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归纳英德日的发展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8 08:41:44
简要归纳英德日的发展史
简要归纳英德日的发展史
简要归纳英德日的发展史
在17-18世纪时,它们都发展成为当时欧洲大陆的强国.19世纪初,当拿破仑占领德意志时,取消了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有名无实的神圣罗马帝国就不复存在了.19世纪后半期,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在普鲁士控制下的统一.1864年对丹麦战争后,普鲁士和奥地利迫使丹麦割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在1866年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战争中,奥地利败北,于是奥地利不得不脱离德意志邦联.德意志邦联解体后,代之而起的是包括美因河以北所有各邦在内的、由普鲁士主导的北德邦联.普鲁士在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翌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是为“德意志第二帝国”,这是德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和德意志帝国的瓦解而告终.战争也导致德国第一次建立了联邦共和国,史称“魏玛共和国”.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宣告了魏玛共和国的终结.这个由希特勒统治的法西斯德国号称“德意志第三帝国”.1939年3月法西斯德国军队开进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德军进军波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世界大战共有61个国家参与,死亡5000多万人,使世界陷入一片黑暗.1945年5月8日,德国在投降书上签字.
现代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战败,根据波茨坦会议(Potsdam Conference)中英、美、法、苏四国的协议,决定在德国战败后将其一分为四分别由四个战胜国占领,并且合组一个最高管理单位盟国管制理事会(Allied Control Council,ACC)来治理德国事务.但由于理念上的差异,在战后以美国为主的西方阵营与以苏联为主的共产阵营逐渐疏远,1948年3月时,美国、英国、法国三国在伦敦举行会议,初步决议要将三国所分别管理的德国领土合并,组成一个德国西部的政权,针对这点苏联方面作出反制,首先是退出ACC,并进而宣布著手设立一个东德政权的计划.
但直接导致东西德分离的导火线,则是发生在1948年6月20日,西方占领区境内的货币重整计划.当时西方三国占领区内原本分别发行的货币进行了整合的动作,但却排除苏联占领区,发行了所谓的西德马克,而苏联占领区也在短短三日后发行了东德马克,俨然象征东西德正式分离.东西德分离后,东德方面曾在1948年中开始,对使用西德马克的西柏林地区进行封锁,为期11个月,希望透过此举达到完全控制整个柏林地区的目的,但却在西方国家持续以空运方式所进行的柏林空运之支援下没有实现.在柏林封锁解除(1949年5月12日)后没多久的5月23日,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宣布正式成立.而东德方面也在同年的10月7日宣布正式成立以德意志社会主义统一党(Sozialistische Einheitspartei Deutschlands,SED)一党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政体.
相对于英美法占领区所组成的西德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NATO),东德则是加入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组织--华约组织.1989年民主德国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自同年5月起,大批公民出走联邦德国.10月初,许多城市相继爆发了规模不等的示威游行,要求放宽出国旅行和新间媒介的限制等.10月18日,民主德国总统昂纳克宣布辞职.11月9日,“柏林墙”开放.11月28日,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提出关于两个德国实现统一的十点计划.1990年2月13至14日,民主德国总理莫德罗首次访问联邦德国.3月18日,民主德国人民议会实行自由选举,德梅齐埃任总理后,两德统一的步伐大大加快.5月18日,两德在波恩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8月31日,双方又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9月24日,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正式退出华约组织.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国建制改为5个州,并入了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两个德国重新统一.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asrepublik Deutschland,BDR)为存续单位,东德遂成为一个不再存在的国家
欧洲西部岛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面积24.41万平方千米.人口5820万(1993).其中83%的人口集中在英格兰.官方语言为英语,威尔士约1/4人口讲威尔士语.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首都伦敦.
地理 英国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 、苏格兰和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西北濒大西洋;东部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大不列颠岛南部西侧,隔爱尔兰海和圣乔治海峡,与爱尔兰相望.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山脉有奔宁山脉和格兰扁山脉;格兰扁山脉的主峰本尼维斯山海拔1344米,为全国最高点.主要河流有塞文河和泰晤士河.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湿润.长年多雨雾,秋冬尤甚.
历史 约公元前 700年以后 ,欧洲西部的克尔特人移入不列颠群岛 .公元1世纪罗马人占领了英格兰东南部 ,在伦敦筑起了城堡.5世纪起 ,北欧部族纷纷入侵 ,有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并在此定居 .7 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许多小国合并成7个王国 ,彼此角逐达200 年之久 ;其间北欧海盗屡屡入侵 .827 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了英格兰.8世纪末遭丹麦人侵袭 ,并于1016~1042年沦为丹麦海盗帝国的一部分.后经英王短期统治,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兰 ,称威廉一 世 .1215 年约翰王被迫签署《自由大宪章》,王权遭到抑制.1337~1453年英法进行百年战争,英国先胜后败.伊丽莎白一世时期(1558~1603)于1588年击溃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进行了一系列殖民扩张 .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642年发生保王党和议会党人之间的内战 .1649年 5月 19 日宣布为共和国.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68 年发生了“ 光荣革命” ,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18世纪后半 叶至19世纪前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1914 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 ,为世界第一殖民帝国 ,自称“日不落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衰落.1931年被迫颁布威斯敏斯特法案,承认其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独立自主,殖民体系开始动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战后经济实力削弱,政治地位随之下降;在世界反帝反殖、民族解放运动的冲击下,英帝国殖民体系逐步瓦解.现维持着松散的英联邦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直由英国保守党和英国工党轮流执政 .1979年5月,保守党的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在1983年和1987年大选中保守党连胜.1990年11月,J.梅杰当选为保守党领袖并成为英国首相.1992年以梅杰为首的保守党第四次蝉联执政.1997 年 5月 ,工党领袖T.布莱尔出任首相.1998年4月10日 ,英国、爱尔兰与北爱尔兰有关各方达成北爱尔兰和平协议.
政治 英国迄今无成文宪法 ,它以历来涉及国家根本问题的惯例、传统、宣言、法案等作为行宪准则,主要有《自由大宪章》、《人身保护法》、权利法案、议会法以及历次修改的选举法、市自治法、郡议会法等.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元首 、武装部队总司令 、英国 国教和世俗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等.但实权在内阁.在位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登基.
英国议会由国王(女王)、上院和下院组成.上院亦称贵族院,由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大主教、主教组成.上院议长麦凯勋爵.下院亦称平民院,1997年5月选举产生的下院 ,议长为贝蒂·布斯罗伊德.英国内阁由首相 、枢密大臣和重要大臣组成 .1997年5月组成的内阁,由工党的布莱尔为首相.英国的主要政党有:①保守党 .前身为 1679 年成立的托利党 ,1833 年改用现名.②工党 ,1900年成立 ,原名劳工代表委员会 ,1906年改用现名.③社会自由民主党 .1988年3月由原自由党和社会民主党内支持同自由党合并的多数派组成.其他政党还有民主左翼、英国共产党新党、绿党.
经济 英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西方国家中名列第五.自1981年下半年到1989年底,经济持续8年低速增长 ,通货膨胀率一度明显下降,失业现象有所缓和.但贸易逆差不断扩大.1990年下半年经济进入衰退,出现经济增长乏力,固定投资下降,工业产量出现负增长,失业上升.这次衰退是战后最长的一次.1993年初经济开始复苏,但势头微弱,年底渐趋稳定 .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3485亿英镑( 以1985年不变价格计算 ) .货币单位英镑 ;汇率为1英镑兑1.502美元(1993年平均汇率).
英国是欧共体中能源最丰富的国家.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和煤 ,为世界第六大产油国 .森林覆盖面积 227 万公顷.英国的纺织、采矿、冶金、机械等传统工业日趋落后,产品缺乏竞争力,亟须更新改造.航空、电子、化工等新兴工业较为先进.海底石油开采、信息工程、卫星通信、微电子技术等方面近年有较大发展 .主要工业品有煤 、生铁 、原油、新闻纸、电力、汽车、合成橡胶等.
英国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全国75%的土地用于农业,大部分为私营农场.主要农产品有小麦、大麦、燕麦、马铃薯、甜菜等.英国1/3农场专事养殖业,主要牲畜有牛、羊、猪和家禽等.英国是 欧 洲 最 重要的捕鱼国之 一 ,可 满足本国2/3的需求量.
服务业近年来发展较快,地位日显重要.1993年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5%,从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72%.旅游业为英国重要经济部门之一.主要旅游点为伦敦、爱丁堡、加的夫、布赖顿、格林尼治、斯特拉福、牛津、剑桥等.
英国交通以陆路为主.铁路运输发达.伦敦有相当完备的地铁网 .1993年6月20日英法海峡隧道贯通 .铁路总长1.65万千米,公路总长36.23万千米 ,其中高速公路3147千米.内河航运线总长3750千米 .共有大小港口300多个.主要港口为萨仑沃、伦敦 、蒂斯-哈特浦尔 、米尔福德 - 黑文、格里姆斯比-因明翰 、福斯 、南安普顿、奥克尼、菲利克斯托、米德维、多佛 、利物浦 .年客流量在100万以上的国际机场有12个,主要为希思罗、盖茨维克、曼彻斯特、格拉斯哥、伯明翰.北海油田的石油大多通过水下输油管运回陆地.输油管道总长1686千米;输气管道约5330千米.
英国为世界第五大贸易国.商品和劳务出口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主张多边的贸易体系和世界贸易的进一步自由化.主要出口机械、汽车、航空设备、电器和电子产品、化工产品、石油等;进口原材料和食品等.最大贸易伙伴为欧共体.1992年同欧共体的贸 易占英外贸 额一半以上 .其次是其他西方国家 、北美、经合组织成员国、石油输出国家、发展中国家、东欧及独联体国家.德国是英国最大出口国和进口国.其次是美国.英国的对外投资绝大多数投在发达国家.英国的对外援助国有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几内亚、马拉维、莫桑比克 、赞比亚、乌干达等.外国在英国的投资绝大多数来自发达国家.美国几乎占一半.
文化教育 实行5~16岁儿童的义务教育制 .国内基本无文盲.中小学分公立和私立,公立学校学生免交学费;私立学校师资条件和设备都较好,但收费高.高等学校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爱丁堡大学等.主要报刊有《每日快报》、《每日邮报》、《每日镜报》、《每日星报》、《太阳报》、《泰晤士报》、《卫报》、《每日电讯报》、《观察家》、《经济学家》等.英国主要通讯社有路透社、新闻联合社、交换通讯社.英国广播事业历史悠久,业务发达.英国广播公司创办于1922年,1936年即播放电视节目.
对外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英国国力衰落 ,殖民体系瓦解,英联邦日趋松散.面对战后形成的两极体制,英国于 60 年代中期调整其外交国防政策 ,将防务重点放在欧洲.1973年英国参 加 欧 洲共 同体 ,自 此欧洲 在英国外交中占有“优先地位”,但英国也不放弃向美国靠拢,在重大问题上积极支持和配合美国的政策主张.1991年以后,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战后两极体 制 的终结 ,英国积极调整外交政策,以图在新格局中继续发挥大国作用.
英 国与中国于 1954 年 6 月 17 日达成互派 代办的协议,1972年3月 13 日 两国签订了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80年代以来,两国关系有较大发展,高级互 访不断 增多.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国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 使主权,并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自1992年10月港 督彭定康提出香港政治体制方案以来 ,中英在香港问题上出现分歧 ,致使两国关系发生困难.1993年12月15日,港英当局不顾 中方反对,单方面将部分政改方案提交立法局,严重 损害 了中英关系.两国签订的其他重要协定有:避免双重征税和 防止 偷税漏税协定,空间合作谅解备忘录,第二经济技术合 作协定、促 进和互相保护投资协定,关于优惠贷款安排的备 忘录 、中英大气科技合作备忘录、1991~1993年中英文化、教育和科技合作交流计划,新的卫生合作协议等.1992年中英贸易额达19.4亿美元.
英国主张加强同西欧的关系,支持欧共体,赞成建立共同体统一大市场,但反对建立超国家的“欧洲联邦或邦联”,对欧共体、社会宪章持保留态度.1988年英国与欧共体其他11国的贸易占英外贸总额的1/2 .1989 年双方贸易总额为1812.927亿美元.1993年8月英国批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
英国与美国有传统的合作关系.1979年保守党上台,两国关系进一步加强,英视美为主要盟国.冷战后,特别是克林顿上台以来,英美特殊关系持续淡化,两国在一些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有分歧 .美在英共有驻军3万人 ,有10个军事基地,其中潜艇基地1个,空军基地9个.
英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英联邦国家有着传统的密切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关系 ,英向 120 多个国 家 提供双边援助,英在非洲特别是南部非洲 ,仍有重要利益 ,英海外投资的15%在非洲 .英关注东南亚地区的局势 ,重 视东盟的作用.英国同东南亚及中东国家来往明显增多.
明治维新 1852—1912年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率领舰队进入江户湾(今东京湾)岸的浦贺,要求与德川幕府谈判,史称“黑船事件”.许多日本人在黑船叩关后觉醒,力图推翻幕府统治,建立一个新的政权.明治维新就是在日本19世纪进行的一次政治革命,他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到20世纪初,明治维新的目标基本上已经完成,日本成为了亚洲强国,东方唯一的帝国主义列强. 大正、昭和时代 1912年7月30日—1989年1月7日 大正天皇被称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为脑病所困,最后被迫让权疗养,由裕仁亲王摄政. 日本的裕仁亲王
1926年,裕仁登基,年号“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时代前20年,对于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来说,是黑暗的20年.这时的日本政府致力于侵略扩张.1931年(昭和6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昭和16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不仅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痛苦的困难.这是日本历史以及中日关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军投降.美军单独占领日本,改日本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美国接连在东亚发动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期间,美军的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均大力扶持日本原来发达的军事工业,刺激了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日本迅速崛起.日本是世界公认的第二号发达国家.