wa tuzukuka (The Future of Dollar Supremacy).Tokyo:Chikuma Shobou,1998,p.96.)在计算机领域,控制生产标准的企业不仅主导着计算机的销售,而且支配着通讯网络的建立.再加上计算机通讯的主导语言是英语,这成为美国的另一项优势.可以预见,上述领域的全球化必将继续由美国霸权所垄断.
(三)美国的新秩序
美国政府声称其建立新秩序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推进美国的利益”,“扩大世界上安全、民主和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集团”.(注:The White House,A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for a New Century,1996,p.12~13.)“因此,美国必须继续保持其领先优势”. (注:The White House,A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for a New Century,1997,p.29.)“美国的军事力量在组建联盟、改善国际环境以保护和推动美国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前沿驻扎或部署军队、防务合作或安全援助、为盟国或友好国家培训人员和提供服务等方式,我们的军队有助于维持地区稳定.”(注:The White House,A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for a New Century,1997,p.8. )总统认为“我们在海外的军事行动必须非常慎重,并使之服务于我们的利益和优先选择”,“只有当充分的证据表明我们的利益和价值观处于危险之中的时候,我们才会向海外派军.”(注:The White House, A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for a New Century,1996.)
因此,美国军事战略的目标首先是确保其利益的安全,其次是在美国的霸权统治下推进全球化,最后才是重建民主和自由市场的世界新秩序.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开发并部署了大量的核武器、特殊运载工具如洲际弹道导弹和战略轰炸机.冷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达成协议,同意将积累的战略核弹头数量削减到以往最高时期的2/3,到2003年最终减至1/3.除美国和前苏联之外,英国、法国、中国、以色列、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拥有了核武器.
美国核战略的目标更多地是为了牢牢掌握对核武器的控制,其本质是实现美国的垄断.因而,无论是核不扩散条约还是核禁试条约(尚未生效)都是美国核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便最终实现美国对全世界的统治.从表面上看,美国对其核战略的解释显得很充分,但仔细一想却并非如此.众所周知,虽然美国、苏联和以色列曾经几次向朝鲜、中国、越南、阿富汗和阿拉伯国家威胁使用核导弹和轰炸机,但在战争中还没有哪个国家真正使用过核武器.一旦某个国家试图用核武器攻击敌国,就没有人可以预测这种核战略是否能够或者如何达到其军事目标,就更谈不上政治目标了.核灾难一旦发生会在全世界迅速扩散,因此对全球任何一个地方进行核攻击都是不合法的.
不能否认,美国的军事战略的确为国际社会制定了一些秩序,但必须要指出,这些秩序从根本上讲都是为了美国自身的利益.不管是重建国际社会以实现国际平等,还是消除美国主导全球化所带来的军事风险,都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循.这也就涉及到秩序和公正的问题.有些国家认为美国新秩序是公正的,因而主张同美国结盟,推动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新秩序的形成.也有些国家认为美国的新秩序仅对美国而言才是公正的,它维护的是美国而不是其他国家的利益,因而拒绝接受并迫切地想要改变它.如何抵制美国的军事霸权以符合其他国家的利益仍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
(四)美国的意识形态
冷战结束,我们乐观地认为自由经济、民主和自由主义重新复兴,对市场经济的信仰几乎充斥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例如,在福山撰写的《历史的终结》一文中,他认为自由主义是历史上存在的最后一种意识形态.另外,还有一个不被人注意但却很有趣的例子,《赫尔辛基宣言Ⅱ》(赫尔辛基高峰会议,1992年7月)指出, 民主和市场经济是前苏东国家最好的转轨目标.(注:CSCE,Helsinki Document,1992,p.2.)总的来看,自由主义、民主和市场经济在短时期内仍将占主导地位.但是,如果一个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党派以民主的方式(如在阿尔及利亚)赢得了国内选举,那么这将会是美国无法解决的一道难题.市场经济也给俄罗斯等国家脆弱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另外,福利国家制度和社会主义虽然现在处于衰退时期,但在将来仍有可能重新抬头,这也是美国本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欧盟国家强大的民主社会主义力量就是一个例证.
值得一提的还有美国对伊兰国家的偏见和过敏反应.虽然美国从不允许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如伊朗或伊拉克在中东地区谋求霸权,但它却从未停止过支持以色列的军事建设,甚至包括开发核武器.很明显,美国在外交上采取了双重标准,至少一些国家认为美国的态度是自相矛盾的.当然,这些国家在接受并运用美国的民主和自由主义方面也有明确的界限.
在美国的意识形态中,发展主义是最受其他国家欢迎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和发展中国家、亚洲国家、特别是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至少在政府层面上应该会得到缓解.很明显,美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是非常有限的.
总之,当前的全球化进程处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力量强大的影响之下,文化方面的影响则稍有逊色.在这里,我们应该注意到美国在界定发展和发展主义的道路方面并无强有力的主导权,它也不能很好地处理来自世界其他国家反对的声音.从长期的历史角度看,美国的霸权不会持续太久,而在短时期内,它仍具备坚实的基础.
全球化对亚洲的影响
(一)政治—经济影响
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美国霸权对亚洲国家未来的影响.亚洲国家在这里主要是指东部亚洲,即东亚和东南亚的日本、韩国、朝鲜、中国以及东盟国家,而不包括南亚国家.截止到20世纪70年代,亚洲国家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发达国家日本和其他不发达国家.到了80年代,亚洲国家演化为三个层次:日本位于中心,新兴工业经济体(NIES)居中,其他国家处于外围边缘.进入90年代以后,亚洲国家进一步分化为四个层次:核心国是日本,次核心是新兴工业经济体国家和地区,次外围的国家有东盟、中国的沿海省份,最边缘是其他发展中国家.90年代末,亚洲四个层次的格局依旧存在,只是各个层次都经历了倒退,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大多数亚洲国家经济遭遇了严重的经济衰退,二是日本在90年代后期泡沫经济崩溃.
亚洲经济危机十分严重.自1996年末泰国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泰铢于1997年7月开始贬值.此后,货币危机迅速地波及到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韩国.从1997年6月末到1998年4月末,泰铢、印尼盾、马来西亚林吉特、菲律宾比索、新加坡元和韩国元兑美元的汇价分别贬值了33%、70%、32%、34%、10%和34%.同期,日元也贬值了14%.
在此背景下,美国霸权趁机在亚洲浮出水面.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提供财政援助的机会附加条件,要求亚洲国家(马来西亚除外)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更加自由的贸易政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别向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提供了210 亿美元、100亿美元和40亿美元.世界银行分别向韩国、印度尼西亚、 泰国提供了100亿美元、45亿美元和15亿美元的财政援助.与此相比, 日本向以上三国提供的资金支持分别是100亿美元、50亿美元和40亿美元, 亚洲开发银行对以上三国的经济援助分别是40亿美元、35亿美元和12亿美元.可以看出,由美国控制的两家金融机构对亚洲的金融援助超过了日本和以日本为首的银行.美国在亚洲的经济霸权不仅表现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为亚洲经济危机中的最高仲裁人,而且从美国的高精尖产品如飞机、计算机、计算机软件在亚洲市场的广泛使用也可窥见一斑.
日本经济虽然疲软,但在亚洲地区仍可称霸.但从其国内的经济情况来看,一些银行和证券公司在90年代末相继破产,其中包括像野村证券、日本长期信贷银行这样的大公司.虽然近几年银行的储蓄利率难以置信地保持在近乎于零的水平上,但经济仍无法复苏.另外,日本经济的优势也成为它自身的劣势.过去,日本经济的发展主要靠一些工业品出口或海外生产的推动,如轿车、彩电、摄像机、摩托车、照相机和手表等.而现在,新兴工业经济国家、东盟和中国在这些产品的生产上已赶超了日本.如今已经到了日本经济迈上几个台阶的时候了,否则它就会在以上产品的生产中被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但首先,日本应该改善它同西方国家在服务和技术贸易方面的不平衡状况,虽然它对亚洲国家在这方面始终保持着顺差.
泡沫经济破灭的同时也导致了许多现行社会制度的崩溃.厚生省由于未能阻止受艾滋病感染的血清在血友病患者中不必要的传播,面对最后的结果却表现出不负责任的官僚保守主义.大藏省曾经极力鼓动银行设立分支机构从事房地产交易,投机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泡沫经济的破灭,而事后大藏省竟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为此承担责任.其结果,人们更多地关注私人事务而不是公共事务,而作为对如此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的回应,人们如今开始渴望国家拥有一个强有力、高效率的政府.果能如此,在修正日美安保条约或为国旗、国歌立法等重要的问题上,就不会再有政治争斗了.
日本依旧是亚洲经济的一个中心,但其将来不会像过去那样辉煌.不管怎样,日本应该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加大财政投入,同美国和英国竞争.否则,要求一个强有力政府的呼声必将随着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而愈加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化有可能会导致日本政府主义的出现.它呼唤一个更有效率的政府,在社会基础更加广泛的前提下,对政治参与设定更多的限制.
(二)安全影响
亚洲的军事格局是三足鼎立:美国的军事存在,美军在关岛和冲绳基地均有驻军,在紧急情况下还可以从其他地区调集军队,这也是日本所仰仗的;中国,它具备了一个军事大国的潜力;东盟或东盟论坛,这是一个松散的合作机制.我们还要强调一点,如前所述,美国对亚洲安全的承诺在原则上只是为了保护其“利益”和“价值”.
美国并不能像在中东那样随意介入亚洲政治,这一方面是由于越南战争中的教训依然历历在目,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亚洲国家比较团结,不像阿拉伯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各自为政.至于台湾问题,如果美国真打算直接干预中国内政的话,它就必须做好与这个大国打一场全面战争的准备.很明显,美国这么做会是很愚蠢的.朝鲜问题则完全不同,它仍将继续处于以美国和中国为首的国际监督之下.
日本只是美国在军事事务中的一个小伙伴.尽管日本的防卫预算看起来很强大,但到目前为止它仍不是一个军事大国,因为日本的军事力量更多地是为了防御而不是进攻,况且日本自卫队自其1954年成立以来还没有过实战的经验.但如果日本的防御力量和美国的进攻力量相结合,那就会是一个强大的军事力量.
但是,美国既不会承担更多的义务,也不会允许日本超越其现在小伙伴的地位.换言之,美国绝不会让日本拥有核武器,也绝不允许日本退出日美安保条约.对美国来说,最理想的情况是日本能够更积极地参与该条约的制定和实施, 并自愿强化该条约. 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1997年9月制定)对原有条约的修正虽然只停留在行政方面, 但它将条约的涵盖区域从远东扩大到了日本周边所有“发生事态”的地区.这意味着该指针涉及的区域可以不受地理边界的限制.同时,与指针相关的法律对日本及其周边地区后勤供给方面的行政管理程序也作了规定.
因此说,当美国有更多的政策选择余地时,日本的余地就会变得很小.另外,美国同韩国、菲律宾也有军事上的合作关系,而日本却没有.中美关系的发展可能会决定日美条约的前景,而不是相反.
(三)文化影响
亚洲和西方文化共存于亚洲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其中很多传统的亚洲文化已经有所改变,变得更加现代化.例如,美国的快餐、流行音乐和电影风靡亚洲,而亚洲的传统食品、民间音乐和国产电影亦随处可见.简言之,当代亚洲存在着三种文化:传统的亚洲文化,现代的亚洲文化及以美国文化为主流的现代西方文化.表面上看,美国文化对亚洲的影响似乎很强大,但实际上,传统文化在亚洲社会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现代的亚洲文化.因此,美国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亚洲文化和社会仍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亚洲国家政府反对西方政治文化的呼声非常强烈,其突出表现莫过于在西方国家和亚洲政府之间、亚洲政府和人权激进分子之间就亚洲的价值观和人权展开的激烈讨论.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是亚洲人权观的主要捍卫者,他们强调公民权应服从于经济发展,个人权利应服从国家利益.与此相对抗的是西方国家政府、亚洲激进分子和一些非政府组织,他们赞同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但是,在亚洲的激进分子极力推行普遍人权观的时候,基于时间和空间的不同,美国的表现却并不总是那么积极.
我们不应忽视美国对亚洲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强大影响力.很多亚洲的教授和工程师都曾在美国的大学或学院里求学;如今在韩国、印度尼西亚或菲律宾的政府中负责制定国家发展政策的官员都曾经在他们二三十岁的时候获得了美国的博士学位,因而他们营造的社会氛围更倾向于工业化和发展主义.由此可见,作为一种经济文化,发展主义对亚洲国家的影响非常巨大,而对美国生活方式的向往无疑也使这种影响得以进一步加强.
但我们必须要补充的是反发展主义同样来自美国.尽管每一个传统社会都曾有过相似的理论或实践,但现代的很多生态学理念都是由西方国家率先提出来的,其观点常常在亚洲学者有关生态的论文中被引用.因此,美国反发展主义思潮的影响丝毫不亚于发展主义.总的来看,美国文化在亚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要衡量这些影响的程度却也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